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心脏健康,关乎你我——《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内容概要解读
当前,我国面临着沉重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持续增高,2018年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与城市死亡率分别为46.66%和43.81%,经济负担显著增加。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均衡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广泛流行导致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肥胖人数不断攀升,进一步推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心血管疾病主要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 患病率持续上升,现有患者总数高达3.30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890万,心房颤动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
2018年心血管病死亡率继续居首位,城市与农村死亡率分别为120.18/10万和128.24/10万,农村地区从2009年起超过城市。
城乡居民心血管疾病构成比中,农村和城市分别占死因的46.66%和43.81%,每5例死亡中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
2. 冠心病情况严峻,城市与农村死亡率分别为120.18/10万和128.24/10万,自2012年起持续上升。
2018年冠心病死亡率继续上升趋势。
城市地区15岁及以上居民冠心病患病率为12.3‰,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27.8‰。
3. 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49.49/10万,位居死因第三位,农村高于城市,男性(164.31/10万)高于女性(134.15/10万)。
4. 心律失常中,心房颤动患病率男性(0.75%)高于女性(0.63%),75岁及以上居民患病率高达2.4%,其中34.0%为新发现病例。
最常见的伴随疾病为高血压(55.5%)、冠心病(41.8%)和心力衰竭(37.4%)。
5. 先天性心脏病在新生儿出生缺陷中位居首位,检出率为8.98‰,女性高于男性。
城市居民死亡率为0.84/10万,农村为1.02/10万,农村地区高于城市。
6. 心肌病和心力衰竭门诊及住院总人次逐年增长,2019年心肌病门诊就诊人次1.8万,是2014年的2.6倍。
原发性心肌病在成人接受心脏移植患者中占比73.9%,在儿童心脏移植受者中高达83.7%。
7. 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10万,估计中国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54.4万例。
8. 先心病检出率为8.98‰,女性检出率(11.11‰)高于男性(7.15‰),城市居民死亡率为0.84/10万,农村为1.02/10万。
9. 心肌病与心力衰竭门诊及住院总人次逐年增长,心肌病患者门诊总人次及住院总人次均呈逐年增长趋势。
心衰患者住院病死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10. 肿瘤心脏病学中,18%的癌症患者伴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患有心血管病,高血压(10.8%)、糖尿病(5.3%)和血脂异常(1.2%)是最常见危险因素。
心力衰竭合并肿瘤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最高,其次为心肌梗死。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慢性肾脏病、代谢综合征、睡眠障碍、空气污染等。
1. 高血压:中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9%,75岁及以上居民为59.8%。
2017年,254万人死于高收缩压,其中95.7%死于心血管疾病。
2. 血脂异常:35岁及以上居民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为34.7%,40岁及以上居民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为43%。
3. 糖尿病:2015-2017年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2%,糖尿病明显增加了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风险,50岁前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平均寿命估计缩短9年。
4. 慢性肾脏病(CKD):2009-2010年CKD的总患病率为10.8%,估计中国约有1.2亿例CKD患者。
5. 代谢综合征:2010-2012年中国居民代谢综合征的标化患病率为24.2%,10-17岁儿童青少年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4%-4.3%。
6. 睡眠障碍:中国居民失眠患病率为15.0%-35.9%,失眠可使心血管病发生风险增加20%。
7. 空气污染:环境大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显著影响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及发病,尤其是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SO2)、一氧化氮(NOx)和细颗粒物(PM2.5)。
心血管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烟草使用、合理膳食、身体活动、健康体重、健康心理等。
1. 烟草使用:全球每年约190万人因烟草使用或二手烟暴露引发的冠心病死亡,吸烟男性超额死亡风险增加约1倍。
控烟法规政策实施后,约避免了人因脑卒中住院。
2. 合理膳食: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均衡趋势仍在延续,高钠摄入是心血管疾病死亡数量的最大影响因素,加工肉制品、含糖饮料摄入过量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死亡人数持续增加。
3. 身体活动:2014年中国居民经常锻炼率为33.9%,身体活动量与心血管病死亡显著负相关。
2013年由于身体活动不足导致的医疗花费近48.6亿美元。
4. 健康体重:2012年中国居民超重率30.1%,肥胖率11.9%,保持正常BMI可预防多种心血管疾病事件。
高BMI导致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11.98%。
5. 健康心理:截至2017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81万,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症患病率高达51.0%。
重度抑郁症是心脏病危险因素之一。
心血管病社区防治与心脏康复正在得到重视,通过工作场所健康计划、基于指南的高血压管理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等措施,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心脏康复正逐渐向家庭延伸,但仍面临监测患者运动强度和解决运动过程中问题的挑战。
心血管器械研发领域在中国医疗器械创新中占据主导地位,2019-2020年期间共批准39项心血管类产品进入创新医疗器械审评通道,其中96项国产产品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心血管病医疗费用逐年增长,2018年心血管病患者出院总人次数为1142.39万人次,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6.31%,次均住院费用从缺血性心脏病的.90元到糖尿病的7773.90元不等。
心血管疾病的防护需关注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危险因素形成的作用,从预防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和吸烟等零级预防入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形成有利于健康生活方式的社会环境,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有哪些?
1. 身体相对健康:健康老年人的身体虽然可能存在一些年龄相关的自然退化,但整体上没有明显的健康问题。
例如,心脏、肾脏、大脑等主要器官的功能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只要这些功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恶性肿瘤、心梗或中风等严重疾病,就可以认为他们是健康的。
2. 生活方式良好:健康老年人通常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吸烟、不酗酒,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蛋白质,并能够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内。
此外,他们还会坚持每天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
3. 生活能自理:健康老年人应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如自行上下楼、 dressing 自己、洗澡、上厕所等,不依赖他人。
他们可以自己吃饭、进行短距离的步行,不增加家庭的负担,并能够照顾自己的饮食和日常生活。
4. 智力正常:健康老年人的智力应保持正常水平,能够进行正常的思考和认知活动。
5. 心态健康:健康老年人的心态通常积极乐观,能够适应老年生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意义
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意义国民健康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
健康中国建设不仅直接关乎民生福祉,而且关乎国家全局与长远发展。
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政治意义: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取向、治国理念和目标的升华。
把国民健康作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并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扭转了一段时期以来侧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和为之付出巨大健康代价的倾向。
战略意图
所下的定义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宏伟梦想,它是企业的动力之源,它能够为企业带来情感和智能上的双重能量,藉此企业才能迈上未来的成功之旅。
如果把企业的战略体系架构比喻为企业的大脑的话,那么战略意图则是企业的心脏。
战略意图应该表现出一种迎接未来挑战的张力——当前的资源与能力不足以完成企业所面临的任务和挑战。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