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1,25-二羟维生素D3的生物学作用
1、对小肠的作用:促进小肠粘膜对钙和磷的吸收,能够升高血钙,增加血磷。
2、对骨的作用:调节骨钙的沉积和释放。
①刺激成骨细胞的活动,促进骨钙沉积和骨的形成,降低血钙。
②提高破骨细胞的活动,增强骨的溶解,使骨钙、骨磷释放入血,升高血钙和血磷,但总的效应是血钙浓度升高。
此外还可增强骨钙素(PTH)对骨的作用。
3、对肾脏的作用: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尿钙、磷排出量减少。
人体内的维生素起什么作用
各种维生素的作用: 维生素A: 为脂溶性,对人体的作用主要为维持各种上皮细胞的生长,促进“视紫质”的再生,预防夜盲症及角膜软化症,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老年人的上皮细胞容易受到损伤,抵抗力也相对较低,因此,适当补充维生素A很有必要。
除可从饮食中(如胡萝卜、动物肝类、深色蔬菜、蛋类、乳类)获取部分之外,可另行服用维生素A胶丸,每日1次,每次服1粒,含量为国际单位,间断性服用。
维生素E: 为脂溶性,又叫“生育酚”。
对人体的主要功能为消除自由基、抗氧化、清除体内的“过氧化脂质”、消除体内的“脂褐素”,从而延缓机体的衰老过程。
动物实验已经证实,维生素E可使动物平均寿命延长,并使癌症发生率下降。
以致脂类的过氧化作用不断增加,脂褐素沉积明显,生物膜损伤加重,肌肉萎缩变细。
因而应补充维生素E。
除饮食中(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尤其是各种天然植物油中)摄取到的之外,另外口服维生素E胶丸,每日量400毫克以上),可产生视力模糊、腹泻、乏力等副作用,应注意避免。
维生素C: 水溶性,又被称为“抗坏血酸”。
对人体的作用比较复杂,主要是维持血管、肌肉、骨骼牙齿等器官的正常功能。
尤其能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预防出血,故被称之为抗坏血酸。
还可增加机体对多种传染病的抵抗力,促进伤口的愈合,加速结缔组织的生成。
对老年人来说,通过服用维生素C,增加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有重要意义;同时,保持血管,尤其是各部位的毛细血管的健全,防止出血等,对老人更有特殊保健价值。
除从食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新鲜水果及蔬菜)中摄取部分之外,可另行口服维生素C片,每日3次,每次1—2片(每片含量为100毫克),可长期服用,一般无副作用。
维生素B1: 又称为“硫胺素”,水溶性,可预防脚气病(特指缺乏维生素B1所致的末梢神经炎等功能障碍,不是指通常所说的脚癣或“香港脚”)增加食欲,营养神经,增进肌肉功能等。
老年人当胃口不佳,或患有周围神经炎症状,或消化不良时,服用维生素B1对康复有重要作用。
维生素B1广泛存在于谷类、小麦、大豆等粗制食品中。
老年人如长期吃精白米、面粉等,可能出现缺乏维生素B1的情况。
口服补充时每日3次,每次2片,每片含量为10毫克,可长期服用或间断性服用。
除上述4种维生素外,其他维生素一般不会缺乏,除非有特殊疾患时可考虑使用某种特殊维生素(如患者贫血时需使用维生素B12,有出血症时需补充维生素K等)。
但从养生及保健、预防性用药考虑时,补充维生素A、E、C、B1最有价值。
当然,对于服用的期限及剂量,最好向有关医生咨询。
维生素也称维他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它是由波兰的科学家丰克命名的,丰克称它为“维持生命的营养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须的一类营养素,本质为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们不能在体内合成,或者所合成的量难以满足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由食物供给。
维生素的每日需要量甚少(常以毫克或微克计),它们既不是构成机体组织的原料,也不是体内供能的物质,然而在调节物质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持生理功能等方面却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导致各种疾病。
维生素的种类很多,通常按其溶解性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前者有A、D、E、K,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及脂溶剂中,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同存在,在肠道吸收时与脂类吸收密切相关。
当脂类吸收不良时,如胆道梗阻或长期腹泻,他们的吸收大为减少,甚至会引起缺乏症。
最简单的例子像大家熟知的胡萝卜吃油的道理就是这样。
脂溶性维生素排泄效率低,故摄入过多时可在体内蓄积,产生有害作用,甚至发生中毒。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B1、B2、B6、B12、PP等)的抗坏血酸维生素C。
B族维生素是辅酶的组成部分。
B族维生素中的B6、泛酸及生物素在食物中广泛存在,肠道细菌又可合成,人类未发现典型的缺乏症。
水溶性维生素的特点是溶于水,不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
容易从尿中排出体外,且排出效率高,一般不会产生蓄积和毒害作用。
维生素是人体代谢中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
人体有如一座极为复杂的化工厂,不断地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
其反应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关系。
酶要产生活性,必须有辅酶参加。
已知许多维生素是酶的辅酶或者是辅酶的组成分子。
因此,维生素是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
可以认为,维生素是以“生物活性物质”的形式,存在于人体组织中。
维生素大部分不能在人体内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
因而,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食物中维生素的含量较少,人体的需要量也不多,但却是绝不可少的物质。
膳食中如缺乏维生素,就会引起人体代谢紊乱,以致发生维生素缺乏症。
如缺乏维生素A会出现夜盲症、干眼病和皮肤干燥;缺乏维生素D可患佝偻病;缺乏维生素B1可得脚气病;缺乏维生素B2可患唇炎、口角炎、舌炎和阴囊炎;缺乏PP可患癞皮病;缺乏维生素B12可患恶性贫血;缺乏维生素C可患坏血病。
维生素是个庞大的家族,就目前所知的维生素就有几十种,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前者包括维生素A、D、E、K,后一类包括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以及许多“类维生素”。
现在医学上发现的维生素主要有: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
维持正常视力,预防夜盲症;维持上皮细胞组织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增加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预防和治疗干眼病。
维生素D。
调节人体内钙和磷的代谢,促进吸收利用,促进骨骼成长。
维生素E。
维持正常的生殖能力和肌肉正常代谢;维持中枢神经和血管系统的完整。
维生素K。
止血。
它不但是凝血酶原的主要成分,而且还能促使肝脏制造凝血酶原。
小儿维生素K缺乏症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1。
保持循环、消化、神经和肌内正常功能;调整胃肠道的功能;构成脱羧酶的辅酶,参加糖的代谢;能预防脚气病。
维生素B2。
又叫核黄素。
核典素是体内许多重要辅酶类的组成成分,这些酶能在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传递氢,它还是蛋白质、糖、脂肪酸代谢和能量利用与组成所必需的物质。
能促进生长发育,保护眼睛、皮肤的健康。
泛酸(维生素B5)。
抗应激、抗寒冷、抗感染、防止某些抗生素的毒性,消除术后腹胀。
维生素B6。
在蛋白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治疗神经衰弱、眩晕、动脉粥样硬化等。
维生素B12。
抗脂肪肝,促进维生素A在肝中的贮存;促进细胞发育成熟和机体代谢;治疗恶性贫血。
维生素B13(乳酸清)。
维生素B15(潘氨酸)。
主要用于抗脂肪肝,提高组织的氧气代谢率。
有时用来治疗冠心病和慢性酒精中毒。
维生素B17。
剧毒。
有人认为有控制及预防癌症的作用。
对氨基苯甲酸。
在维生素B族中属于最新发现的维生素之一。
在人体内可合成。
肌醇。
维生素B族中的一种,和胆碱一样是亲脂肪性的维生素。
维生素C。
连接骨骼、牙齿、结缔组织结构;对毛细血管壁的各个细胞间有粘合功能;增加抗体,增强抵抗力;促进红细胞成熟。
维生素P。
维生素PP(烟酸)。
在细胞生理氧化过程中起传递氢作用,具有防治癞皮病的功效。
叶酸(维生素M)。
抗贫血;维护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维生素T。
帮助血液的凝固和血小板的形成。
维生素U。
治疗溃疡上有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是人体营养、生长所需的有机化合物。
机体如果缺乏维生素,就会出现某种疾病。
因此有些人认为维生素是营养素,摄入是“多多益善”。
人需要维生素越多越好吗?答案是否定的。
合理营养的关键在于“适度”。
过多摄入某些维生素,对身体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我们知道,维生素大致可分为水溶性(维生素B、C)和脂溶性(维生素A、D、K等)两大类。
水溶性类的维生素多余部分一般可随尿液排出体外,脂溶性类的维生素A或D,多余者不能排出体外。
这样就给人们一个印象以为水溶性维生素食多了无害,有人主张每日口服维生素C3—5克以达到保健的目的。
其实这是有害的,实验证实,长期日服维生素C1克以上时,可引起草酸尿、高尿酸血症、高外血症。
有的人全身可出现皮疹、浮肿、血压下降、恶心。
在脂溶性维生素中,以维生素A和维生素D服用量过大而引起的中毒最为常见。
维生素A过剩时,将引起不眠、气喘、眩晕、脱发、恶心、腹泻等症;维生素D过剩时,可引起食欲不振,倦怠、便秘、体重下降及低烧等。
正常人每日需要维生素C50—100毫克,维生素A2500—3000国际单位,维生素D300—400国际单位。
从营养上讲,所谓维生素应该是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不能满足需要)而在人体正常代谢过程和调节生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一类物质。
它们是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营养素。
因此缺乏时就会出现某种典型的临床症状。
截止目前为止并未发现因缺乏苦杏仁甙而患任何缺乏症的,因此这两种物质根本不能称为维生素。
维生素B15和维生素B17是国外一些营养学者提出的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物成分,并命之为维生素,但至今均未被世界学者们所公认。
在近来的研究表明,维生素还有着一些特殊的功用,如泛酸的情绪调节作用,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降低DNA损耗作用,叶酸加B6有益心血管等。
对于维生素补充,应该从饮食和维生素制剂两方面来补充。
水果蔬菜的维生素含量高,但由于每种蔬菜和水果的维生素含量都不同,未必能够在各方面均衡补充维生素,蔬菜水果在加工、烹调中维生素也有损失,维生素制剂就能够起到均衡的作用。
但维生素制剂不容易吸收,又非天然绿色,因此还是以水果蔬菜的补充为主。
各种矿物质的作用: (1)钙:是骨骼、牙齿及软组织的重要成分。
缺钙易得佝偻病、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病等。
人体缺钙比较普遍,补钙最关键的是人体能否吸收,能否沉积于骨组织内。
矿泉水中钙镁含量较多,而且钙镁含量比例相当,易被人体小肠吸收,进入细胞外液,并沉积于骨组织内。
因此,含钙矿泉水是人体获得钙的一种钙源。
人体每天需摄入钙1100mg左右。
(2)镁:是骨骼的成分,与钙有类似作用。
能激活许多酶,促进细胞内新陈代谢,调节神经活动,预防心血管病等。
人体每日需摄入镁310mg左右。
(3)钾:是细胞内液的主要离子,对细胞内液的渗透压、酸碱平衡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钾能激活一些酶,能保持神经肌肉兴奋,维持细胞新陈代谢。
人体每日需摄入钾3300mg左右。
(4)钠:是机体组织和体液的固有成分,它对维持细胞系统和调节水盐平衡起重要作用。
钠是肌肉收缩、调节心血管功能和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不可缺少的元素。
人体每日需摄入钠4400mg左右。
(5)碳:二氧化碳是碳酸矿水的主要成分。
饮用碳酸矿泉水能增进消化液的分泌,促进胃肠蠕动,助消化,增强食欲。
还可增强肾脏水分排出,起洗涤组织和利尿作用。
因此对治疗消化道肠胃病、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便 秘、胆结石、肾盂炎、卡他性膀胱炎及慢性喉炎、支气管炎等都具有较好疗效。
碳是人体必需的宏量元素。
(6)偏硅酸:偏硅酸矿泉水是我国开发利用最多的和最受欢迎的一种水。
硅以偏硅酸形式存在于水中,易被人体吸收。
硅分布于人体关节软骨和结缔组织中,硅在骨骼钙化过程中具有生理上的作用,促进骨骼生长发育。
硅还参与多糖的代谢,是构成一些葡萄糖氨基多糖羧酸的主要成分。
硅与心血管病有关。
据统计显示,含硅量高的地区,冠心病死亡率低,而含硅低的地区,冠心病死亡率高。
硅可软化血管,缓解动脉硬化,对甲状腺肿、关节炎、神经功能紊乱和消化系统疾病有防治作用。
人体每日需摄入硅3mg左右。
(7)锶: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组成部分。
锶还与神经肌肉的兴奋和心血管病有关,锶可强壮骨骼、防治心血管病,促进新陈代谢。
人体每日需摄入锶1.9mg左右。
(8)锂:锂能改善造血功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
锂对中枢神经活动有调节作用,能镇静、安神,控制神经紊乱。
锂可置换替代钠,防治心血管疾病。
人体每日需摄入锂0.1mg左右。
(9)硒:是体内谷脱甘肽过氧化酶的主要成分,参与铺酶的合成,保护细胞膜的结构,硒能刺激免疫球白及抗体的产生,增强体液和细胞免疫力,有抗癌作用。
硒还有抗氧化作用,使体内氧化物脱氧,具有解毒作用,能抵抗和减低汞、镉、铊、砷的毒性,提高视力。
人体每日需要摄入硒0.068mg左右。
(10)铁:是人体血液中运输和交换氧所必需的成分。
铁参与血蛋白、细胞色素及各种酶的合成,促生长。
人体缺铁会发生小细胞性贫血、免疫功能下降和新陈代谢紊乱等。
人体每日需摄入铁15mg左右。
(11)锌:是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构成要素,参与多种酶的合成。
锌能促进生长发育,对婴儿更为重要。
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性功能,还能增强创作组织再生能力,使受伤和手术部位愈合加快。
能使皮肤更健美,使人变得更聪明。
还能改善味觉,增加食欲。
锌被誉为“生命的火花”、“智慧元素”。
人体每日需摄人锌14.5mg左右。
(12)碘:是甲状腺的重要组成部分。
碘具有促进蛋白合成,活化多种酶,调节能量转换,加速生长发育,促进伤口愈合,保持正常新陈代谢的重要生理作用。
人体缺碘则导致甲状腺肿大,发育停滞、痴呆等症状。
人体每日需摄入碘0.2mg左右。
(13)溴: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仰制作用和调节作用,可镇静、安神。
溴广泛应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紊乱、神经痛和失眠等。
人体每日需摄入溴7.5mg左右。
(14)铜:铜在机体内以铜蛋白形式存在,铜具有造血、软化血管、促进细胞生长、壮骨骼、加速新陈代谢、增强防御机能的作用。
缺铜能使血液中胆固醇增高,导致冠状动脉粥状硬化,形成冠心病。
缺铜能引起白癜风、白发等黑色脱色病,甚至双目失明、贫血等。
人体每日需摄入铜1.3mg左右。
(15)钴:是人体内维生素和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理作用是刺激造血,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促进生长发育。
缺钴可导致恶性贫血、心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舌、口腔炎等。
人体每日需摄入钴0.39mg左右。
(16)钼:是人体黄嘌呤氧化酶、醛氧化酶的重要成分。
钼参与细胞内电子的传递,抑缺病毒在细胞内繁殖,具有防癌作用。
钼可溶解肾结石,排出体外。
人体每日需摄入钼0.34mg左右。
(17)镍:参与生物反应,刺激生血机能,使胰岛素增加,血糖降低。
缺镍容易得皮炎、支气管炎等。
人体每日需摄入镍0.6mg左右。
(18)铬:能协助胰岛素发挥生理作用,维持正常糖代谢,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缺铬会发生动脉硬化、糖尿病综合症、胆固醇增高、心血管病等。
人体每日需摄入铬0.25mg左右。
(19)锰:是人体中多种酶系统的铺助因子,它参与造血过程和脂肪代谢过程,具有促生长,强壮骨骼,防治心血管病的功能。
人体每日需摄入猛4.4mg左右。
(20)钒:存在于人体脂肪中,起氧化还原作用,对脂肪代谢有一定作用。
钒参与造血,促进生长发育。
人体每日需摄入钒0.116mg左右。
(21)砷:砷在水中以偏砷酸形式存在,能改善造血功能,有活血作用,促进组织细胞生长和杀菌作用。
砷少量对人体有益,过量有害。
饮用矿泉水限量为0.05mg/L。
(22)氟:是形成坚硬的骨骼和牙齿必不可少的元素,以氟化钙的形式存在,对骨骼和牙齿的健康生长起到重要作用。
缺氟可造成龋牙(蛀牙)。
人体每日需摄入氟2.4mg左右。
(23)氡:是放射性元素镭在蜕变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放射性气体,稍溶于水。
氡的蜕变半衰期为3.8天,经过30天可完全消失。
矿泉水中氡含量不高,放射出的射线能量很低,对人体一般不产生危害。
氡进入机体通过三种形式发生作用:一是在皮肤上形成放射性活性薄膜,对机体产生刺激作用;二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再经呼吸道排出体外;三是氡穿透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之后随着血液分布全身,又通过肺部和泌尿、消化系统排出体外。
氡水在医疗方面广泛应用于浴疗、饮疗和吸入疗。
无论饮用或洗浴,都能促进皮肤血管收缩和扩张,调节心血管机能,改善血液循环。
可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心血管疾病等。
氡对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可镇静、止痛和起催眠作用。
对周围神经炎、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等有良好疗效。
氡对内分泌和机体代谢有促进作用,可治疗糖尿病,改善肝功能,对生殖腺机能有促进和调整作用,延缓衰老,回复青春。
有人称氡泉为“返老还童泉”。
8种矿物质与维生素,助力肾病走向健康
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代谢失调,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表现之一。
咱们肾病朋友或是因为肾脏功能受损,或是因为药物和透析的副作用,或是因为体内毒素水平太高而影响了消化道的营养吸收,经常出现“隐性饥饿”——饭吃饱了,矿物质和维生素却没吃饱,导致并发症出现、肾病进展加速。
这时,就需要针对性地补充营养素,有助于延缓肾功能进展、改善病程和结局。
主要有8种: 1.钙 2.铁 3.锌 4.维生素B6(吡哆醇) 5.维生素B9(叶酸) 6.维生素B12(钴胺素) 7.维生素Bt(左旋肉碱/左旋卡尼汀) 8.维生素D 下面按优先顺序来说。
维生素D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可能是肾病患者需求最普遍的营养元素。
一些研究显示,肾病患者服用维生素D后,尿蛋白降低了15%-20%,这对防止肾病进展为尿毒症有积极作用。
维生素D通过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负性调节、抗炎症反应、抗系膜细胞增生、抑制足细胞凋亡、抑制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从而有降低尿蛋白的作用。
如今,人们生活条件好了,维生素D反而更加缺乏了。
维生素D可以通过晒太阳来由皮肤制造补充,但如今的人们尤其是城市居民,长时间呆在室内,很少晒太阳。
而且晒太阳补充的原始维生素D没有活性,经肾脏活化后形成维生素D3才能被人体利用。
但肾功能受损的患者,肾脏活化维生素D的能力降低,更容易缺乏活性维生素D(维生素D3),需要补充活性维生素D,比如骨化三醇。
如果肝功能正常,也可以补充阿尔法骨化醇,它是骨化三醇的类似物,进入人体后,可经肝脏转化为骨化三醇。
CSPPT研究显示,每天补充叶酸0.8mg可以延缓慢性肾病肾小球滤过率(肾功能)降低的速度。
有些国家强制在粮食制品中添加叶酸,来进行全民补充。
因为天然叶酸吸收率只有约50%(合成叶酸的吸收率能达到约80%),且烹饪过程中会损失一半以上的叶酸。
尤其是肾病患者。
叶酸普遍存在于高蛋白食物中,可肾病患者却需要低蛋白饮食,导致肾友很容易缺乏叶酸。
以上两种营养素对肾功能益处明显,更加推荐,肾友即使是未检测相关指标而“无脑去吃”也似无不妥。
但下列营养素要不要补充,就要注意看自己缺不缺了。
容易缺钙的肾病患者包括: (1)大量蛋白尿(钙与白蛋白结合,随尿蛋白流失); (2)服用糖皮质激素(引起肠道吸收钙减低和尿钙排泄增加); (3)肾功能衰竭(肾脏活化维生素D的能力降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升高); (4)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等。
补钙可以服用碳酸钙D3片,注意在吃饭时或饭后服用,因为钙片是在胃酸的作用下分解成钙离子,才能被充分地吸收利用。
奶制品是最佳的饮食补钙方式,一杯牛奶胜过两缸骨头汤(骨头汤不补钙)。
其次是绿叶蔬菜和豆制品中的钙,虽然吸收率低,但食用量大,也有一定的补钙作用。
不过要注意,如果在使用含钙的降磷药等含钙药物,以及高钙透析液,容易发生高钙血症,那就不要盲目补钙了。
肾病尤其是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由于食欲差、肠道的铁吸收效率受高毒素环境影响而下降,可出现缺铁,这是肾性贫血的病因之一。
日常饮食中,补铁效果最好的食物是红肉(猪牛羊肉),铁含量丰富,铁吸收率高达20%,适量食用红肉对缺铁的朋友有益。
但肾病患者尤其是肾衰竭患者不能吃很多肉,必要时需要补充铁剂,比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片、乳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二价铁元素。
缺锌在尿毒症患者中较常见,可导致食欲减退,皮肤粗糙,发育迟缓以及贫血等,长期缺锌还会造成性功能减退甚至不育。
透析患者应定期检查血清锌,及时给予口服制剂比如10%葡萄糖酸锌。
缺乏维生素B6的症状,和尿毒症的症状很相似。
慢性肾脏病4-5期患者,体内较高的毒素水平会干扰维生素B6的吸收和利用,可补充维生素B6,每日不少于10mg。
维生素B9与维生素B12均与造血功能有关。
但相对于维生素B9来说,维生素B12在普通肾病患者体内有较高水平,不用刻意去补充。
如果伴有贫血,可同时补充维生素B9与维生素B12。
如果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同时补充维生素B6、B9、B12。
左旋肉碱,又称左旋卡尼汀、维生素Bt,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维生素,化学结构上类似于胆碱、氨基酸,人体可以合成。
但是当进入肾功能衰竭后,左旋肉碱合成不足,尤其是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左旋肉碱会丢失,即使多吃红肉也难以维持正常水平。
大多数透析患者需静脉滴注左旋卡尼汀,以改善贫血、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这些营养素的缺乏会对各器官(包括肾脏)产生不利影响,但肾病患者无特殊性,不多讨论。
如果你缺乏,适当补充即可。
日常饮食可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A的需求,且肾病患者体内的维生素A往往是升高的,一般不需要去补充。
矿物质与维生素并不像主食那样要求“吃饱”,而是要求“吃对”。
许多人有一个观念,认为中国人饮食普遍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需要补充钙铁锌硒、维生素ABCDE,于是购买各种全面的营养素补充剂,这是不对的。
其实如今我们生活条件好了,营养元素的缺乏相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改观,比如大部分的子女都比父母的个头更高。
中老年人肾病患者中,很多是糖尿病肾病患者,有研究表明,全面补充B族维生素会增加糖肾患者的心血管发病率。
不是所有人、所有肾友都要全面补充各种营养素,遵守医嘱、精准补充是最好的选择。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