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心脏想告诉你的十件事 关于心脏的10个冷知识
心脏,这个至关重要的生命器官,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关于心脏,这里有十个你需要了解的冷知识,让我们一起探索。
首先,与姿势相关的胸痛,如翻身或咳嗽时的疼痛,通常不是心脏问题,而是由胸前软组织或肋间神经引起的。
其次,安静时的胸闷多与运动有关,而非心脏问题。
正常的窦性心律是心脏跳动的正常模式。
心脏早搏,即突然的心跳停止或下沉感,虽然偶尔出现无需太担心,但频繁出现应就医检查。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虽然是先天性问题,但可通过医院诊断和治疗。
运动时的胸痛,尤其是休息后缓解,是冠心病心绞痛的标志,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人群。
凌晨的胸痛需立即就医,而轻微活动后的气喘、心悸或疲劳可能暗示左心功能不全,无论是心脏病患者还是年轻人,这类症状都应引起重视。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睡眠和戒烟,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心脏是人体的“永动机”,每天跳动约10万次,输送的血液量相当于长时间不间断的水流。
大笑和睡眠充足都能对心脏产生积极影响,而爱情的力量甚至能让心跳同步。
最后,虽然“心碎”是一种比喻,但情感压力确实能引发心脏生理反应。
了解这些心脏的小秘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关爱自己的健康。
更多信息,期待你在日常生活中细心体验和发现。
心脏的知识都有哪些
心脏的电活动基础窦房结,是控制心脏电活动、决定心脏收缩节律的生理起搏点。
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外侧,有节律地发放冲动,通过心脏的传导系统将心电信号传递到心肌细胞,引起心房和心室肌有规律的、顺序发生的收缩和舒张。
心脏“泵”机能基础心肌的周期性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循环系统(血管+组织微循环)内沿着一定的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将氧气、营养物质、激素等运送到机体各器官组织,同时将组织器官的代谢产物及二氧化碳运送到相应的器官进行处理或排出体外。
当心肌收缩时,心腔变小,压力升高,将血液泵出心腔;心肌舒张时,心腔变大,压力降低,促进血液回流到心腔。
由于心房与心室间的瓣膜―房室瓣(二尖瓣与三尖瓣)和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的单向阀门的作用,保证心脏在执行其“泵”功能时,血液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周而复始,而不会出现反方向流动(“返流”)。
心脏“泵”机能实现心房和心室的舒张与收缩和心脏瓣膜的启闭,整个过程是受到精密调控高度协调,按一定的顺序发生的。
心房舒张时,血液从静脉(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回流入心房;心房收缩的同时,心室舒张,房室瓣(二尖瓣和三尖瓣)开放,血液经过房室瓣口流入心室;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半月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开放,血液从心室射入主动脉和肺动脉,并分别进入体循环和肺循环。
常见心脏病有效的防治措施:
l、体力活动时有心悸、疲劳、气急等不适或产生呼吸困难感。
2、劳累或紧张时突然出现胸痛、胸闷或压迫感。
3、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或疼痛放射到肩、手臂及颈部。
4、出现脉搏过速、过慢、短促或不规则。
5、熟睡或梦境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
6、性生活时感到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
7、饱餐、寒冷、吸烟、看情节紧张的电影或电视时感到心悸、胸闷或胸痛。
8、在公共场所中、经常感到胸闷、呼吸不畅和空气不够。
9、上楼时比以前或比别人容易出现心悸和气急。
10、静息状态下突然出现心悸、头晕、眼前发黑有要跌倒的感觉。
11、儿童的活动能力比同龄差,活动时心悸、气急、乏力、口唇青紫。
12、感冒后轻微劳动感到心悸、疲乏或走路稍快就感觉气急。
l3、突然胸部不适、昏倒在地上或有“濒死”感。
l4、夜间睡觉枕头低时,感到呼吸困难需要高枕而睡。
15、出现下肢浮肿、手指或足趾末端出现肥大、变形。
l6、脸、口唇和指甲出现青紫、暗红等异常颜色。
l7、静息状态下自觉心跳节律异常,漏跳、停跳或心悸。
l8、掌触前胸壁心脏部位时有震颤感。
l9、妊娠期出现心悸、头晕、气急或浮肿。
20、左肩经常出现放射状疼痛。
常见心脏病概述:
1、心绞痛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
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2、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指窦房节起搏频率、冲动传导过程或心房与心室细胞异常放电等任一项异常而导致的冲动发生异常、传导异常以及冲动发生与传导联合异常。
此外,由异常自律性引起的室性早搏,可由折返机制而形成持续型室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性质的确诊大多要靠心电图,但相当一部分病人可根据病史和体征作出初步诊断。
3、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因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是冠心病的一种致命的极端形式。
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心肌梗塞的大小、范围及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冠状动脉闭塞的部位、程度、速度和侧支循环的沟通情况。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最多见,可引起左心室前壁、心尖部、下侧壁、前间隔和前内乳头肌梗塞;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可引起左心室高侧壁、膈面及左心房梗塞,并可累及房室结;左冠状动脉阻塞可引起左心室膈面、后间隔及右心室梗塞,并可累及窦房结和房室结。
右心室及左、右心房梗塞较少见。
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梗塞常是上述三支冠状动脉都有严重病变的结果。
冠状动脉主干闭塞则引起左心室广泛梗塞。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实验室检查发现,诊断本病并不困难。
无痛的病人,诊断较困难。
一旦明确诊断,目前主要治疗手段是:经皮冠状动脉内球囊括张成形术、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介入手术治疗。
保障心血管健康生活方式指南:
一、控制体重。
体重增加10%,冠心病危险增加38%;体重增加20%,冠心病危险增加86%,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比没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冠心病患病率增加1倍。
二、戒烟。
烟草中的烟碱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过量吸烟又可使血压下降)、心脏耗氧量增加、血管痉挛、血液流动异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
这些不良影响,使30―49岁的吸烟男性的冠心病发病率高出不吸烟者3倍,而且吸烟还是造成心绞痛发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三、限酒。
过量的乙醇摄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缩能力。
对于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酗酒不仅会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会导致心律失常,并影响脂肪代谢,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
四、改善生活环境。
污染严重及噪音强度较大的地方,可能诱发心脏病。
因此改善居住环境,扩大绿化面积,降低噪音,尽量远离各种污染。
五、避免拥挤。
无论是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还是冠心病、风心病,都与病毒感染有关,即便是心力衰竭也常常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加重。
因此要注意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尤其是在感冒流行季节,减少受到感染的机会。
六、合理饮食。
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营养有关,所以,从心脏病的防治角度看,营养因素十分重要。
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具体执行措施应符合以下要求:
l、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不超过300毫克。
2、脂肪的摄入不超过总热量的30%。
3、少吃或不吃蔗糖、葡萄糖含量高食品。
4、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水果、新鲜蔬菜等。
5、少吃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蛋黄、动物油、动物内脏等。
6、饮食要高钾低钠,鼓励食用豆制品,饮茶。
7、饮食有规律,尽量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
8、适当摄入纤维素食物(包括谷类淀粉类)以保持大便通畅。
9、每日至少一餐有黑木耳,颇具调血脂、降血糖,调节免疫力等保健功效。
10、夜间临睡前可适量饮水尽量不再进食。
七、合理运动积极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
维持经常性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尤其对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应根据心脏功能及体力情况,从事适当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脏器机能,防止血栓形成。
但也需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运动量应逐步增加,以不引起不适症状为原则。
经常性的适量运动可以促使心脏的微小血管扩展、延长、分枝增多,改善心肌的供氧状况,改善机体脂质代谢。
运动还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提高心肌的工作能力和心脏的代谢功能。
此外,还能提高血液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防止血液粘滞度过高,对预防血栓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具重要意义。
有益心脏健康的锻炼方式:
1、散步: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扩张,具有增强心功能,降低血压,预防冠心病的效果。
对于参加运动时会引起心绞痛的人来说,可以改善病情。
每次散步可坚持20分钟至1小时,每日1~2次,或每日走800-2000米。
身体状况允许者可适当提高步行速度。
2、慢跑: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功能。
至于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时间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必强求。
3、太极拳:对于高血压病、心脏病等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一般而言,体力较好的患者可练老式太极拳,体力较差者可练简化式太极拳。
不能打全套的,可以打半套,体弱和记忆力差的可以只练个别动作,分节练习,不必连贯进行。
体育锻炼中的注意事项:
l、任何人,如果在运动结束10分钟后,心跳次数每分钟仍在100次以上,则不应再加大运动量,应根据情况适当减少运动量。
2、运动量应从小到大,时间从短到长,循序渐进。
3、进餐与运动至少间隔1小时以上。
4、运动最适宜的温度是4℃-30℃。
5、运动时若出现头晕,头痛,心慌,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刻停止。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清晨锻炼,其理由有三:
(1)人体在上午时段交感神经活性较高,随之而来生物电不稳定性增加,易导致心律失常,可能出现室颤,引起猝死。
(2)上午6时至9时是冠心病和脑出血发作最危险的时刻,发病率要比上午11时高出3倍多。
(3)人的动脉压在上午较高,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可能性,导致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发作。
八、规律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生活有规律,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
人的情绪一旦紧张、激动,会使得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加,结果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亦明显增加,加重冠心病、心衰患者的病情。
更严重的是,这些变化有时会导致致死性的心律失常,引起心脏骤停。
古人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是调养身心的上好座右铭。
我们需要知道哪些关于心脏的知识
1、心脏有哪些结构特点
心脏分为左心及右心两侧,左、右心又各自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及右心房、右心室共四个心腔。
心脏的作用类似于水泵,昼夜不停地将血液由静脉吸入心脏右侧(由右心房进入右心室),再将血液泵入肺内,血液在肺内接受氧气后流入心脏的左侧,经左心房至左心室再射入动脉血管内,通过主动脉及其全身动脉分支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为人体所有的活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成份。
2、心脏里有哪些瓣膜
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的活门是由三片瓣膜组成,称为“三尖瓣”。
左心房和左心室间的活门是由两片瓣膜组成,因此人们便称它为“二尖瓣”。
在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有一个由三个半月形瓣膜构成,被人们称为“肺动脉瓣”。
血液在肺内吸足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便流入左心房,到左心室,再从左心室另一出口(主动脉瓣口)排出,主动脉与左心室之间的瓣膜称为“主动脉瓣”。
3、心壁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
心壁是由四个心腔的“墙”,有心外膜、心肌层和心内膜组成。
心外膜被覆于心脏的表面,是极薄的一层膜(浆膜)。
心内膜是血管内膜的延续,衬于心肌内面。
在房室口处的皱褶形成二尖瓣和三尖瓣,在主动脉和肺动脉口皱褶形成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我们常说的心内膜炎主要是指发生在瓣膜处的炎症,如风湿性心内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夹在薄薄的心外膜和心内膜中间的是厚厚的心肌,我们平时所说的心肌炎就是指心肌内的炎性病变而言。
由此可见心肌只是心壁的重要组成部分。
4、什么是心脏的传导组织
我们把从窦房结开始,通过三条结间束到房室交接处,尔后至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的这一整套传导通路称为心脏的传导组织。
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交界地方的心外膜下的小结,能给心脏发号施令,使心脏按时收缩;又异路同归至位于房中隔下部的另一“小结”人们称为房室结,通过房室交拉处传到左、右两条传导束,左右束支分别沿室中隔两侧心内膜深表面下降,并继续分支,越分越细,最后分为细小的称为“浦肯野纤维”分布在左、右心室的心肌内。
5、什么是心包
包裹心脏及大血管根部的盲囊叫心包。
心包分两层,紧贴心脏的心外膜(浆膜)叫脏层,壁层则由浆膜和外面的纤维层共同组成。
两层紧密相贴于大血管根部而相连接,构成一个腔叫心包腔。
内含少量液体,起着机械装置中的润滑作用。
6、什么叫冠脉循环
冠脉循环,即指营养心脏本身的动静脉所构成的血液循环。
冠脉循环是体循环中路程最短的循环,冠状静脉内的血液主要通过冠状窦回流入右心房,冠状动脉起始于主动脉根部,压力较高、流速较快,冠状动脉间的吻合支相对较少、较细,一旦一支冠状动脉的某一部分突然阻塞,就会顿时造成心肌缺血,后果比较严重。
7、正常人的心率是多少
在安静状态下健康成人心率大约平均72次/分钟,正常成年人心率的波动范围为60-100/分钟,女性的心率较男性心率快,体力活动及精神兴奋时心跳都可增快。
女性的心率较男性心率快,但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例如经常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的人心率较慢,每分钟可小于60次,但这决不能说是一种病理状态,要全面考虑。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