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B超、CT、核磁――肝癌患者该怎么选?
肝癌是我国高发肿瘤之一,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肝癌都发生在我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肝癌的诊断治疗发生了很大变革。
影像学不仅对肝癌治疗前的检出、定性、定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为肝癌的微创治疗提供了技术保障。
临床中我们最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以及核磁(MRI)检查。
你知道这三者的区别是什么吗?对于肝癌而言,应该什么时候做这些检查呢?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三者的不同。
首先我们要知道,无论是B超,CT还是核磁,对肝癌而言,检查部位都是腹部。
1、B超――是肝癌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常常用于肝癌的筛查阶段。
通过对高危人群的定期检查,能够明显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
它可以初步确定肝内有没有占位性的病变;提示占位的性质以及位置,B超还可以了解到占位的血供情况。
B超的优点是:为非侵入性检查,无放射性,价格低,易于重复。
B超检查的缺点:存在超声难以检测的盲区,而且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操作者的知识、经验以及操作技巧的影响。
影像的清晰度也是这三种检查中最低的。
2、CT――分辨度较高,适合肝癌的定位兼定性诊断之用。
对1~3cm的小肝癌检出率可达90。
目前已成为肝癌诊断和随访的常规检测手段。
对肝癌患者而言一般常用的是增强CT。
其优点是:它可以明确病变性质以及病灶的位置、数目、大小以及与临近器官和重要血管的关系。
如:肝周组织是否有癌灶、周围血管有无癌栓形成、肝硬化程度等等。
也可为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明确治疗目标以及消融范围。
缺点:虽然CT提供的信息比较全面,但是对于小于1cm或者密度近似正常肝实质的肝癌,它是难以显示;且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做增强CT还存在造影剂过敏问题。
3、核磁(MRI)――具有很高的软组织分辨率,是肝脏疾病诊断和鉴别的重要手段。
从横断面、冠状面以及矢状面三个方位成像,对于病变部位的空间定位更加准确。
优点:MRI对CT难以检测到的小和微小肝癌敏感性有较大的提高。
MRI一般无需增强就能清晰显示肝内血管和胆管情况,对了解肿瘤与肝内血管胆管的关系有很大帮助。
MRI无放射性。
缺点:MRI检查成像速度较CT慢;费用相对较高,且金属对核磁影响很大,体内有金属:如装有心脏起搏器,体内其他金属异物等患者均不能行此检查,以免造成伤害。
三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劣。
在疾病的不同时期选择适合自己的检查方法,为肝癌的诊断、治疗、随访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
大家能帮我看看这份肝脏ct和体检报告的检查结果吗?
他说的是肝脏出个低密度影,增强后没什么改变。
说明有可能是先天的,右肾多发性囊肿,肾囊肿每个人都会有,只是表现明显还是不明显,左肾有个错构瘤。
其实你可以把CT片发出来看看的
肝硬化CT表现
肝硬化早期一般肝脏充血水肿,在CT上看到整个体积增大,格林森系统水肿。
格林森就是门脉、动脉、胆管周围纤维鞘水肿,可以看到双轨征。
另外还会看到肝周包膜下少量积液,以及肝门部淋巴结肿大。
随着病情进展,呈脱水表现,肝脏表面凹凸不平,肝脏体积明显缩小,肝裂增宽,并且肝叶之间比例发生变化,同时肝实质密度在CT上不均匀,可以出现粟粒样、结节样高密度或者低密度,这些都是硬化结节。
CT上除看到肝脏本身表现,还会看到肝硬化造成门脉高压,比如门静脉增宽、脾脏增大、侧支循环形成,包括胃底食管、脾门、腹膜后区迂曲扩张的血管,还会看到腹水。
所以肝硬化病人除了肝脏表现,还有门脉高压、脾脏增大、腹水、侧支循环形成表现。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