肠道菌群有哪些 (肠道菌群有哪些菌种)

admin 2024-12-21 37 0
肠道菌群有哪些菌种

本文目录导航:

肠道菌群有哪些

肠道菌群的构成主要包括多种细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等。

一、肠道菌群的种类

1. 乳酸菌:乳酸菌是肠道中的有益菌,能够产生乳酸,有助于维持肠道的酸性环境,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2. 双歧杆菌:双歧杆菌也是肠道中的有益菌,有助于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维护肠道健康。

3.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在肠道中属于常见菌,大多数菌株对人体无害,但也有一些特殊菌株可能引发疾病。

二、肠道菌群的平衡作用

肠道菌群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还对人体免疫系统有着重要影响。

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一旦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便秘、腹泻等多种肠道问题。

三、影响肠道菌群的因素

饮食、生活习惯、药物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的构成。

例如,高纤维饮食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而长期食用高糖、高脂食品可能导致肠道有益菌减少。

此外,某些药物也可能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

四、如何维护肠道健康

为了维护肠道健康,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同时,保持适度的运动,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以免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

此外,保持心情放松也有助于维护肠道健康。

我们胃肠道里的正常菌群

在我们的胃肠道里,居住着许许多多的细菌部落,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杆菌、拟气杆菌、产气荚膜杆菌、梭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种类繁多、数目庞大。

据统计,人类消化道里的活菌数量比人体细胞还要多10倍,大约可分为400-500多种。

除细菌外,还会有些病毒、真菌等其它微生物。

现代基因序列检测研究推测,胃肠道大约有1600以上的物种基因。

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的分布和种类、数量、比例会有一定的规律,与人和环境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

正常情况下,胃肠道中绝大多数细菌是对人体有益的,我们称之为“益生菌”,可帮我们消化乳糖、降解并排泄多余胆固醇;为我们的机体提供维生素B1、B2、B6、B12,以及泛酸、烟酸、维生素K等;刺激我们的免疫器官发育,并促使其功能不断地演进、完善,有益人体健康。

益生菌与我们的胃肠道粘膜共同筑成了一道生态屏障,抵御和抗击各种外来的病原微生物,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如严重疾病、营养不良、过度疲劳或外来刺激时,机体的抵抗力会下降,一些原本无害的细菌可能会乘虚而入,对机体造成伤害。

这些细菌,我们称之为“机会致病菌”、或者“条件致病菌”。

它们的生长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如内毒素、氨、胺、酚、硫化氢和致癌物,我们必须用各种方法及时地清除它们。

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可分为需氧菌、兼性菌和厌氧菌。

最居优势的是厌氧菌,占菌群总数的99,其中仅类杆菌和双歧杆菌就占90,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可与我们终生相随。

食物或空气进入胃肠道后,大部分随行附着的微生物可被胃酸、胆汁等消化液杀灭。

因此,胃和十二指肠、空肠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较少,主要是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和乳酸杆菌等。

回肠中细菌开始增多,有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类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等。

到了结肠,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则更显着地增加,其中绝大部分是厌氧菌,双歧杆菌、类杆菌、乳酸杆菌占绝对优势,而有潜在致病性的细菌梭状芽孢杆菌、葡萄球菌等仅占极少数。

菌群的种类、数量比例和分布因人的年龄、身体状况、饮食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婴儿刚出生时,呼吸道和消化道都是无菌的。

随着第一声哭泣和第一次吞咽,外界的微生物便进入体内。

与呼吸道不同,胃肠道以双歧杆菌为主的厌氧菌很快会迅速增殖而达到高峰。

幼儿断乳、由混合饮食过渡到成人饮食的阶段,类杆菌、优杆菌等厌氧菌会成为优势菌,双歧杆菌逐渐减少到仅占细菌总数的10。

并且婴儿型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会逐渐转变为青春型双歧杆菌和成人型、长双歧杆菌。

而大肠杆菌、肠球菌总数通常不超过1。

老年人的双歧杆菌会进一步减少,有的甚至完全不能检测到双歧杆菌,而类杆菌、大肠杆菌、梭菌、肠球菌的检出率则明显增高,这种变化与机体的衰老、疾病增多恰恰同步,这些细菌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使胃肠道状况腐败,促进感染、肿瘤等疾病的发生。

由此可见,胃肠道菌群的生长平衡和人体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密不可分。

人体抵抗力下降,烟、酒或饮食过于刺激、体温改变等,均可引起内环境改变,胃肠粘膜损伤,正常菌群的数量比例失调,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乘虚而入。

抗生素、激素、抗肿瘤药等化学药品最易破坏人体内环境和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导致某些病原微生物增加或出现耐药菌,菌群的数量、比例和分布发生改变,引发相关疾病,如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甚至更严重的问题。

保护和调节胃肠道正常菌群的数量和比例,以抵御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清除有毒有害物质,是当前非常值得推崇的绿色生态保健疗法。

动物实验表明,无菌的小鼠无法通过粪便排泄胆固醇及其降解产物。

体外试验发现,一定数量比例的乳杆菌可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

这些研究为进一步开展临床医学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为高脂血症、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展现出新的美好前景。

中医辨病辨证论治,采用天然药物口服或外用、针灸按摩经络穴位、叩齿吞津等保健疗法,可调节人体免疫,保护胃肠粘膜,改善胃肠功能和内外环境,维护正常菌群的数量和比例,抑制有害细菌、衣原体、支原体、钩端螺旋体、病毒、真菌、寄生虫,并清除其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更长远有效地防病治病,已凸显出很大潜力和优势。

健康的人肠道里益生菌有7成,你肠子里的益生菌有多少?

要谈人体肠道里的细菌问题,先来看看肠道与细菌的关系有多深。

人体有70%的免疫力(如免疫球蛋白IgA)是来自肠道,有95%的感染性疾病是与肠道有关;而在人的一生中,大约要排出4000公斤的粪便,其中有1/3是肠道细菌,而超过80%的毒素是由肠道排出体外。

人体肠道有超过400种菌群,总数超过100兆

上面的这些数据,代表细菌在肠道的运作功能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而在我们肠道内的菌群有400多种,总数约100兆的细菌,分成益生菌群、中性菌群和有害菌群3种。

益生菌有哪些功能?

在正常的情况下,胃道中多数的细菌是对人体有益的,也就是可以帮助消化乳糖、分解并排泄多余胆固醇、提供维生素B群、提升免疫功能的「益生菌」,而益生菌和肠道黏膜共同组成了一道屏障,对抗各种外来的病原微生物。

当人体肠道内益生菌的比例愈高,微生态环境愈好,肠道就会愈年轻而有活力,减少体内毒素的生成,也减轻了肝脏负责解毒的负担。

在人体肠道内的3种菌群保持动态平衡时,肠道就处于健康的状态,但如果出现腹胀、腹泻、便秘、肠躁症与排气频繁等状况,就代表肠道内部的益生菌数量减少,不敌有害菌群了。

肠道益生菌数量随个人身体状况与年龄而有所差异

有一项临床研究指出,身体健康的人肠道内的益生菌比例达到70%,普通人则只有25%,至于便秘者肠内的益生菌则是减少到15%,而罹患癌症病人肠道内的益生菌比例更低到只剩下10%。

而肠道内益生菌的比例,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力的减弱、再加上不良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而逐步减少。

另一项临时研究则是显示,青年时期人体肠道内益生菌的比例已只有初生婴儿的一半,到了中年期时,则只剩下初生婴儿的不到30%,等到到了老年期时,肠道内的益生菌比例,平均竟然只有初生婴儿的1/9。

面对肠道内菌群失调、中性菌群与有害菌群爆增而益生菌群锐减的状况,就需要适度地补充益生菌,以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浓度、辅助调节血糖,甚至帮助强化大脑运作功能。

选择补充肠道益生菌的3个条件

要想达到上面所说补充益生菌的效果,就必须符合3个条件:

一、选择优质菌种:

口服的益生菌从口腔经过胃部的胃酸,还有胆囊的胆汁的「考验」而到达肠道发生作用,就需要相当优质的菌种,目前市面上的细生菌种类非常多,但一般而言,还是以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比菲德氏菌)与链球菌属这3种益生菌的效果最好。

二、菌群保持活性且数量充足:

补充益生菌想要达到保护肠道的效果,需要足够的数量,平均每次至少要补充50到100亿CFU(菌种形成单位),而且生菌厌气、不耐高温,大多在接触空气一段时间,或是环境温度超过摄氏40度时,就会失去活性。

而益生菌要是活菌才具生理作用,所以必须注意要在有效食用期限内使用。

坊间有不少益生菌产品号称含有上百亿CFU的益生菌,但其实都是在生产包装时存在的数量,在运输与放置陈列后,活性与数量都会大大减少。

而根据美国优酪乳营养管制协会规定,每一克优酪乳培养菌需含有1亿以上的CFU。

一般优酪乳150~200 克,约含100至 2000亿的CFU;一般补充品(锭剂包装),每颗含 2000-7000万的CFU。

三、菌群能长期存留在肠道内:

益生菌在服用一段时间后仍能存留在肠道,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保护肠道、对抗坏菌的功能,许多市面上的优酪乳或补充剂,虽然含有丰富的益生菌,但却无法在肠道停留,所以即便能够促进消化,但功能也相当有限。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