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 (合肥市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

admin 2024-12-25 34 0
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

本文目录导航:

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根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科技创新活动。

第三条 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全市发展主导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构建以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创新、人才支撑、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为重点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第四条 本市设立科技创新委员会,作为专门议事协调机构,统筹协调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负责组织编制战略规划、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协调推进重大事项、评估督查重点工作、开展政策绩效评价等。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推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推动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等建设,建立支持关键技术突破的工作机制,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推动滨湖科学城建设,建立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创新环境,推动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滨湖科学城整体规划、一体建设,建设国家级科学城。

第七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将其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做好下列工作:(一)将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科技创新人才支撑、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科技创新专项发展规划;(二)编制、修编国土空间规划应当充分保障科技创新发展的基本要求;(三)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经费投入和使用机制,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等科技创新活动;(四)建立科技安全协调工作机制,加强科技安全制度建设,强化本市重点产业供应链安全保障,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五)建立创新驱动评价机制,把创新业绩纳入对各级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六)加强对创新主体、创新过程、创新成就的宣传,营造尊重人才、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七)其他依法应当做好的科技创新工作。

第八条 市科学技术部门是科技创新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工作的监督管理。

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组织开展科技创新重大投资、重大工程等评估督导,研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等工作。

市教育部门负责指导高等院校培养本市重点产业创新人才,推动高等院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联动等工作。

市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负责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组织协调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等工作。

市知识产权部门负责做好科技创新工作中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

市财政、人才服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商务、卫生健康、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司法行政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科技创新相关工作。

第二章 创新平台第九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国家实验室服务保障机制,实施国家实验室建设专项推进行动,支持国家实验室实施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第十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规划建设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支持全超导托卡马克、同步辐射光源、稳态强磁场等大科学装置性能升级,推动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大科学装置建设,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协同化发展。

第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推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大健康研究院、未来技术研究院、环境研究院等各类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建设。

第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高等院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支持科研院所建设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建立学科协同和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机制;支持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推动重大科学研究。

第十三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合作共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研发服务的新型研发机构,在建设运营、技术研发、人才招引、成果转化等方面予以支持。

新型研发机构在项目申报、职称评审、人才培养等方面可以适用科研事业单位有关政策。

年薪70至130万元!多所985大学发布全球引才计划,瞄准40岁以下海外优青

近期,至少十所985大学发布全球引才计划,面向40岁以下海外优青,提供优厚待遇。

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提供80至130万元年薪,1700万元科研经费,250万元安家费,以及各种保障措施。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提供的待遇包括,A类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教授岗位,年薪超过80万,生活补助及安家费150-200万元,并提供户籍办理、配偶就业、医疗保健等11项人才便利服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直接聘为教授和博导,提供科研启动费200-600万元,年薪70万元和一次性生活补助50万元,还提供170平方米全新产权住房,安家费40万元。

西北工业大学软件学院直接聘为教授、博导,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年薪75万起,一次性奖励50万,提供200-6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安家费及货币化补贴200万元。

山东大学软件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提供直聘为教授、博导,年薪不低于70万,科研经费300-700万元,提供安家及住房补助250万元。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提供年薪85万元起步、330万元安家费、直聘正高等待遇。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电子科技大学衢州学院等高校,也向全球发布优青招募启事。

沈阳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台州学院、温州理工学院等高校,开出的条件同样优厚。

对应聘者的要求包括年龄在40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且在海外有连续工作经历,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成果,具有学术带头人潜力,全职在校工作等。

引才计划侧重理工科人才,尤其是计算机和软件领域。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究院全盘点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于2016年成立,由中国科学院与安徽省共同合作,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按照国家实验室的模式建设。

研究院聚焦量子科技,致力于技术攻关与创新,为我国在第二次量子革命中占据战略优势奠定基础。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依托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安徽理工大学等,集中力量于清洁煤炭利用、磁约束聚变、可再生能源及智能电力电网研究,旨在提升我省能源科研实力。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由中国科学院与安徽省共同发起,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按照“一院多中心”模式布局,以创新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成果转化为核心目标。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于2021年成立,以“全省联动、辐射周边、服务全国、对标国际”为战略,旨在研发新药、医疗器械、诊疗技术等,带动我省大健康产业,探索创新体制机制。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数据空间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发起成立,汇聚全球顶尖科技人才,聚焦数据重构网络空间,引领网络空间安全和数据要素创新技术前沿。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