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云病案丨手术编码基础知识 总论(二)
简答题1、手术操作分类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手术操作分类的使用目的与国际疾病分类相似,主要应用于医院统计、医院管理、医疗、教学、科研、医疗付款、医院评审、手术分级管理、准入制度、临床路径、病案资料存储与检索以及国内国际交流。
2、国际健康干预分类的定义、架构和编码方案是什么?定义:针对某人或特定人群实施的活动,旨在促进、评估或改善健康状况或功能。
架构由目标轴心、动作轴心和措施轴心组成,措施轴心描述过程和方法,分为路径、技术、方法、样本四组。
编码方案:目标三字母、动作两字母、措施两字母,ICHI由三个轴心组成七个字母,但并非所有ICHI都包含三个轴心的内容。
3、为什么我国采用ICD-9-CM-3而非ICPM?原因包括:美国对ICD-9-CM-3持续修订与补充,保持与临床和现代科学同步发展;ICD-9-CM-3保留了ICPM编码;非手术操作建立操作与介入分类,归入87~99类目;分类结构以解剖部位为主,分类类目以两位数为基础;调整ICPM不利于临床使用的部分;去除ICPM的章号,增加第四位数细目编码,扩展存储与检索功能。
4、ICD-9-CM-3的结构如何?分为类目表与索引两部分,索引补充类目表,包括大量手术与操作名称,未被类目表收录的需通过索引查找。
类目表共18章,除第1、5、18章外,其他章节按解剖系统分类,编码顺序排列。
5、ICD-9-CM-3索引的排列方法是什么?先按主导词首字拼音排序,拼音相同则比较第二个字拼音,同音则按四声先后、笔画多少排序;主导词下先按“一级”修饰词汉字拼音顺序排列;次级及更细次级排序在同一级范围内。
编排特点包括:以人名命名的手术有交叉索引,编码位于英文条目下;以人名命名的手术位于字母顺序索引最前;索引按拼音英文字母排序,每页书眉标注拼音与汉字,指导查找。
6、如何理解ICD-9-CM-3术语中的“另编”?“另编”指示需编码同时进行的其他手术或操作,如回肠代膀胱手术,包括膀胱再造术与回肠切除术。
另编是重要提示词,指示编码其他伴随手术,这些手术不能相互包含与省略,需编码并给出编码范围。
使用这个指示词有两点目的:指示对同一时间完成的操作各组成部分编码;对于特殊附属操作或设备编码。
7、确定主导词的方法是什么?主导词通常指出操作类型,不涉及解剖部位。
有三种形式:基本手术方式类型、结合手术部位的基本术式、英文专有名词或译名命名手术。
查找编码时,(1)一般以手术方式或操作方法为主导词,位于术语尾部;(2)部分手术名称可直接按全名称查找;(3)以人名命名手术可直接查人名或手术方式,有些可直接以手术为主导词查找。
8、哪些因素影响手术编码准确性?解剖部位、手术术式、手术入路、疾病性质、手术伴随情况与手术目的等都会影响准确性。
解剖部位必须明确,否则难以分类;术式比部位重要,没有术式无法分类;入路通常不需指出,少数情况下需要说明;疾病性质对手术编码影响较小,但特定情况需要指出;手术伴随的其他情况与手术目的也需考虑。
9、哪些手术可用“切开”作主导词?可用“切开”主导词的手术包括引流术、异物取出术、探查术、减压术、穿刺术、切断术、取出术、清除术、脓肿去除术、血肿去除术等。
10、哪些术式可以互为交叉索引?修补术、建造术、成形术、再造术、整形术、重建术、矫正术、扩张术、裂伤缝合术、闭合术、造瘘术、松解术、移植术等术式相互关联,当用其中某个术式查找编码失败时,可转换为其他适当术式查找。
分流术、搭桥术、吻合术等术式也可以互为交叉索引。
11、如何理解索引中的“见”与“另见”指示词?“见”表示需按照提供的主导词重新查找编码;“另见”指示一定提供了相关编码,如果提供的编码不符合要求,才需重新查找。
12、内镜既用于检查又用于治疗,在编码时应注意什么?内镜有三种处理方式:单纯内镜检查、内镜伴有活组织检查、内镜检查伴有治疗。
编码时,(1)以“内镜”为主导词查找内镜检查分类;(2)内镜活组织检查时,以活组织检查为主分类,内镜检查作为附加编码;(3)内镜治疗时,按切除术或破坏术查找,不查找内镜检查。
13、为什么手术分类中通常不必指出疾病的性质?理由是疾病性质在疾病分类中已编码;手术强调部位与术式,有时不必指出性质,以减少索引条目。
例如,胃部切除术可治疗多种疾病,一一指出疾病则手术名称条目几何增长。
14、肿瘤手术的假定分类是什么?当切除方式多种,医生未指明时,假定为“病损切除术”编码。
恶性肿瘤且手术至少全切器官时,分类到器官切除术中。
15、如何编码肿瘤根治术?肿瘤根治术以“切除术”为主导词查找,部分名称可直接编码。
索引查不到编码者,按器官全切术编码。
如肝癌根治术,未移植时参照具体切除范围,按肝部分切除术分类。
“干预措施”是什么意思? 经常在关于学习和工作的内容中能看到“干预措施”一词,想详细的了解一下。
对于不同类别,干预措施不同的解释。
行为干预的重点是纠正个人行为规范和习惯。
1、价格干预措施是指当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时,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部分价格采取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等干预措施。
2、健康干预是指度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不良生活方式及习惯等危险因素以及导致的不良健康状态进行综合处置的医学措施与手段。
包括健康咨询与健康教育、营养与运动干预、心理与精神干预、健康风险控制与管理以及就医指导等。
3、心理干预(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扩展资料:
按指导意见和佐证的水平,干预措施分为以下三类:
第1类:干预措施依据的是世卫组织指南审查委员会最近批准的指南。
第1类干预措施的依据还包括世界卫生大会通过或核准的建议或其它形式的指导。
第2类:干预措施指已有高质量的系统综述,但尚无世卫组织指南审查委员会最近批准的指南作为依据的干预措施。
第3类:干预措施是经研究、但尚未作出系统综述且目前不准备扩大规模的创新性干预措施。
(世卫组织建议采取第1类和第2类干预措施。
)
健康教育的干预策略可分为哪四大策略
医院为更好的开展健康教育,结合我院实际工作情况,主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干预措施:(一)、政策干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推行全民免疫计划等,为鼓励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合而进行财政补贴(二)、环境干预:改水、改厕、绿化等(三)、信息干预:通过健康教育、传播、咨询、义诊、宣传册等措施为人民提供有益于行为改变或维持的知识、信息,以促使农民群众形成促使行为改变或维持的态度、意识、价值观,掌握健康技能,最终促使人们行为改变的措施。
(四)、人际干预:利用同社会示范、从众等社会心理现象,对人的行为进行干预的过程。
(五)、服务干预: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人民提供就近的免费的血压测量服务、为性病艾滋病高危人群提供安全套等(六)、药物干预:采用服用药物,促使人们的行为发生改变的措施,该措施应用于心理行为治疗方面。
要想改变人们的行为,必须找到人们行为产生、维持、消除的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干预措施。
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之所以产生、维持或消除是因为收到环境条件刺激的影响,环境条件反复的出现促进了某种行为的建立、维持或消除。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