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海南发布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有哪些重点工作?
《海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明确到2025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新时代老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并释放效能,老年人的健康素养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提升。
提高服务可及性和培育服务新业态。
组织和引导物业企业、零售服务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拓展为老服务功能,依托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广泛对接老年人需求,提供生活用品代购、餐饮外卖、家政预约、代收代缴、挂号取药、精神慰藉等便利化服务。
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发展,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产品,创新发展健康咨询、慢性病管理、生活照护、智能监护、紧急救护等智慧健康养老服务。
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
完善医养结合标准规范,推进医养结合服务监管考核。
加强医养结合信息化建设,发展面向居家、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医养结合服务。
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支持医养结合机构加入国家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项目。
持续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
科技赋能推动适老化智慧社会建设。
运用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优化整合为老服务信息和资源,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推广适老智能化产品(健康监测设备,服务机器人等)在相关领域应用,促进老年用品、服务及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鼓励各类企业开发集信息系统、专业服务、智慧养老产品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在医疗、社保、民政、金融、通信、邮政、信访、出入境、生活缴费、疫情防控、突发事件处置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和特殊场景,保留传统线下服务途径,便利老年人获取养老服务和老年福利。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增加近1岁,这是哪些措施巩固的成果?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增加近1岁,这是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巩固的成果:
一是健康中国行动启动实施,共建共享水平逐渐提高。
国务院部署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着眼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实施15个专项行动,关注健康、追求健康的社会氛围初步形成。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
强化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从2015年的10.25%提高到2019年19.17%,到今年年底我们的健康素养平均水平在“十三五”期间翻了一番。
二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克难,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强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
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全面推进以质量为核心、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
完善医务人员在基层工作的薪酬、职称等激励机制。
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县域综合医改,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基本医保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
基本药物数量由520种增加到685种。
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药品中选价格平均降幅52%以上,打通降价药进医院“最后一公里”,将政策红利引导到临床端。
改革完善行业综合监管制度。
促进健康产业和社会办医规范发展,努力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健康需求。
三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可及性不断提高。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启动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84%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及以上医院水平。
从2015—2019年,每万人全科医生数从1.38人增长到2.61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5.11张增长到6.3张,执业(助理)医师数从2.22人增长到2.77人,注册护士数从2.37人增长到3.18人。
近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医疗点。
四是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持续发力,健康扶贫成效显著。
确定县医院能力建设、“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3个主攻方向,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县县医院纳入全民健康保障工程,组织三级医院“组团式”帮扶贫困县县医院,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和边远地区。
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30种,累计分类救治贫困患者1900多万人,近1000万因病致贫返贫户成功脱贫。
五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再上新台阶。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015年的40元提高到今年的74元,免费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14大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优化重大传染病防控策略,实施职业病、地方病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扩大癌症早诊早治覆盖人群,2019年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10.8%。
六是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继续加强,积极推进健康老龄化。
有序调整完善生育政策,2019年二孩及以上孩次占比为59.5%。
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
全面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开展五类残疾儿童筛查、诊断和康复试点工作。
加强老年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大力发展医养结合,为居家老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达到4万多家,每年免费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健康体检。
七是完善激发和释放活力的政策机制,中医药守正创新迈出新步伐。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质量提升等全面推进。
全国现有中医机构6.5万多个,年诊疗量约11.6亿人次,中西医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人民健康。
中国平均寿命是多少岁?
中国平均寿命是77.3岁。
从2015年到2019年底,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4年提高了1岁。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从2015年的10.25%提高到2019年19.17%。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从2015年的10.25%提高到2019年19.17%,到今年年底我们的健康素养平均水平在“十三五”期间翻了一番。
基本医保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
基本药物数量由520种增加到685种。
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药品中选价格平均降幅52%以上,打通降价药进医院“最后一公里”,将政策红利引导到临床端。
相关健康数据
84%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及以上医院水平。
从2015—2019年,每万人全科医生数从1.38人增长到2.61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5.11张增长到6.3张,执业(助理)医师数从2.22人增长到2.77人,注册护士数从2.37人增长到3.18人。
近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医疗点。
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30种,累计分类救治贫困患者1900多万人,近1000万因病致贫返贫户成功脱贫。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015年的40元提高到今年的74元,免费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14大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优化重大传染病防控策略,实施职业病、地方病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扩大癌症早诊早治覆盖人群,2019年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10.8%。
全国现有中医机构6.5万多个,年诊疗量约11.6亿人次,中西医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人民健康。
以上内容参考: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十三五”期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