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天能够摄入多少黄曲霉毒素而没有损伤 (人一天能够摄入多少盐)

admin 2024-12-21 38 0
人一天能够摄入多少黄曲霉毒素而没有损伤

本文目录导航:

人一天能够摄入多少黄曲霉毒素而没有损伤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简称AFT)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

不少疾病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表明,食物中黄曲霉毒素与肝细胞癌变 (liver cell cancer,lcc) 呈正相关性,长时间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食物被认为是导致肝癌,胃癌,肠癌等疾病的主要原因。

生物通 黄曲霉毒素被动物食用后,一部分会蓄积在动物的体内,另外一部分则会转化到乳汁和尿液中,转化率一般为3.45%-11.39%。

因此,为了保证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不超过0.5μg/kg,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规定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不得超过30μg/kg。

虽然最大限量在0.05-0.5μg/kg之间的黄曲霉素造成肝癌危险性增高的幅度很小,但是理论上以欧洲和美国乙肝发病率1%为例,如果奶中黄曲霉毒素M1含量达到0.5μg/kg,那么每年每10亿人口肝癌发病率会增加29例。

这样看来,不超过标准含量应该问题不大,那么每天喝黄曲霉毒素M1值为1.2μg/kg的牛奶,有没有影响呢,黄曲霉毒素Bl的半数致死量为0.24毫克/公斤体重,1.2μg/kg,250ml的牛奶一天一瓶,那么摄入量就是0.309μg——以1000毫升牛奶重2.06斤-2.064斤为标准,算上转换率5%,还剩下0.29μg。

那么如果喝上100天,那么就会达到29μg,与0.24毫克/公斤体重的含量(假如70公斤的一个人,需要20mg的量)相比,相差较远。

但并不代表摄入这些含量没关系,如果是老人家,或者一些本身就有肠胃或者肝脏疾病的人喝了,也许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生物通 当然以上这个分析只考虑了单一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摄入,但是生活中这种毒素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很多,光食品就有蛋类,花生油,动物内脏等多个方面,即使含量没有达到半数致死量,黄曲霉毒素中毒也会造成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生长迟缓、繁殖能力降低,动物产蛋及产奶量减少等。

要预防这些情况的出现,除了选择商品时多加注意,还有一些方法也可以减少食物中黄曲霉素的含量,比如在花生的食品制作过程中,用水洗一下花生米,黄曲霉素的去毒率可达80%,用油炒或干炒可以将黄曲霉素部分破坏掉,加食盐炒或煮去毒效果更好。

而大米中的黄曲霉素主要分布于米粒表层,淘米时用手搓洗三、四遍可除去80%的黄曲霉素。

使用高压锅煮饭也可以破坏一部分黄曲霉毒素。

乙肝病毒携带者一定就是大三阳或者小三阳吗?

不一定的,这要看化验单。

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携带者(AsC)是指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关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

据统计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9300万人。

(卫生部2008年4月21日上午公布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75%下降为7.18%,比1992年下降了26.36%。

据此推算,我国仍然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约9300万人。

)我国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没有隔离措施,他们一样要使用人民币,上公交车,到饭店吃饭,到图书馆借阅书籍,所有人每天都可能接触了乙肝病毒,如果乙肝病毒的传染性和严重性真像部分广告宣传的那样大,中国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20年前就把乙肝传染给12亿人了,全国人10年前便全是肝硬化、肝癌了。

这个推理很简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乙肝传染性的讨论,不应该盲目的夸大和恐惧,网上有报道:::高中一个同学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几个同学一起吃饭2年多,但也没有传染给他们.认为乙肝并不向社会宣传的那样,大家许多人没见过”非典”,但都恐惧,还不是听别人说,因此对事情一定要实事求是,亲自调查才有发言权,不能在一个假想的基础上随便说.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8/9的人终身不发病,只有1/9的人会因生活习惯不好、免疫力差等原因成为乙肝患者。

做工作需要健康的体魄。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健康人以携带乙肝病毒就是不健康的人为由不录用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合理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调查显示,目前全球约有3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这些亚健康人群里,中青年所占的比例高达75%。

亚健康成了排在癌症、艾滋病、高血压之后的“第四杀手”。

该调查还表明,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的只占5%,被诊断患病(第二状态)的不足20%,有75%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即亚健康状态。

中华医学会去年对全国33个城市进行了一次随机调查,结论是:我国亚健康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70%。

应此健康是相对的,只要能从事应聘的工作就行,而不是盲目追求医学上的完全健康,那样则世界上有95%的人应立刻下岗。

因此,以携带乙肝病毒就是不健康的人为由不录用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合理。

(1)在国外,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乙肝表面抗原是个人隐私,除了餐饮等行业,其他行业招工时不允许查乙肝五项,肝功能正常即可。

(2)除我国外,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如此苛刻的限制。

多年以来,人们把乙肝和甲肝混为一谈,其实,甲肝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传染性强,而乙肝属于血液传染病,并不通过共用餐具传染,日常的正常工作、学习更不会传染。

举一个例子,甲肝常有爆发,可是谁听说过乙肝爆发?90年代初,我国的第一次流行病学普查发现,乙肝携带者约为10%,而本世纪初,我国第二次流行病学普查显示,乙肝携带者仍为10%(确切数字为9.7%),也就是说,90年代以来,中国的乙肝携带率根本没有扩大,这充分说明,在一次性注射器和母婴阻断技术推广使用后,乙肝已经被有效的控制,而与日常接触与否无关。

乙肝携带是不是不等于肝脏有病呢?是不是就一定会影响到人的正常工作生活呢?是不是就一定向某些黑心乙肝广告中所渲染得那样要发展为“肝炎-肝硬化-肝癌”呢?下文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教授魏来教授于9月9日发表在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网站上的文章,解答了这个问题:乙肝感染后的结局是人们关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者为31.94%(即大三阳)。

HBeAg阳性是病毒繁殖的标志,HBsAg阳性者并不一定具有传染性。

同时,即使有病毒繁殖,也不一定就有肝组织的损害。

因此,HBsAg阳性和肝脏有病是有区别的。

目前的研究还发现,肝硬化发展为肝癌的年转化率为2.8%~3.5%,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年转化率仅为0.83%,而HBsAg携带发展为肝硬化的年转化率则更低,约为0.27%~0.47%。

所以乙肝不一定就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乙肝患者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但不要忘记定期检查。

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从来也没有声称过可以治愈乙肝,只是列出一些药品,但也只能是控制,不能完全治愈,即使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的美国也没有办法,否则,中国大陆早就进口了!****中国的媒体和制药企业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当然,这跟我们的政府管理无能有关!*****治愈乙肝目前就只能靠自身的抵抗力!药物只能辅助!其实自然转阴的人极少,很多的是终生携带!******现在世界上的确没有能使乙肝彻底转阴的特效药,但是随着近年来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能够有比较好的办法来控制乙肝发病者的病情了,乙肝患者到正规大医院的乙肝专科(或消化内科),都可以通过正规的主流疗法比较好的控制病情。

至于现在铺天盖地的乙肝医疗广告,本身就是国家禁止的,2003年元月,国家卫生部、工商总局、药监局、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十七号令对此有明确的规定。

乙肝医疗、药物广告的危害性可以简单归纳如下:1.言过其实,骗人钱财。

举世公认,对于乙肝的转阴根治人类目前是没有良方的,可是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站等媒体上却充斥着大量的乙肝转阴广告,许多求医心切的乙肝携带者听信了这些反科学的宣传而前去就诊,其结果当然是白花了大笔血汗钱却根本不可能把病治好!因此,当前的众多肝病广告已经成了“骗钱广告”的代名词。

2.危害求诊者的健康。

由于播出的这些乙肝广告采取的多半是成本低廉的、未经严格科学认证的非主流疗法或非主流药物,不但治不好病,反而加重了乙肝携带者的肝脏负担,损伤了求诊者的健康,引发了病情、耽误了病情甚至加重、恶化了病情,这种例子举不胜举!3.为“乙肝歧视”推波助澜。

为了恐吓众多的原本无需治疗的健康携带者也加入到治疗者的行列,乙肝广告普遍采取了刻意夸大乙肝的危害性和传染性的做法,大力渲染所谓“乙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大力渲染乙肝的传染性,在公众中制造“乙肝恐慌”。

大多数社会公众就是从这些乙肝广告中认识乙肝、得到所谓“乙肝常识”的,公众被灌输了这样的知识之后,必然会对乙肝携带者产生恐惧和排斥,这就为当前日益加剧的“乙肝歧视”提供了社会认知的基础!根据传染病学的原理,人体感染病原体后可以有五种感染状态,即一过性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和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携带状态是指病原体与人体的免疫状态保持相互的平衡,即病原体所引起的机体组织损害和功能障碍轻微,所以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同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又不足以清除病原体,因此病原体长期存在人体内。

具体到“乙肝病毒携带者”,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表现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阳性,血清中高水平的乙型肝炎病毒(即HBV DNA阳性)而转氨酶(ALT)正常。

此种表现常见于在围产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并由于幼年时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而长期处于免疫耐受状态,长期携带病毒,其自发或治疗相关的HBeAg清除率均很低。

另一种状态称为非活动HBsAg携带状态,表现为HBsAg阳性超过6个月以上,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水平较低(即HBV DNA阴性),且转氨酶持续正常,对这部分携带者进行肝组织学检查,也没有明显的慢性炎症表现。

对第一种情况的长期随访发现,约29%在成年时出现转氨酶的升高和波动,约3%出现胆红素水平的升高,甚至5%出现2次以上的转氨酶波动。

说明部分病毒携带者长期的携带状态是不稳定的,病毒与机体免疫平衡有可能被打破,继而出现肝炎的表现。

而非活动HBsAg携带状态中,约4%左右会出现HBeAg的再次阳性,约24%虽然始终保持HBeAg的阴性,却有转氨酶的波动,成为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

因此,乙肝病毒一旦感染,很难彻底清除。

在有关乙肝的术语中,老百姓对“大三阳”“小三阳”最为熟悉,但究竟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却不甚了了。

所谓“大三阳”是指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抗HBc阳性,而“小三阳”与“大三阳”的区别在于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

“大三阳”常见于上述的第一种情况,而所谓的“小三阳”,可能是非活动HBsAg携带状态,也可能是由于病毒在感染过程中发生变异,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

实际上,“大三阳”和“小三阳”并不是医学专业术语。

HBeAg是病毒活动型复制的标志,HBeAg阳性表示病毒还在活动,请注意,是病毒而不一定指疾病。

以往因为不能测定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只能间接地通过HBeAg的测定来反映病毒是否存在活动。

现在由于能够直接测定乙型肝炎病毒,所以,不应该把注意力盯在“大三阳”“小三阳”上,而应该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是否阳性和水平高低。

转氨酶(ALT)正常的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硬化年发生率约为0.5%。

HBsAg和HBeAg双阳性以及单纯HBsAg阳性者的肝癌发生率,每年每十万人中分别为1169人年和324人,而HBsAg和HBeAg均阴性者的肝癌发生率每年每十万人中仅为39人。

可见,“携带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性略高于非携带者。

了解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状态和未来的转归,我们可以这么说:乙肝病毒感染后很难彻底清除,需要长期进行动态观察,需要长期抑制病毒的复制。

那么是否有药物能帮助清除病毒呢?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能够清除“携带者”体内的病毒。

因为携带状态是病毒与机体免疫功能平衡的结果,而抗病毒治疗的这个外因需要依赖于机体的内因起作用。

只有当感染者出现转氨酶升高时,表明机体自身已经对感染病毒的肝细胞进行攻击,而这个时候应用抗病毒药物往往具有一定的效果。

鉴于“携带者”又有可能发生炎症活动,有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性,因此,非活动HBsAg携带状态应该每6~12个月检查1次转氨酶,HBsAg阳性且HBV DNA阳性者应该每3~6个月检查1次转氨酶,这样能够及时发现病情的活动,以便及时治疗。

让乙肝病毒携带者远离危害的五项措施医学专家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做好下面五点,便可让乙肝病毒携带者远离危害:1、谨慎用药可以护肝是药三分毒,而肝脏正是负责解毒的脏器,任何药物都可能加重肝脏的负担,所以药品能不用就尽量不用,确实需要用,应该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谨慎选用。

2、劳逸适度保证休息在工作和学习中,应该切忌加班加点,少睡熬夜;而且过度的娱乐也是有害的,通宵打牌,旅游跋涉,或参加剧烈的体育锻炼都会对肝脏不利。

3、饮食清淡戒烟、戒酒大家的日常饮食应该清而不燥,淡而不咸,对于一切酒类、酒类饮料尽量不要沾染。

4、知足常乐调整心态情绪对肝脏的影响也很大,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最好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也是保护肝脏的有利措施。

5、定期检查时刻警惕3-6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能、乙肝五项等,随时观察,做到有备无患。

得了肝炎还能活多久

肝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

尤其是近年来,肝炎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发展也不断加快,很多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连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肝炎的传播途径非常广,而经过不同传播途径传播的肝炎种类也不同,给人们的身体带来的影响也都是不一样的。

那么,患有肝炎能活多少年呢?一般通过父母婴传播者治疗起来最为困难,但是其发病率也比较低,大部分是终身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且大多可以以健康携带状态活到老。

而幼年时期通过密切接触、医疗器械、血液等途径感染的患者,治疗相对比较容易些。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免疫系统的完善,一部分患者机体会开始识别并杀灭乙肝病毒,出现转氨酶升高等情况,从而满足抗病毒治疗的条件,而有希望达到临床好转。

成年人不易受到乙肝病毒感染,感染乙肝后治疗起来要比前二者容易得多。

由于成年人免疫系统完善,大多数被感染者出现急性乙肝的症状,经过治疗90%以上的患者可以完全好转,只有不到10%的人转变为慢性乙肝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不能正确有效的治疗也最容易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2、乙肝患者能活多久受发病时间长短和治疗的影响我们知道很多慢性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肝脏都伴随或轻或重的肝纤维化,年龄越大的患者肝纤维化往往越明显。

如果不加以防治,随着肝纤维化的日益积累,很可能会形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所以,及时的检测病情、及早接受抗纤维化治疗是保障患者寿命的领先步。

但是有些肝炎患者,盲目的乱用药物或者听信小广告胡乱治疗,甚至部分患者消极悲观,经常处在绝望中,而不加以治疗,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乙肝患者能活多久,大大缩短了乙肝患者的寿命。

3、得了乙肝能活多久受病毒载量的影响乙肝病毒载量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有密切的关系,一般病毒载量越高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也越高。

我们常说的乙肝小三阳更容易造成肝纤维化,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在临床中,20岁以下青少年儿童乙肝大三阳比例偏高,而小三阳多是30岁以上青壮年人比率偏高。

小三阳大多是由大三阳转化而来,20-30岁之间是转化率比较高的时期。

无论是通过治疗还是自然转化,由于青少年肝脏修复能力相对比较强,感染时间相对比较短,所以在30岁之前转化成的小三阳肝脏情况比较好,而35岁以后无论是否转化为小三阳,其肝脏多已经伴有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因此,在我们的调查中小三阳要比大三阳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几率高。

另外也可能与小三阳患者对病情的错误认知而疏忽检查和治疗造成的。

而大三阳乙肝病毒载量高但是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却比小三阳低也与大三阳患者更重视病情的检查,能够积极地治疗有关。

另外,得了乙肝能活多久还与生活习惯、心理素质、饮食运动、身体状态有关。

所以,乙肝病人除应该积极治疗外,还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心态,愉快的心情;戒烟酒戒油腻;还要经常参加合适的运动不断地强健体魄,这些生活细节影响到乙肝病人能活多久,对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存质量是极为有利的。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