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的分布情况 (肠道菌群的分类参考文献汇总)

admin 2024-12-21 34 0
肠道菌群的分类参考文献汇总

本文目录导航:

肠道菌群的分布情况

健康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称为肠道菌群。

在人类胃肠道内的细菌可构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一个人结肠内就有400个以上的菌种。

从口腔进入胃的细菌绝大多数被胃酸杀灭,剩下的主要是革兰氏阳性需氧菌。

胃内细菌浓度<10 3 CFU/ML(CFU即colony forming unit菌落形成单位)。

小肠菌群的构成介于胃和结肠之间。

近端小肠的菌丛与胃内相近,但常能分离出大肠杆菌和厌氧菌。

在远段回肠,厌氧之间。

近端小肠的菌丛与胃内相近,但常能分离出大肠杆菌和厌氧菌。

远段回肠,厌氧菌的数量开始超过需氧菌,其中大肠杆菌恒定存在,厌氧菌如类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都有相当数量。

在回盲瓣的远侧,细菌浓度急剧上升,结肠细菌浓度高达10.11 ~10.12 CFU/ml,细菌总量几乎占粪便干重的1/3。

其中厌氧菌达需氧菌的10.3 ~10.4 倍。

主要菌种为粪杆菌属、双岐杆菌属和真杆菌属。

健康的人肠道里益生菌有7成,你肠子里的益生菌有多少?

要谈人体肠道里的细菌问题,先来看看肠道与细菌的关系有多深。

人体有70%的免疫力(如免疫球蛋白IgA)是来自肠道,有95%的感染性疾病是与肠道有关;而在人的一生中,大约要排出4000公斤的粪便,其中有1/3是肠道细菌,而超过80%的毒素是由肠道排出体外。

人体肠道有超过400种菌群,总数超过100兆

上面的这些数据,代表细菌在肠道的运作功能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而在我们肠道内的菌群有400多种,总数约100兆的细菌,分成益生菌群、中性菌群和有害菌群3种。

益生菌有哪些功能?

在正常的情况下,胃道中多数的细菌是对人体有益的,也就是可以帮助消化乳糖、分解并排泄多余胆固醇、提供维生素B群、提升免疫功能的「益生菌」,而益生菌和肠道黏膜共同组成了一道屏障,对抗各种外来的病原微生物。

当人体肠道内益生菌的比例愈高,微生态环境愈好,肠道就会愈年轻而有活力,减少体内毒素的生成,也减轻了肝脏负责解毒的负担。

在人体肠道内的3种菌群保持动态平衡时,肠道就处于健康的状态,但如果出现腹胀、腹泻、便秘、肠躁症与排气频繁等状况,就代表肠道内部的益生菌数量减少,不敌有害菌群了。

肠道益生菌数量随个人身体状况与年龄而有所差异

有一项临床研究指出,身体健康的人肠道内的益生菌比例达到70%,普通人则只有25%,至于便秘者肠内的益生菌则是减少到15%,而罹患癌症病人肠道内的益生菌比例更低到只剩下10%。

而肠道内益生菌的比例,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力的减弱、再加上不良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而逐步减少。

另一项临时研究则是显示,青年时期人体肠道内益生菌的比例已只有初生婴儿的一半,到了中年期时,则只剩下初生婴儿的不到30%,等到到了老年期时,肠道内的益生菌比例,平均竟然只有初生婴儿的1/9。

面对肠道内菌群失调、中性菌群与有害菌群爆增而益生菌群锐减的状况,就需要适度地补充益生菌,以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浓度、辅助调节血糖,甚至帮助强化大脑运作功能。

选择补充肠道益生菌的3个条件

要想达到上面所说补充益生菌的效果,就必须符合3个条件:

一、选择优质菌种:

口服的益生菌从口腔经过胃部的胃酸,还有胆囊的胆汁的「考验」而到达肠道发生作用,就需要相当优质的菌种,目前市面上的细生菌种类非常多,但一般而言,还是以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比菲德氏菌)与链球菌属这3种益生菌的效果最好。

二、菌群保持活性且数量充足:

补充益生菌想要达到保护肠道的效果,需要足够的数量,平均每次至少要补充50到100亿CFU(菌种形成单位),而且生菌厌气、不耐高温,大多在接触空气一段时间,或是环境温度超过摄氏40度时,就会失去活性。

而益生菌要是活菌才具生理作用,所以必须注意要在有效食用期限内使用。

坊间有不少益生菌产品号称含有上百亿CFU的益生菌,但其实都是在生产包装时存在的数量,在运输与放置陈列后,活性与数量都会大大减少。

而根据美国优酪乳营养管制协会规定,每一克优酪乳培养菌需含有1亿以上的CFU。

一般优酪乳150~200 克,约含100至 2000亿的CFU;一般补充品(锭剂包装),每颗含 2000-7000万的CFU。

三、菌群能长期存留在肠道内:

益生菌在服用一段时间后仍能存留在肠道,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保护肠道、对抗坏菌的功能,许多市面上的优酪乳或补充剂,虽然含有丰富的益生菌,但却无法在肠道停留,所以即便能够促进消化,但功能也相当有限。

肠道菌群肠道菌群的分类

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中,细菌占据99%,总数约有100兆个,涉及500~1000种。

肠道菌群大致分为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三类。

人体健康与肠道益生菌群结构密切相关。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肠道菌群通过个体适应和自然选择,保持不同种类间的动态平衡,与宿主及环境形成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

在正常情况下,菌群结构相对稳定,对人体表现为无害。

研究表明,体魄强健者的肠道内有益菌比例达到70%,普通人的比例为25%,便秘人群下降至15%,而癌症患者的益生菌比例则仅为10%。

扩展资料

肠道菌群,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如双岐杆菌,乳酸杆菌等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须的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B1、B2、B6、B12),维生素K,烟酸、泛酸等,还能利用蛋白质残渣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如天冬门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等,并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同时还能促进铁、镁、锌等矿物元素的吸收。

这些营养物质对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一旦缺少会引起多种疾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