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呵护心脏,心脏是否健康能从身体哪个部位看出来呢?
心脏是否健康,可以从身体很多部位看的出来,比如手掌、鼻梁根部还有舌头,这些部位都是很好的观测点,如果这些部位出现异常,极有可能就是心脏出现问题,就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了。
心脏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脏的作用非常大,在古时候判断一个人是否死亡,一般就是听心跳是否停止,由此可见心脏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心脏的健康问题,如果心脏出现问题,那么可能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到时候就不太好控制了。
在生活中,虽然我们不可能每天都去医院检查自己的心脏是否出现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办法通过其他办法来监测我们的心脏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以下几个身体的部位来判断心脏是否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1.手掌手掌的大鱼际就是很好的观察点,如果在手掌的大鱼际这里出现了红色的斑点,或者是血丝成团的话,那就很可能是心炎旺盛所导致的,人就很容易会暴躁不安,如果是两只手掌的大鱼际都出下了红色的血丝团,那就很有可能是心脏缺血的情况,应该及时的去就诊。
2.鼻梁鼻梁的根部,也就是我们两个内眼角中间的部位,这个地方有人会出现一根横纹或者是青筋,那么就很可能是心脏出现问题所引发的。
3.舌头舌头也是一个很好的观察位置,一般来讲,健康的人的舌头都是淡粉色的,如果舌头出现发红,就有可能是一些心血管疾病造成的,通常还会伴随心慌心烦的情况。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留意以上这些部位的变化来监控我们的心脏,一旦发现异常就需要立马到医院就诊,寻求医生的帮助。
如何自测心脏健康程度
方法一:用血压计袖带裹住手臂,当袖带膨胀时,流向手部的血液减少,手指温度下降。
5分钟后,松开袖带,手指温度恢复的速度越快,心脏就越健康。
方法二:首先静坐5分钟,测得每分钟脉搏数A;然后连续做20个标准鞠躬(频率适中),测出脉搏数B;休息1分钟,再测脉搏数C。
将三次脉搏数相加,用总和减去200,再除以10,即(A+B+C-200)/10,得数与标准对比,判断心脏的健康程度。
判断标准:0—3之间,心脏强壮;3—6之间,心脏状况良好;6—9之间,心脏状态一般,多加关注;9—12之间,心脏不是很健康,应关注心脏,12以上,心脏状况堪忧,
从身上的哪五个地方,能看出心脏的健康程度?
心脏病发作会伤害心脏,严重时导致猝死,并且在心脏留下结痂组织。
一旦结痂组织够大,就可能心脏衰竭。
猝死,如同深夜擅闯空门的贼,是心脏病众多祸害中最严重的一种。
据统计每100个冠状动脉心脏病(冠心症)病人中,有60人第一次发病就猝死。
一、摸身体5个地方,知道心脏健康状况
1、耳垂褶痕
它是指起于耳屏间,止于耳垂边缘,成 45°角,且长度大于耳垂 1/3 的斜形褶皱,可见于耳垂的单侧或双侧。
国外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有这种耳垂折痕的人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明显增高,因此一般认为,耳垂折痕征是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线索。
2、颈围
颈围作为反映上身皮下脂肪的指标,间接反映了全身游离脂肪酸的浓度。
而高脂血症正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常,颈围36.38~37.80厘米的男性冠心病发病风险最高;女性中,颈围在35.35厘米以上者,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更高。
建议定期摸摸自己的脖子,并测量颈围。
测量方法:直立位,双目平视,测量颈后第七颈椎上缘(低头时摸到的颈后最突起处),至前面的喉结下方颈部水平处的颈围长度。
3、腰围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指出,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为腹部脂肪蓄积界限。
腰围超标也称“中心性肥胖”,它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
一旦发现腰围超标,要及时去医院做血压、血脂和血糖检测。
测量方法:直立位,两脚分开 30~40厘米,软尺放在右侧腋中线胯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一周,紧贴而不压迫皮肤,读数。
4、脉搏
健康的心脏能稳定维持在60~100次/分,均匀且有节律的跳动。
太快或太慢、节律不齐、强弱不等都是心脏疾病的征兆。
但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后,脉搏可短暂性增快,休息数分钟后即可恢复。
患有“三高”的人不妨定期摸摸自己的脉搏,并记录下脉搏跳动情况。
测量方法:平躺静息3分钟,伸开左臂或右臂;将另外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搭按在伸开手臂的腕后桡动脉所在部位;保持正常均匀呼吸,计数1分钟。
5、脚踝水肿
足踝是身体最低的部位,心脏功能正常时,下肢的静脉血能顺利回流至心脏;心脏功能不佳时,下肢的血液不能顺利流回心脏,就会表现为足踝处水肿。
测量方法:手指用力按压脚踝或小腿前侧数秒,手指松开后,按压部位呈凹陷状,不能立即恢复则可判断为水肿。
二、心脏病饮食准则
心脏病患者需重视的是平日的养护。
尤以饮食部分需更为注意。
以下是营养师所提供的心脏病饮食所需留心的事项:
1.少油、少盐、少糖;
2.选择高纤维的蔬菜水果或全谷类食物;
3.摄取维生素E,以防止血凝块的形成;
4.少量多餐;
5.食用大豆卵磷脂。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