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健康中国我行动为什么售卖商品?
健康中国我行动怎么签到
步骤如下:1、打开微信,搜索并进入“健康中国”小程序。
2、点击首页的“健康中国我行动”宣传图片。
3、点击“个人用户每日签到”按钮。
4、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点击“提交”按钮即可。
健康大家谈 | 家有过敏娃,家长怎么办
到了春天,过敏的宝宝似乎多了起来。
鼻子痒、流清涕、打喷嚏、皮肤瘙痒、反复咳喘……孩子的这些问题让家长十分头痛。
着急的家长带着孩子去医院,医生都说孩子过敏了。
还有一些家长“久病成医”,从网上淘来各种“神药”或直接参考他人的用药来自行治疗。
作为一类常见病、多发病,过敏性疾病对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身体 健康 也产生着重要影响。过敏性疾病该如何识别?家有过敏娃,家长该如何照护……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向莉主任做客由国家卫生 健康 委宣传司指导、 健康 报社和 健康 中国政务新媒体平台主办的“ 健康 大家谈”直播活动,围绕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常见问题和公众认知误区进行了权威解读。
孩子有这些症状
要警惕
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家长们别忽视孩子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某些过敏的前驱症状。
所谓前驱症状主要是指在过敏相对持续和严重之前,就已经表现出来的早期症状。
一是皮肤症状例如,孩子身上出现一些红斑、皮疹,尤其是在户外活动或食用某些食物(包括牛奶、鸡蛋、面食,甚至是一些常见的蔬菜水果等)后出现。
二是鼻部症状如流涕、鼻塞、鼻痒、耸鼻,甚至有些婴儿出现抠抓眼周、挤眼等动作,抑或是睡眠时有轻微的鼻塞、打呼噜等。
还有些孩子有咽部异物感或睡眠时有咀嚼样动作。
此类孩子在就诊时,医生查体后,常会发现其咽后壁黏附着鼻腔分泌物。
三是“小动作”例如,经常挤眉弄眼、快速朗读或说话时有气息不足、叹气的情况等。
上述这些不容易被关联到“过敏”的现象,如果较为频繁,不要误判为“感冒”“多动”“睡得香、睡得沉”,需要警惕早期过敏性炎症反应。
当家长发现孩子可能有过敏情况时,可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血液常规检测和呼吸道炎症指标检测。
得了过敏性鼻炎
别大意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过敏性疾病。
当孩子接触到某些过敏原后(如花粉、霉菌、尘螨等),会引起鼻部的非感染性慢性炎症,可表现为季节性的急性发作且症状突发加重。
过敏性鼻炎最直接的症状就是鼻部 “奇痒” 。
很多孩子长时间用手搓鼻,逐渐形成一种具有方向性的动作,被称为 “过敏性敬礼” ,即反复地用手从鼻子的下方向上搓到上面或者打着圈揉搓鼻子。
由于长时间揉搓,孩子的鼻梁位置还易形成 鼻横纹 。
这类孩子会流大量的清水样鼻涕,即使在安静状态下,清涕也会流出鼻腔。
上述这些都是孩子过敏性鼻炎的体征和症状。
此外,还有些孩子会出现眼部症状,如 眼痒、眼部水肿、眼睑下皮肤表现青紫样(黑眼圈) 等。
过敏性鼻炎很难自愈,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家长不要等孩子进展到中重度的过敏性鼻炎阶段,才带其去就诊。
目前,医学界对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案较为成熟。
其中,疾病管理和疾病预防也是重要环节。
有一点需要强调,就是如果明确了过敏原,一定要加以回避。
例如,有些孩子对宠物过敏,则要尽量远离宠物;有些孩子对螨虫过敏,家长要对居家用品例如床垫、枕头、沙发、窗帘等进行定期清洗、晾晒或更换。
如何 鉴别普通感冒和过敏性鼻炎 ?
有些家长不知如何去鉴别普通感冒和过敏性鼻炎,在这里告诉大家三个要点。
一是症状不同。
普通感冒患儿除了鼻部症状外,还常有轻微咳嗽、鼻塞、发热、乏力等,但很少出现鼻腔奇痒和流大量清涕的症状。
二是病程不同。
普通感冒病程多为一周时间,而过敏性鼻炎病程或长或短,与过敏原具有直接相关性。
三是发病季节不同。
普通感冒多发生于秋冬季,而过敏性鼻炎可表现为季节性或常年存在。
反复湿疹
清洁保湿很重要
湿疹或被称为特应性皮炎,这类疾病是另一种较常见的儿童过敏性问题。
过敏性疾病往往是一个全身性系统性问题。
可以说,皮肤湿疹是发生过敏性疾病自然过程的前奏。
孩子反复湿疹,对于家长的照护能力是个很大的挑战。
如何护理长湿疹的孩子?
一般来讲,湿疹的治疗基础在于护理。
很多人认为,得湿疹的孩子不能洗澡,皮损处不能沾水,这些其实都是认知误区。
首先,清洁是湿疹护理的重点之一。
人体皮肤表面有很多微生物,得了湿疹,如果不能保证清洁,很多有害菌会侵入皮肤,造成感染,进而加重湿疹。
家长可为孩子准备38 的温水,快速清洗。
注意不要使用任何皂类或沐浴液等。
洗完后,快速用干毛巾蘸干水分。
再给孩子换上干净的棉质透气衣物。
要避免因担心孩子受凉而给孩子过度穿着,导致汗液无法排出进而加重湿疹。
其次,保湿处理必不可少,且需要大量、高强度保湿。
在保湿后30分钟左右,可使用湿疹类药膏。
总担心药膏不安全怎么办?
在医生的指导下,足量、足疗程使用皮肤表皮激素类药物,湿疹是可以得到快速控制,甚至治愈的。
然而,很多家长担心药物有副作用,常常是用起药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外用皮肤激素类药物大多数是弱效的。
还有一些外用药物并非激素类药品,有些是免疫调节类药物,可起到抑制孩子免疫过度反应的作用。
加上皮肤的保湿清洁护理,能够促进孩子的皮肤屏障功能快速改善。
自行给孩子用药
不安全
一些人在家中常备各种抗过敏药物,或从网络上购买所谓的湿疹“神药”。
从医疗工作者角度来说,我们还是希望过敏患儿能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接受治疗。
因为家长很难从专业角度把控药品选择、药量控制等。
此外,家长自行网购药品的做法应该慎之又慎。
抗过敏类药品以及洗鼻器等器械,应在医疗机构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需要注意的是,还有些家长喜欢参考同事或朋友家孩子的用药,认为他人用过的就是安全的、保险的。
其实不然。
过敏性疾病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
每位患儿的症状不同,用药也存在差异性,盲目参考他人用药,不仅无法达到治疗效果,还有可能延误治疗时机。
(本文根据直播内容整理)
医者名片
向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主任,主要从事儿童哮喘、过敏性疾病、儿童肺功能领域的医疗工作和临床研究。
对儿童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婴幼儿反复咳喘、慢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花粉症、荨麻疹、特异性免疫治疗等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和科学研究。
国家 健康 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 。
“ 健康 大家谈”简介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 健康 中国行动的意见》,推进 健康 知识普及行动,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支持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科学的 健康 科普知识,2020年初, 健康 中国行动推进办向 社会 公布了 国家 健康 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名单 。
为动员专家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形成系列品牌,专家库管理办公室组织开展“ 健康 大家谈——国家 健康 科普专家系列直播活动 ”,由 健康 中国政务新媒体平台具体实施,力争聚合国家级专家资源,打造精品科普栏目,并通过 健康 中国政务新媒体矩阵进行推广,扩大权威科普内容传播。
策划:方彤
文字:夏海波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