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病健康城市 (城市健康网)

admin 2024-12-23 41 0
城市健康网

本文目录导航:

城市病健康城市

为了推进世界健康城市建设的步伐,WHO曾将1996年4月7日的世界卫生日主题确定为“城市与健康”,并公布了健康城市的10项具体标准及其内容,为各国开展健康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参考。

现代化的城市流动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增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能源短缺,“城市病”日趋严重,因此建设健康城市对未来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其中最为重要的包括:(1)为市民提供清洁和安全的环境;(2)能使其居民一道参与制定涉及他们日常生活,特别是健康和福利的各种政策;(3)保护文化遗产并尊重所有居民(不分其种族或宗教信仰)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征;(4)能够使人们更健康长久地生活和少患疾病。

这些标准表明,健康城市建设是一场用现代文明代替传统文明的深刻革命,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升人类健康水平的根本出路。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和谐”的理念本来就是我们文化的核心部分。

对中国人来说,“健康城市”和“宜居城市”,不应是一个新概念。

在新的时代,不搞城市化不行,不治“城市病”也不行,创建“健康城市”是治疗“城市病”的一个很好选择。

只有如此,城市化的过程才不会误入歧途,“城市病”的治愈才能有一个真正的起点。

如何治理“城市病”,《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给出了药方:一是科学制定城市规划,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四是完善就业机制。

为了解决大城市人口膨胀与城市规模的矛盾,牛文元建议,从建立城市联盟、引导人口合理布局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做出努力。

扩展资料

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

它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烦恼和不便,也对城市的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城市病”。

健康城市标准

建设健康城市,旨在应对城市化带来的健康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于1996年将世界卫生日主题定为“城市与健康”,并发布了健康城市10条标准,为健康城市建设提供了方向和衡量指标。

以下是详细内容:

1)提供清洁安全的环境,确保市民享有良好居住条件。

2)确保可靠且持久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建立有效的废品清除系统。

3)通过经济手段,保障市民在基本生活需求上的满足,如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和就业。

4)建立互助的市民群体,鼓励不同组织协调工作,共同改善城市健康。

5)让市民参与制定涉及其日常生活、尤其是健康和福利的政策。

6)提供娱乐和休闲场所,促进市民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7)保护文化遗产,尊重所有居民的文化和生活特征,促进文化多样性。

8)将健康保护纳入公众决策,赋予市民选择有益于健康行为的权利。

9)致力于提高健康服务质量,使更多市民享受到健康服务。

10)促进市民健康长久地生活,减少患病风险。

健康城市的建设不仅关注外部环境的健康,还重视市民心理健康的培养。

城市环境的优化、政策的参与、健康服务的改善,都是为了实现市民在生理和心理健康上的全面福祉。

通过综合措施,构建健康城市,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扩展资料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4年给健康城市的定义是:“健康城市应该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

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傅华教授等提出了更易被人理解的定义:“所谓健康城市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

健康城市的定义和标准

健康城市的概念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将人的健康放在首位,确保市民能够享有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它强调的是一个由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整体发展过程。

具体而言,健康城市的建设标准包括:为市民提供一个清洁安全的生活环境;确保食品、饮用水、能源的可靠和持久供应,并拥有有效的废品处理系统;通过多样化的经济手段,满足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和就业方面的需求;建立一个互助互帮的市民群体,促进城市健康改善;鼓励市民参与制定与他们生活紧密相关的政策;提供各种娱乐和休闲活动场所,促进人际交流;保护文化遗产,并尊重所有居民的文化和生活特征;将健康保护纳入公众决策中,赋予市民选择健康行为的权利;不断努力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让更多人受益于健康服务;最终目标是让市民更健康、更长寿,减少患病率。

建设健康城市是在20世纪80年代为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对人类健康的挑战而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战略。

世界卫生组织在1996年4月2日的世界卫生日将其主题定为“城市与健康”,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健康城市10条标准”,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城市建设提供了方向和评估依据。

数据显示,截至2000年,全球大约有4000多个城市通过各种途径加入了全球健康城市网络;到2003年10月,这一数字增长到了3000多个城市、社区、乡镇、村庄和岛屿。

在欧洲区域,截止到2009年6月,约有90个城市获得了或正在接受WHO欧洲区健康城市网络的认证,另有30个国家健康城市网络覆盖了1400多个城市(城镇)。

而在西太平洋区域,截至2008年10月,已有170多个城市在进行健康城市活动,加入健康城市联盟的城市和组织数量也达到了120个。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