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2023年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发布!掌握4大关键,轻松降脂
心血管疾病,全球威胁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是中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占死亡构成的40%以上。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ASCVD的重要致病因素。
近年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调查数据显示,≥18岁成人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35.6%,与2015年相比有所上升。
2023年新版血脂管理指南近日,2023年《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发布。
该指南在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基础上进行了更新。
指南提出以下关键更新:1. 随着ASCVD危险分层的级别不同,人群血脂合适水平也不同。
在没有危险因素的人群中,所谓“正常”的LDL-C水平可能对ASCVD超(极)高危患者而言是明显升高的。
因此,指南将“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改为“血脂管理指南”。
2. 仍推荐LDL-C作为血脂干预的首要靶点,并以危险分层确定其目标值。
3. 建议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首先以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作为起始药物治疗,必要时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
4. 新指南覆盖了从儿童到老年的全生命周期血脂管理。
血脂管理关键点2023年指南强调血脂管理的关键点,包括血脂干预靶点、管理目标、降脂达标策略和降脂药物治疗。
血脂干预靶点及管理研究表明,LDL-C降幅越大、持续时间越长,ASCVD风险下降越多。
不同ASCVD风险等级患者的血脂管理目标建议,见表格。
降脂达标策略指南指出,降脂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对血脂影响显著。
推荐降脂膳食治疗,包括限制油脂摄入、采用不饱和脂肪酸、避免反式脂肪、限制食物胆固醇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全谷薯类、膳食纤维和鱼类的摄入等。
降脂药物治疗降脂药物分为主要降低胆固醇和主要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
主要降胆固醇药物包括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抑制剂、普罗布考、胆酸螯合剂和其他降脂药。
主要降甘油三酯药物包括贝特类、高纯度ω-3脂肪酸和烟酸类。
新型降脂药物新型降脂药物包括三磷酸腺苷柠檬酸裂解酶抑制剂、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抑制剂、ApoC3抑制剂和降低Lp(a)的新药。
这些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显著的降脂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
联合应用降脂药物联合应用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本趋势。
联合应用包括降低ASCVD风险的药物联合(如他汀类药物与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抑制剂或高纯度IPE联合)和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药物联合(如贝特类、大剂量高纯度ω-3脂肪酸或烟酸类药物之间的联合)。
国家健康体质标准
近日,国家终于出手,正式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
这份重磅文件中,有四个重点与我们每个中国人息息相关。
到2030年,我们要实现这些健康目标:提高人均寿命到2022年,人均预期寿命的目标值为77.7岁,到2030年将达到79岁。
增强国民体质到2022年和203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及以上和40%及以上。
普及健康知识到2022年和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
烟草危害管控到2022年和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分别低于24.5%和20%;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
更贴心的是,这次公布的《健康中国行动》增加了许多可实操的细节,对于我们日常的饮食作息,都给出了细致到具体数量的健康「国家标准」。
接下来,我们一起对照「国标」来看一看,你的健康及格了吗?01 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g。
02 成人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不高于25~30g。
03 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
04 蔬菜和水果每日摄入量不低于500g。
05 每日摄入食物种类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
06 成年人维持健康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4kg/m。
07 成人男性腰围小于85cm,女性小于80cm。
08 足量饮水,成年人一般每天7~8杯(1500~1700ml)09 进食有规律,不要漏餐,不暴饮暴食,七八分饱即可。
10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每次刷牙不少于2分钟。
11 鼓励每周进行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或者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
12 达到每天6000~步的身体活动量。
13 中小学生每天累计至少1小时中等强度及以上的运动。
14 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生8个小时;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7~8小时。
15 出现睡眠不足及时设法弥补,出现睡眠问题及时就医。
16 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避免持续消极情绪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17 学习并运用健康的减压方式,避免使用吸烟、饮酒、沉迷网络或游戏等不健康的减压方式。
18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寻求人际支持,适当倾诉与求助。
19 出现心理行为问题要及时求助。
20 当与家庭成员发生矛盾时,不采用过激的言语或伤害行为,不冷漠回避,而是要积极沟通加以解决。
21 中小学生保持正确读写姿势。
22 中小学生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
23 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的电子屏幕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
24 长时间使用电脑的,工作时电脑的仰角应与使用者的视线相对,不宜过分低头或抬头,建议每隔1~2小时休息一段时间。
25 不吸烟者不去尝试吸烟。
吸烟者尽可能戒烟,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都不晚。
26 远离不安全性行为。
27 不以任何理由尝试毒品。
28 参加定期体检。
经常监测呼吸、脉搏、血压、大小便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必要时就诊。
29 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
30 40岁以下血脂正常人群,每2~5年检测1次血脂;40岁及以上人群至少每年检测1次血脂。
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血脂。
31 定期防癌体检。
32 注意预防感冒。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和老年人等高危人群主动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33 健康人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
34 主动了解艾滋病、乙肝、丙肝的危害、防治知识和相关政策。
35 被犬、猫抓伤或咬伤后,应当立即冲洗伤口,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尽快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36 积极参加婚前、孕前健康检查。
37 定期产检,保障母婴安全。
38 尽量纯母乳喂养6个月。
39 注意经期卫生,熟悉生殖道感染、乳腺疾病和宫颈癌等妇女常见疾病的症状和预防知识。
40 掌握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知晓各种避孕方法,了解自己使用的避孕方法的注意事项。
41 积极参加逃生与急救培训,学会基本逃生技能与急救技能。
42 遵医嘱治疗,不轻信偏方,不相信「神医神药」。
43 配备家用急救包(含急救药品、急救设备和急救耗材等)。
44 及时、主动开展家庭环境卫生清理,做到家庭卫生整洁,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厕所卫生。
45 适度使用空调,冬季设置温度不高于20摄氏度,夏季设置温度不低于26摄氏度。
46 新装修的房间定期通风换气,降低装饰装修材料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
47 烹饪过程中提倡使用排气扇、抽油烟机等设备。
48 重污染天气时,建议尽量减少户外停留时间,易感人群停止户外活动。
49 不疲劳驾驶、超速行驶、酒后驾驶,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
50 选择管理规范的游泳场所,不提倡在天然水域游泳,下雨时不宜在室外游泳。
国家健康体质标准
国家最近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标志着国家从治疗疾病转向预防疾病的战略转变。
这一行动方案包含四个关键目标,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密切相关。
到2030年,我们旨在达成以下健康目标:1. 提升人均寿命:到2022年,人均预期寿命目标是77.7岁,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提高至79岁。
2. 增强国民体质:到2022年和203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分别达到37%及以上和40%及以上。
3. 普及健康知识:到2022年和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
4. 烟草危害控制:到2022年和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分别低于24.5%和20%;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
这份《健康中国行动》提供了许多具体可行的建议,涵盖了日常饮食和作息习惯,为我们的健康设定了具体的“国家标准”。
让我们对照这些“国标”来检查一下,你的健康是否达到了标准。
- 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g。
- 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不高于25~30g。
- 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
- 每日蔬菜和水果摄入量不低于500g。
- 每日食物种类摄入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
- 维持健康体重,成人BMI控制在18.5~24kg/m²之间。
- 成人男性腰围小于85cm,女性小于80cm。
- 每日足量饮水,一般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ml)。
- 保持进食规律,避免漏餐和暴饮暴食,以七八分饱为宜。
-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
接下来是更多的生活习惯和健康建议:- 每周至少进行3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或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
- 每日达到6000~步的身体活动量。
- 中小学生每日累计至少1小时的中等强度及以上运动。
- 不同年龄段人群保证相应的睡眠时间,并针对睡眠不足进行适当的调整。
- 保持积极情绪,避免长期消极情绪对健康造成损害。
- 学习并应用健康的减压方法,避免不健康的减压方式如吸烟、饮酒等。
-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寻求人际支持,适当表达和求助。
- 出现心理问题时及时寻求帮助。
此外,还有针对特定人群的建议,例如:- 中小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并注意眼睛休息。
- 避免不必要的吸烟,吸烟者应尽可能戒烟。
- 远离不安全性行为和毒品。
- 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并采取预防措施。
- 婚前、孕前进行健康检查,孕期定期体检以确保母婴安全。
- 了解并掌握避孕方法,进行知情选择。
最后,还包括了提高家庭环境质量、掌握基本逃生和急救技能、合理使用空调和避免在污染天气中户外活动等建议。
通过遵循这些行动方案,我们可以共同促进个人的健康,建设一个更加健康的中国。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