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类肠道健康第一杀手 (什么是人类肠子最淘气的)

admin 2024-12-21 35 0
什么是人类肠子最淘气的

本文目录导航:

什么是人类肠道健康第一杀手?

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

我有点奇怪,世界肠胃病学组织WGO明明说的是“World Digestive Health Day 世界消化健康日”,为什么在中国会被断章取义,搞成了“肠道健康日”呢?

肠道是嘚瑟了,考虑过嘴巴、食管、胃的感受么?不过算了,这不肠道火么,消化道其他器官就忍忍吧!

去年的肠道健康日,我和小伙伴们做了有关于大肠癌的内容:

《大肠癌,不要到50岁再了解!》

《大肠癌,持续增长的致命疾病》

《早期筛查,远离大肠癌》

《预防和治疗大肠癌,任重道远》

《关于大肠癌的五大未解难题》

今年,经过一年磨炼,掌握了更多忽悠本领,在这么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我分享点什么呢?

话说我很纠结,我刚刚在中科院微生物所做了一次演讲,内容有挺多干货的,我在朋友圈说会转为科普发出来,但在“肠道健康日”就用这个来敷衍读者,貌似诚意不够。

那就来点切题的!

既然今年健康日的主题是“Diet and the Gut 饮食和肠道”,那就来说说肠道健康第一杀手!

呃(⊙o⊙)…第一杀手?!

是因为这个杀手足够冷血么?不是!

是因为它杀人足够快么?不是!

是因为它会影响到每一个人么?是!

是因为它在影响整个人类的疾病与健康么?是!

是的,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因为它,你的肠道菌群可能失调,肠道健康难以保证;而更要命的是,它会影响到人群、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和人类的未来!

而我们很多人、很多国家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杀手的可怕,还在继续着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感觉到这个杀手的冷血无情、肆意妄为了么?

但如果我说,这个杀手跟“膳食纤维”有关,你会会心一笑?还是会抓狂地诘问我:“热心肠先生,你不是在写软文吧?”

呃(⊙o⊙)…你懂我!

但讲肠道健康,是绝对绕不开“膳食纤维”的,特别是今天我要讲的第一杀手并不是“膳食纤维”,而是:

膳食纤维鸿沟

我希望但凡此刻你有千万个质疑,也能先看完下面的内容,我们再来愉快地讨论“为什么这个听起来并不特别的鸿沟会成为肠道健康第一杀手”吧。

我们从“鸿沟”开始聊起:

① 什么是“膳食纤维鸿沟”?

简单地说,“膳食纤维鸿沟”就是指在现代饮食方式中,人们很难按照推荐标准吃到足够量的膳食纤维,以至于让一些肠道微生物消失,进而引起各种慢性疾病。

这个鸿沟大概有多大呢?

以美国为例,推荐每日摄入纤维量是成年男性38克,女性25克,而实际平均摄入量只达到一半左右:男性18.7克,女性15.6克。

呃(⊙o⊙)…美国人爱吃的汉堡,菜就是少对不对?

而鸿沟之所以为鸿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专家学者、卫生机构喊破嗓子告诉大家要多吃膳食纤维,很多个人、家庭也知道它的好处,但在过去20年里,美国人民并没有有效地提高膳食纤维摄入水平!

20年啊,一整代新人,都是在“膳食纤维鸿沟”中长大的!这鸿沟,杀死多少美国人的细菌,耽误多少美国人的健康?!

唯有祝福这一代美国人了,呃(⊙o⊙)…

而其他国家的情况怎么样呢?个别国家略好,但总体很不乐观:

Nutr J. 2014 Apr 12;13:34.

你看到了吧,就是在盛产“酵素”的日本,膳食纤维摄入也是远远不够的。

而在中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摄入膳食纤维的量是25-30克,实际平均摄入量有多个说法,不过都没有说超过15克的。

如果是这样,中国的“膳食纤维鸿沟”也是巨大的,这个“鸿沟杀手”也在悄悄地扼杀着中国人的肠道菌群和肠道健康!

② 鸿沟到底给人类带来什么坏处?

人类的好身材没了!

上面这张图,是不是很形象?在我们消费废品食品之前,猿猴、猿人、人的身材都是棒棒哒的,现如今,则是胖子满天飞。

胖起来的原因很复杂,不是缺乏膳食纤维这单一因素造成的,但因为膳食纤维不足,造成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下降却是客观的:

Cell Metab. 2014 Nov 4;20(5):779-86.

有太多新的科学研究充分证明,很多肠道微生物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膳食纤维,会在肠道中消失,这些消失的微生物恰恰可能是维持肠道健康非常必要的!

Nat Immunol. 2012 Oct;13(10):932-8.

上面这张图无疑会成为接下去几年里被展示最多的图之一,微生物消失,肠道菌群失衡,造成了各式各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肥胖),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③ 还有更恶劣的

Nature.2016 Jan 14;529(7585):158-9.

所以,我来好好讲讲上面这个2016年1月14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令人震惊的研究。

持续给老鼠吃“高膳食纤维饮食”,它们的肠道菌群会一直保持健康和多样性:

Nature.2016 Jan 14;529(7585):158-9.

但如果持续不断的让小鼠吃“低膳食纤维饮食”,小鼠和后代们的肠道菌群会不断恶化:

Nature.2016 Jan 14;529(7585):158-9.

科学家另外发现的现象则带给人一丝安慰,如果停止给小鼠喂食低膳食纤维饮食,而转换到高膳食纤维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的健康和多样性会被或多或少恢复:

Nature.2016 Jan 14;529(7585):158-9.

但令人不安的事情也被发现,这个需要我们格外警惕:

Nature.2016 Jan 14;529(7585):158-9.

给持续吃“低膳食纤维饮食”的第一代小鼠换成“高膳食纤维饮食”,肠道菌群能够部分恢复;

但是给第二代小鼠转换食物,菌群恢复得就相对较少了;

到第三代,肠道菌群已经根本性“坏掉”了——给再多“高膳食纤维饮食”,都不足以良好逆转小鼠的菌群,而只能靠粪菌移植等方法才能帮助它们。

老实说,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有点冒冷汗。

虽然是在小鼠身上的研究,我们不能说在人身上就是这样,但也给了我们足够多的启示。

因为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所造成的肠道菌群和健康问题,是可能会“遗传”的;而如果持续不足,是可能会发生不可逆的肠道微生物消失的!

怎么样?有没有感觉不寒而栗?还会感觉“膳食纤维鸿沟”这个杀手不太冷?

所以,这个鸿沟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个人问题,不正视它,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可能会成为危害人群、国家甚至全世界人民肠道和全身健康的元凶。

从这个意义上说,膳食纤维鸿沟是肠道健康第一杀手,不过分吧?

请原谅我以鼠夺人了!

④ 膳食纤维缘何成为健康核心?

膳食纤维绝对不仅仅是指被称作益生元的商业化产品,更多是指在天然植物性食物中富含的重要营养成分。

我们在上面通过一个重量级的科学研究,说明了缺乏膳食纤维所产生的严重后果;而科学家对膳食纤维的作用有非常多正面认识,我来随便举几张图:

上面是第一张,说的是:“黏液层”是第一道肠道(免疫)防线,好细菌是确保这道防线坚固的中坚力量,它们利用膳食纤维,生成脂肪酸,保持黏液层的厚度。

这样,一些能致病的坏细菌就无机可乘,不会伤害你的肠道,确保你的身体健康。

Nature.2012 Sep 13;489(7415):242-9.

第二张,说的是肠道微生物代谢膳食纤维形成的短链脂肪酸,为肝脏代谢各种物质提供能量。

Nat Biotechnol. 2014 Mar;32(3):243-5.

第三张,说的是细菌代谢植物纤维的产物,如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会通过让细胞间的连接更加紧密来加强血脑屏障的功能。

在2015年,德国科学家还发现,短链脂肪酸能促进大脑小胶质细胞的发育和生长,这更增强了大脑的免疫防疫功能。

大脑哦,也需要膳食纤维,亲!

Nat Rev Immunol. 2016 May 27;16(6):341-52

最后一张,说的是2016年5月27日,《自然综述·免疫学》在一篇重量级综述中,特别放了这张图,说明膳食纤维和短链脂肪酸在人体免疫中的核心作用。

图很专业,不敞开讲了,懂免疫的人会不明觉厉的。为避免你看不清左上角,我给放大一下:

看到“膳食纤维”四个大字了吧?

⑤ 跨越膳食纤维鸿沟,《细胞》杂志子刊怎么说

说鸿沟,道鸿沟,只是我讲可能还远远不能说服你,但我们来看看顶级学术期刊怎么说。

2016年5月,在《细胞》杂志子刊《内分泌与新陈代谢学趋势》最新一期上,发出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膳食纤维鸿沟与消失的细菌:对人类营养的影响”。

文章的主旨内容是:

A. 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肠道微生物消失,这影响身体的健康状态,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巨大挑战;

B. 大量动物实验已经充分证明,宿主-微生物组失调,与肥胖、心血管疾病、大肠癌、过敏、其他变应性疾病、自闭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关;

C. 目前看来,是抗生素、现代临床治疗、卫生习惯、饮食等综合因素影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但低膳食纤维饮食无疑是促使微生物消失的一个关键驱动力;

D. 膳食纤维能增加微生物组的多样性,并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但现代人摄入的膳食纤维极为不足;

E. 我们已经明确了“膳食纤维鸿沟”,但个体化差异很大,不同人对不同膳食纤维反应不同;

F. 很多对照研究使用的膳食纤维量远远不够,可能看不到显著的差异,这让我们可能忽视鸿沟到底有多大;

G. 科研机构、食品企业、经济和营养政策制定者以及监管机构要联合起来推动食物高膳食纤维化;

H. 工业界已经开发了众多纯的膳食纤维产品或富含膳食纤维的原料,监管部门对此鼓励不够,好的膳食纤维产品难以获得足够给力的功能声称;

I. 有人会担心添加和使用膳食纤维,会增加产品的成本,其实只要合理使用,并不会过多增加,膳食纤维应有其合理的价格;

J. 益生菌或者微生态药物能够帮助“恢复”失衡的菌群,但细菌也只有在人们充分摄入膳食纤维后,才能茁壮成长;

K. 列出了专门表格,介绍全世界抗性淀粉、阿糖基木聚糖、β-葡聚糖、纤维素、菊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木聚糖、人乳低聚糖、聚葡萄糖、可溶性玉米纤维、藻酸盐、果胶、阿拉伯树胶、胍尔豆胶、富纤维化食品配料等产品品牌和它们的应用方向。

感觉怎样?

这短短的一篇文章,却或许能够也应该成为很多企业的立企之本,也能让很多研究者欣喜若狂,更可以成为我今天这篇科普的完美总结是不是?

⑥ 跨越膳食纤维鸿沟,热心肠先生有什么建议?

话说有《细胞》杂志子刊的文章在,我诚惶诚恐地不敢妄议,但还是硬着头皮写几个建议:

A. 个人,要掌握一些平衡饮食、均衡营养的知识,不要把肠道健康寄托于灵丹妙药上,特别是要注意拒绝号称能包治百病又奇贵无比的“灵丹妙药”。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这是最好的最安全的提高膳食纤维摄入的办法;

在这里特别给辣妈/准辣妈们提点建议:

为了孩子少生病、少过敏,请务必充分了解“膳食纤维鸿沟”这第一杀手的威力,从备孕、孕期到产后,千万别再傻傻地只是吃肉,不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坐月子也要吃!)。

唯有跨越鸿沟,你才能带给自己和孩子真正的健康!

B. 企业,要把握膳食纤维行业千载难逢的黄金历史机遇,要在承担社会责任和创造可观效益中找到最佳平衡。一定要努力多讲科学,珍惜自己和行业的口碑,并要联合起来发出更多更大的挑战并跨越膳食纤维鸿沟的声音;

C. 院校,要更多地关注微生物组相关研究进展,研究膳食纤维改善肠道健康和代谢水平的机制,研究维系人健康的最重要原理,鼓励好的科研成果转化,以造福于人类的肠道;

D. 国家,要推动制定鼓励膳食纤维利用的政策,甚至在部分领域制定强制添加标准,鼓励更多产品高纤维化;要全力加强科学营养学的宣传普及,尤其注意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为何特别注意农村地区,以后我会有专门科普),让更多人了解肠道健康和全身健康的原理,避免低膳食纤维饮食带来的疾病困扰。

呃(⊙o⊙)…有没有感觉我的骄傲和虚荣心爆棚,又在指点江山啦?

好了,我洋洋洒洒写了4000多字,5月29日都已经过去,我还没有写完,不过这会终于在外地出差的宾馆里赶完了。因为赶,错误和谬论可能很多,期望你能多拍砖!

关于膳食纤维,有很多上面提到的商业化益生元产品。

关于益生元,有什么历史故事,对益生元的定义有什么争论,而又为什么清晰的定义非常重要,我会找一个时间专门讲述。

“肠”健康才能常健康(肠健康才能常健康ppt)

据研究人的自然寿命是150-160岁,然而由于环境、压力、疾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通常只活了70-80岁,且未必在这70-80年我们都是挺幸福的活着,因为生活的幸福指数和我们的健康状态息息相关,如果备受疾病困扰我们则无法活得幸福,其中肠道是否健康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只有“肠”健康才能常健康。

“肠”健康才能常健康肠道是我们消化系统中消化道的一部分,它是人体最大的加油站、免疫器官和排污厂:最大的加油站:一生中我们摄入的食物约70吨,是我们自身体重的1000倍,这些食物都需要通过肠道处理,99%的营养物质由肠道吸收。

最大的免疫器官:人体70%的免疫细胞分布在肠道,70%的IgA免疫球蛋白在肠道,95%以上的感染性疾病与消化道有关。

最大的排污厂:一生中我们要排出约4000公斤的大便,其中1/3是肠道细菌,80%以上的毒素由肠道排出体外。

据祖国医学的研究,中国人为黄种人,脾胃功能较差,所以古代便有李杲为代表的脾胃派,主张要健康要以养脾胃为主。

《2012国民肠道健康白皮书》调查结果近95%的人存在肠道问题,预示着肠道健康问题已迫在眉睫。

肠道不健康会导致营养不良、皮肤问题、抵抗力差、情绪异常,更甚它与一些慢性病也都息息相关。

如何养好肠道让我们身体更健康?一、规律合理搭配的膳食是保障肠道健康的根本我们应注意三餐的搭配合理、荤素合理、多吃蔬菜水果,并且补充益生菌和膳食纤维帮助肠道健康。

二、合理的有氧运动和局部运动是保障肠道健康的基础生命在于运动,合理的有氧运动都有利于身体排出毒素保证健康,当然为了使肠道更健康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局部运动。

三、生活节律是保障肠道健康的因素规律的生活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我们应该按时三餐、按时作息,特别要注意的是要按时大便,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心情愉悦是保障肠道健康的重要环节心情好则身体好,经常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保证我们心情愉悦也是健康的重要环节。

做到以上几点,相信大家就可以让自己的“肠”健康,“肠”健康才能常健康,长命百岁,长长久久!

你应该知道的“肠”识

肠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但却并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

有数据显示,90%以上的中国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肠胃问题,其中绝大多数的人从未重视过这些问题。

肠道从本质上说就是一根长长的管子,从我们的嘴巴开始,到我们的肛门结束。

我们通常认为肠道就是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其实它的重要性远不止于此。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基本“肠”识。

肠道的工作是什么?

确实如我们所了解,肠道把食物分解成可以被身体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在处理完食物提供的所有有用的东西后,肠道会将废物排出。

同时,肠道还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

我们身体70%的免疫细胞都在我们的肠道里。

有一些外来入侵者可能通过我们所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身体,消化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和有益细菌为入侵者提供了第一道防线。

消化是肠道的首要任务。

消化是身体将食物转化为细胞可利用的能量的过程。

组成我们身体的细胞不能从食物中直接获得它们需要的营养。

消化基本上是把食物中的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它们可以被细胞吸收,用于我们的身体功能 。

细胞是生命的基石。

我们体内具有类似结构的细胞形成组织,组织再形成器官,而为某些特定功能而共同工作的器官形成系统。

提到肠道,它是我们的消化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的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身体可以利用的小能量包,我们需要这一过程来生存。

消化过程涉及到肌肉和酶以及多个器官和系统之间的合作。

这个过程既是机械的又是化学的,就好像我们的身体里有“引擎”和“生化实验室”。

消化的机械部分意味着与物理作用力有关,在消化过程中有物理作用力在起作用:食物被咀嚼然后吞咽;在我们的胃里,食物被不断搅拌;胃肠道蠕动是一种内部肌肉收缩的过程,它使食物在消化道内向前推进。

这些都是非常机械的过程。

消化的化学部分涉及到消化液和消化酶的作用,它们会将食物颗粒分解成营养素,然后被身体吸收。

消化的化学作用与所有的机械作用是同时发生的。

消化道的不同部位会释放出各种不同的消化液和消化酶,帮助将食物颗粒转化为小分子的营养物质。

肠道的另一项工作是从食物中获取营养,吸收它们,然后把它们输送到身体的其它系统。

营养素是指含有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的物质,它们是保持身体正常工作所必需的。

那么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吸收和利用营养素的呢?这取决于它是哪种营养素。

营养素主要分为两类: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

宏量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这些物质可以被相对快速地分解,为身体提供更直接的能量。

微量营养素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

这些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这些化学反应涉及从宏量营养素中释放能量。

就像人体中的许多物质一样,这两种营养素需要有一种共生关系,换句话说,它们应该一起愉快地工作。

几乎所有的营养吸收都是在小肠中进行的。

小肠内壁的完整性是肠道 健康 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营养物质通过小肠壁进入我们的循环系统,在那里它们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被运输到身体的其它地方。

换句话说,有时候营养物质会直接进入我们的血液,而在其它时候,营养物质会通过身体的其它携带体液和细胞的途径释放,有助于身体的自然免疫力和抵御疾病 。

营养物质通过肠壁的两种主要途径被称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在被动运输中,营养物质可以从肠道转移到血液中,只需要消耗很少的细胞能量,这是一条非常容易的路径,所有维生素都通过被动运输进入我们的血液的。

在主动运输过程中,营养物质需要一种被称为“载体”的分子,这些载体分子通常是酶,帮助营养物质直接进入身体的整体循环。

这两种途径都有助于将营养传递到身体的其它系统。

我们在消化过程中都会产生废物,那么这些废物是如何被清除的呢?理解人体的废物清除机制可以让我们了解怎样才是正常的,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并在问题出现时及时处理它们。

当我们的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一起分解食物和吸收营养之后,就会有一些物质残留。

这些未被消化、未被利用的食物残渣会进入我们的大肠,其中的水分会被吸收,它们最终变成粪便,然后通过直肠和肛门排出,这样我们就可以清除这些废物了 。

那么,尿液从何而来呢?这是泌尿系统负责的事情。

我们的肾脏就像一个过滤器。

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尿素、无机盐、葡萄糖和水分以及一些有害物质等会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进入到肾小囊形成原尿。

当它们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一些物质会被肾小管重吸收返回血液,比如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和水分,而剩下的则形成尿液通过输尿管输送至膀胱储存,最终通过尿道排出。

人体大约70%的免疫细胞都位于消化系统中 ,绝大多数与肠黏膜相连。

我们和疾病的第一个接触点通常是肠道,当有害的细菌和病毒通过肠道进入我们的身体时,一个 健康 的免疫系统将能够对它们发起攻击并将它们驱逐出去,避免生病。

除了免疫细胞, 我们的肠道也是数以万亿计有益细菌的家园,它们对我们的免疫系统的 健康 运作起着关键作用 。

理想情况下,这些细菌与我们的免疫细胞和肠壁形成一种共生关系,以保持肠道内一切正常运转,并将病原体等有害入侵者挡在门外。

我们的饮食直接影响我们肠道内的细菌数量和组成。

不 健康 的食物会促使有害细菌的过度生长,从而排挤 健康 有益的细菌。

这种不平衡将损害肠道免疫系统的功能 。

随着时间的推移, 肠道菌群的不平衡也会破坏肠壁完整性,损害肠壁阻止有害细菌、未消化的食物颗粒和病原体进入循环系统的能力。

这种情况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肠漏。

肠漏也会导致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导致食物不耐受、过敏、自身免疫紊乱和炎症等问题 。

所以,通过摄入正确的饮食来照顾好我们的肠道是极其重要的。

肠道各部分是如何分工合作的?

肠道对我们的 健康 至关重要,它与我们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其它器官一起工作。

当我们饿了的时候,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就会开始发送信号到我们的胃肠道,开始分泌一些将帮助我们分解食物的酶和激素。

一旦食物进入,消化系统的不同部位就会开始分工合作。

当我们开始咀嚼和吞咽食物时,肠道分泌物就会增加,肌肉就会开始收缩。

经过胃部的翻腾之后,食物通过小肠和大肠向前移动。

最后,当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被完全吸收后,剩下的残渣就会通过肛门排出。

那么,我们肠道的每一个部分是如何完成这一过程的呢?

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会发送信号到我们口腔里的唾液腺,使其产生和分泌更多的唾液。

所以,食物确实可以让你流口水。

一旦食物到达我们的舌头,我们的味蕾开始行动,唾液腺会产生更多的唾液 。

唾液中含有一种被称为淀粉酶的重要消化酶,可以分解我们所摄入的淀粉,并将其转化为简单糖。

分解淀粉的主要工作是在小肠中完成的,但是是从我们的口腔开始的。

大约30%的淀粉是在口腔中消化的。

在舌头的帮助下,我们的牙齿推动食物并把它们磨碎。

这一机械过程会将食物分解成小块,并导致分泌更多的唾液。

咀嚼后嘴里松软的食物现在准备好进入肠道的下一站。

咽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喉咙。

它接收我们咀嚼完后的食物,我们的舌头和上颚将食物推向那里。

我们的咽部分叉进入气管和食管,气管通向肺部,而食管通向胃里。

所以,有时候,食物不会直接进入我们的胃,它们可能不小心进入气管,导致呛咳;在严重的情况下,食物被困在气管中会影响我们的呼吸,导致窒息。

所以,吃饭时慢慢来,细嚼慢咽。

理想情况下,吞咽时,气管会暂时关闭,这样食物就能进入食道。

我们的食道由肌肉组成,肌肉收缩并将食物推送到胃部 。

在胃入口的正前方有一块括约肌,这是一块环状肌肉,被称为 食管下括约肌 。

这块肌肉是胃部的守门人,它打开是为了让食物进入,而它必须关闭以让食物以及消化酶和胃酸留在胃中,防止反流 。

我们的胃是一个囊状器官,它的内层充满了肌肉,可以将食物磨成液体或糊状。

我们的胃黏膜也是受体细胞的家,这些细胞会向更多的腺体发送额外的信号,释放更多的胃液。

胃壁的肌肉收缩和胃液都有助于进一步分解食物,然后将其通过胃出口处另一块叫做幽门括约肌的肌肉推送进入小肠。

小肠可以说是整个消化道的MVP,大部分的消化和几乎所有的营养吸收都是在小肠中进行的 。

和消化道的其它部分一样,小肠也依赖消化酶等物质的分泌来进一步分解食物颗粒。

另外两个不属于胃肠道的消化器官——胰腺和胆囊——通过专门的导管或从这些器官到小肠的通路将它们的分泌物分泌到小肠。

小肠表面的肠上皮细胞也会分泌自己的消化酶。

小肠内壁有一些很独特的结构,叫做小肠绒毛。

这些指状绒毛被更小的微绒毛所覆盖。

这些结构的目的是增加肠道的表面积,以增加营养物质的吸收。

绒毛和微绒毛就像小触手一样捕获肠道内的营养物质 。

肠上皮细胞通过前面我们讨论过的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机制将营养物质释放到循环系统,然后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其它部位。

小肠的所有功能也都受到生活在那里的细菌的 健康 状况的影响 。

大肠比小肠要短得多,但是它的内部要宽敞得多,这里也没有绒毛或微绒毛 。

我们通常认为大肠的主要工作是吸收钾和钠以及食物残渣中剩余的水分。

其实,大肠里拥有更大数量的细菌, 大肠也是食物中的膳食纤维被分解利用的主要场所 。

人体自身不能产生分解膳食纤维的酶,所以食物中的膳食纤维通常在小肠中不会被消化,它们完好无损的进入大肠,被大肠里的细菌代谢产生对人体 健康 必不可少的短链脂肪酸。

最终剩下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粪便最终被推向直肠,导致直肠壁拉伸。

直肠壁的感受器与我们的脊髓沟通,增加对肛门内括约肌的压力。

这就是我们想去厕所的时候。

当然,这个时候如果外界条件不允许排便,我们可以通过收缩肛门外括约肌来控制排便。

肠道如何与大脑一起工作?

我们的大脑负责储存记忆,让我们体验各种 情感 ,它还向身体的其它系统发送信号,包括我们的消化系统,为这些系统的正常运行做好准备。

肠道和大脑中的感受器和神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沟通。

连接肠道和大脑的神经通路不仅涉及消化和受到消化的影响,而且参与情绪 情感 和受到情绪的影响 。

我们的大脑负责处理人类最基本的五种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其中味觉和嗅觉的结合让我们体验到食物的真实味道。

饥饿和口渴是促使人们需要吃东西的生理因素。

我们可以在肠道的不同部位感受到这些因素,但是到底吃什么和怎么吃又会受到其它更微妙的心理因素的影响。

有时我们可能会在不饿的时候或者出于无聊或悲伤而吃东西;有时候,某些味道会激活大脑中的愉悦感,你可能会为了愉悦而不是需求而吃得更多。

然后,当你想要重复这种体验时,你就会选择那些满足这种味道偏好的食物。

味道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 我们追求快乐的冲动并不总是与合理的营养选择一致,这也是许多肠道 健康 问题的根本矛盾所在,我们所渴望的并不总是对我们最好的 。

许多神经从大脑延伸到身体的其它部位,迷走神经是其中最长的,并且延伸到胸部和腹部的多个器官。

它也是我们的肠道和大脑之间沟通交流的高速公路 。

在我们把食物放进嘴里之前,我们的大脑就会通过迷走神经释放出一种特殊的化学信使,叫做神经递质。

这些化学信使沿着这一路径传递信号至我们的消化道,让其分泌唾液和胃液来准备接受食物。

迷走神经还有助于吞咽和肠壁肌肉收缩,以推动食物向前移动。

同样,这一神经通路也让我们的大脑知道已经吃饱了,所以我们就会停止进食。

迷走神经也会影响我们的心率、血压和呼吸。

就像大脑中的快乐感受器会影响我们的饮食选择一样,迷走神经也会影响我们对压力的反应。

当我们面对一个情绪紧张的情况或压力重重的场景时,迷走神经就会受到过度刺激。

这就是当我们紧张或害怕时容易感到胃疼的原因。

迷走神经会帮助激活“战斗或逃跑”反应,减少消化液的产生和限制血液流向我们的肠道。

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过度紧张时,我们可能会没有食欲的原因。

迷走神经在我们的肠道和大脑之间来来回回地传递信号。

当迷走神经极度活跃时,我们的血压和心率会突然下降,暂时切断大脑的血液供应。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会感到头晕、恶心和易怒,甚至可能晕过去。

当我们还在母亲的子宫里时,一些形成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组织也会形成我们的肠道神经系统。

肠道神经系统由大约1亿个神经细胞组成,除了帮助控制消化以外,还参与许多其它重要功能 。

迷走神经帮助两个神经系统相互沟通,它们使用相同类型的神经递质来实现这一点。

肠道神经系统位于肠道内壁,在消化过程中来回向大脑发送信号。

但是,肠道神经系统做的远不止这些。

肠道也因此被称为第二大脑,肠道神经系统不会替我们思考,但它的一系列神经通路可以独立于大脑而发挥作用处理大部分的消化,它是如此的复杂,绝不是只负责消化这么简单, 它们在调节我们的整体情绪和身体 健康 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

我们的迷走神经中有90%的神经纤维是负责将信号从肠道传递到大脑,这种单向的信号传递肯定会产生影响。

我们的肠道 健康 和肠道神经系统发送给大脑的信号会影响我们的大脑功能和行为并在许多神经精神疾病中发挥作用 。

5-羟色胺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影响我们的情绪、食欲、心血管功能和肌肉功能等等。

我们体内95%的5-羟色胺都是在肠道中合成的。

我们大部分的脑细胞都受到5 -羟色胺的影响,迷走神经利用5-羟色胺作为它的神经递质之一,几乎恒定的向我们的大脑发送信号。

现在越来越多的前沿研究正在逐渐揭开肠道如何影响免疫系统、精神状态和整体 健康 的神秘面纱。

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肠道 健康 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由我们自己控制的,了解肠道内部的工作机制可以帮助预防、减轻甚至逆转许多疾病,通过选择 健康 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来优化我们的肠道 健康 ,我们可以更轻松地控制自己的整体 健康 。

图片均来自网络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