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肠道菌群在人体健康中.都有哪些作用
人的肠胃中一般有500多种细菌,总体分为3类:有益菌,对身体健康有益处的细菌,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条件性有害菌,在一定条件下对人体有害,但在一般情况下,对人体稍微有点好处,如大肠杆菌;致病菌,对人产生危害的细菌,如产气夹膜杆菌、绿脓杆菌等。
实验证明,在人的肠道里保持较多数量的有益菌群,将非常有利于维持身体健康,而且双歧杆菌能延长人的寿命, 像长寿老年人的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都比较多。
具体说,有益菌对人体健康有以下一些好处: 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有益菌能降低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阻止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利用等。
合成维生素我们从膳食中摄入的维生素量远远不能满足人体所需,因此,部分维生素是由有益菌群在肠道中合成的,尤其是维生素K,在食物中含量非常少,有益菌群的减少,将会导致维生素K缺乏症,产生腹泻和凝血障碍性疾病等。
促进钙、铁、维生素D的吸收乳酸杆菌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酸会提高钙的可溶性,并直接刺激胃肠道最大限度地吸收钙、铁、锌等。
实验结果显示,在普通情况下,我们仅能吸收消化钙的1/3,通过摄入益生菌,钙的吸收能提高到摄入量的2/3。
因此,有益菌的繁殖有利于减缓老年人骨质疏松的过程,促进婴儿的发育。
提高免疫力肠道里面存在有益菌和有害菌,如果有益菌占据了肠道的表面,有害菌就没有了生存的位置,这叫“站位性保护”,位置就那么多,有益菌占得多了,有害菌在营养竞争上就处于失败状态,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因此,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将阻止外面的病原体入侵肠道,构筑成一个生物屏障。
而且肠道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免疫器官,有益菌可以分泌一些抗原物质,激活并强化肠道的免疫系统。
抗癌益生菌能降解亚硝胺,消除亚硝胺的致癌性,而且促进肠道蠕动,像老年人经常便秘,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就滞留在肠道并威胁肠道表面,诱发肠道肿瘤,引起癌变。
蠕动加快后,这些有害菌就随着粪便排出人体。
肠道正常菌群有什么细菌?
肠道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很复杂,量很庞大。
在不同部位,由于pH值、营养状况的不同,菌群的种类分布有很大的不同。
多数的肠道菌群属共生类型,主要是厌氧菌,如双歧杆菌、尤杆菌、消化球菌等,数量恒定存在,具有合成维生素、蛋白质、生物拮抗等生理作用,起到保持宿主健康的作用。
有一部分很少的致病菌在生理平衡状态是不会危害宿主的,但如果数量超出正常水平就会致病。
还有一类是介于这两种类型之间的,如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它们能产生毒素,具有生理作用和致病作用两方面。
肠道菌群的细菌分类
根据可培养细菌的数量分类在肠道菌群中,可以培养到的细菌有400余种,依据其数量多少可以分为主要(优势)菌群(predominant mieroflora)和次要菌群(sub—dominant microflora)。
①主要(优势)菌群:指肠道菌群中数量大或种群密集度大的细菌,一般在10~10cfu/g以上,包括类杆菌属、优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瘤胃球菌属和梭菌属等专性厌氧菌,通常属于原籍菌群。
优势菌群是对宿主发挥生理功能的菌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菌群的功能,决定着菌群对宿主的生理病理意义。
②次要菌群:数量在10~10cfu/g以下,主要为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如大肠杆菌和链球菌等,流动性大,有潜在致病性,大部分属于外籍菌群或过路菌群。
乳杆菌在数量上归为次要菌群,在回肠中含量较高,但是其具有较为重要的功能,因此在功能上归属于优势菌群。
优势菌群与微生境的特征密切相关,以厌氧菌为主的优势菌群,一般生存在清除速率较低、营养丰富的微生境,如结肠,所以菌群密集度和多样性高;而兼性或需氧菌群一般生活在清除速率高的微生境,如小肠近端,其菌群密集度和菌群多样性较低,由于菌群密集度低,很难称得上是“优势菌群”;在酸性微生境中,耐酸、产酸的细菌成为优势菌群。
微生境的改变,可使菌群中的优势菌群发生替换,如便秘时大便优势菌群主要是革兰阴性厌氧菌,慢性腹泻时常见革兰阳性杆菌为优势菌群,而在严重急性腹泻时大便中的优势菌群为致病性细菌或某些兼性/需氧细菌。
在肠道中,尽管专性厌氧菌是主要菌群,占据优势,但这些菌群又依赖于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等次要菌群的存在,因为后者在增殖过程中消耗氧气,保证前者的生长条件。
一个生理性组合的肠道菌群是有益的,而病理性组合的肠道菌群是有害的。
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中,超过99%都是细菌,存活着数量大约有100兆个,有500~1000个不同的种类。
这些数目庞大的细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类: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有益菌,也称之为益生菌,主要是各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合成各种维生素,参与食物的消化,促进肠道蠕动,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分解有害、有毒物质等。
有害菌,数量一旦失控大量生长,就会引发多种疾病,产生致癌物等有害物质,或者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中性菌,即具有双重作用的细菌,如大肠杆菌、肠球菌等,在正常情况下对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从肠道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就可能引发许多问题。
人体的健康与肠道内的益生菌群结构息息相关。
肠道菌群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菌群与宿主之间,菌群、宿主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菌群结构相对稳定,对宿主表现为不致病。
有研究指出,体魄强健的人肠道内有益菌的比例达到70%,普通人则是25%,便秘人群减少到15%,而癌症病人肠道内的益生菌的比例只有1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