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什么 (维生素d的活化形式)

admin 2024-12-21 33 0
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什么

本文目录导航:

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什么

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1,25-双轻维生素D。

维生素D指具有钙化醇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的总称,是脂溶性维生素,为固醇类衍生物。

已知的跟健康密切相关的是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和D3(胆钙化醇)。

在体内,维生素D3首先通过肝脏转化成1,25-双轻维生素D,再经过肾脏的进一步羟基化作用,形成具有活性的1,25-双轻维生素D。

25羟维生素D(25-OH)介绍

25羟维生素D(25-OH)是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为环戊烷多氢菲类化合物。

人体皮肤通过紫外线照射合成维生素D,少量从食物或补充品摄入。

维生素D不仅影响钙磷代谢,还参与多种生理作用,是维持人体健康、细胞生长发育的关键物质。

人体内的维生素D有两种形式:维生素D3(胆钙化醇)和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两者在肝脏中转化,最终形成25-羟基维生素D(25-OH-VD),并进一步在肾脏中转化为具有活性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

VD家族的代谢过程包括一代目、二代目、三代目和四代目以及C3异构化产物。

一代目维生素D在肝脏中通过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结合,进一步代谢产生二代目25-羟基维生素D。

二代目在肾脏中作用生成三代目1,25-二羟基维生素D,这是维生素D最具生理活性的成分。

四代目为1,24,25-三羟基维生素D,生物活性较低。

C3异构化产物活性和亲和力降低,常见于3-差向-25-羟基维生素D3和3-差向-25-羟基维生素D2。

25-OH在生物学上有重要功能,包括调节血钙水平。

1,25-二羟维生素D3通过与核受体结合,调节相关基因表达,并通过信号转导系统影响钙、磷代谢。

1,25-二羟维生素D3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维持血钙和血磷的正常水平,促进骨和牙的钙化。

与佝偻病/骨软化症等代谢性骨病相关,维生素D缺乏、代谢异常或作用异常是其主要病因。

佝偻病发生在生长中的骨骼,骨软化症发生在成熟骨骼。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可用于诊断这两种疾病。

骨质疏松症也是维生素D缺乏的常见病,多见于老年人。

卡梅德生物(KMD Bioscience)提供高品质的免疫学原料,包括单克隆抗体、抗原、多克隆抗体等,是体外诊断试剂工业的重要供应商。

产品线覆盖心脏标志物、炎症标志物、传染病、代谢、肿瘤、凝血、血栓等多个领域,特别在心血管标志物检测和流感病毒检测中具有竞争优势。

卡梅德生物的重组抗体具有批间一致性高、采用领先验证方法、灵敏度提高、特异性确认、量产容易、可长期供应、高通量体外生产等优势。

维生素D的作用

维生素D在人体健康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对于骨骼的强壮和钙离子平衡至关重要。

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包括少儿的佝偻病和成年人的软骨病,这些症状包括骨痛、关节不适、肌肉萎缩、消化问题如腹泻以及睡眠障碍和紧张情绪。

维生素D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和多种癌症,如结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并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维生素D的作用机制复杂,主要依赖于阳光照射皮肤产生维生素D3,经过肝脏转化和肾脏进一步转化为活性形式1,25-二羟胆钙化醇。

这个形式的维生素D负责调节钙和磷的平衡,促进钙的吸收。

然而,过度摄入可能导致血钙过高,对肾结石、动脉硬化患者尤其危险,可能引发甲状旁腺疾病和心脏问题。

皮质类固醇和某些药物如消胆胺、矿物油会干扰维生素D吸收,而苯妥英钠和安眠药可能影响其效果。

除了缺乏维生素D的典型表现,如佝偻病和软骨病,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肌肉萎缩、腹泻、失眠和紧张。

生活在极地或室内工作的人、以及患有克罗恩病等影响维生素D吸收的疾病者,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

过量的维生素D可能导致血钙过多,早期症状可能包括消化问题、头痛、视觉模糊、行走困难和心律不齐,晚期则可能引发肾功能减退、骨质疏松、体重下降和肌肉石灰化等严重问题。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