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的辐射环境 (核辐射的辐射量)

admin 2024-12-25 54 0
核辐射的辐射环境

本文目录导航:

核辐射的辐射环境

实际上,人类生活在放射性环境中。

人类的生活实际上从未离开过放射性,这些放射性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宇宙射线;二是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性;三是人体内部的放射性。

微量的放射性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活动都涉及放射性。

例如,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约为0.25毫希/年。

带夜光表每年有0.02毫希;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约0.01毫希;每天抽20支烟,每年有0.5-1毫希;一次X光检查0.1毫希等等。

专家们的研究测算表明:全人类集体辐照剂量中,有3/4来自自然界。

约1/5来自医疗及诊断,核电的份额是1/400。

假定全球人类的预期寿命为60岁,则每天抽一包烟将最终减寿7年,而核电的影响是减寿24秒。

对于核辐射污染,即放射性污染,人们往往只注意到现代科学研究中的核辐射,或者医院的X射线治疗所产生的放射性,而未考虑生活中还会有放射性污染源。

实际上,生活中的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害。

为了防止生活中的放射性污染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关执法部门需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并加强对放射性物质的管理,对容易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商品要进行定期监测。

要注意居室中的放射性污染。

随着工业的发展,经常利用工业废渣做建筑材料,可能造成建材中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经放射性衰变产生了放射性气体及其子体产物,悬浮于室内空气中,氡及其子体产物放射出能量较高的α射线(粒子),人若吸进这样的气体即会照射人体肺组织。

如果长期受到照射,便容易产生支气管炎和肺癌等疾病。

装修居室用的花岗岩及其它板石材料也含有一定量的氡,特别是通风不良时,可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

经监测表明,室内氡气多在通风不良的地方积累,所以经常打开居室的窗户,促进空气流通,使氡稀释,这是减少室内氡浓度的良好措施。

装修房屋用的石(板)材要有选择地使用。

石材的放射性核素含量随矿床、所在地等天然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增减,必须对其进行监测,才能知道是否适合居室装修。

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谨防饮用水受到核污染。

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不能直接饮用。

如果用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浇灌农作物、蔬菜,其放射性物质的含量普遍增高,食用有害人体健康。

要防燃煤的放射性污染。

燃煤中常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

研究分析表明,许多煤炭烟气中含有U、Th、Ra、210Po和210Pb。

大多数情况下,尽管这些物质含量稀少,但如长期聚集,其放射性物质亦会随空气及烘烤的食物进入人体,造成机体的慢性损害。

平时生活使用燃煤,要注意通风排气,警惕煤烟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内。

禁止食用煤炭直接烘烤食物,尤其是茶叶、烟叶、肉类和饼干等。

如果必须使用燃煤(碳)烘烤食物时也要注意屏蔽,不要让食物与煤烟直接接触。

不要长期佩戴金银首饰。

经常佩戴首饰也会给人们带来烦恼,那就是容易患“首饰病”,即皮肤病。

一般来讲,除纯金(24K)首饰以外,其他的首饰在制作过程中都要掺入少量钢、铬、镍等材质,特别是那些异常光彩夺目的或廉价合成首饰制品,这些首饰制品的材质成分更加复杂,对人的皮肤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更大。

室内摆件虽然体积和重量均较小,但它们是“宠物”,紧密贴近人,其放射性有时也会伤人。

要防止放射性污染,需要对放射性安全证明进行查看,并进行实测,以国际或国家标准来衡量。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核能外泄又称为核熔毁,是种发生于核能反应炉故障时,严重的后遗症。

核能外泄所发出的核能辐射虽远比核子武器威力与范围小,但是却相同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物伤亡。

那么,核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呢?就让倍领安全网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公众受核辐射限值是多少?国际基本安全标准规定公众受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1毫希/年,而受职业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20毫希/年。

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核电站对周围公众产生的辐射剂量远远低于天然本底的辐射水平。

辐射存在于整个宇宙空间。

辐射防护是研究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种群免受或少受辐射危害的应用性学科。

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

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质子和中子等属于电离辐射,而红外线、紫外线、微波和激光则属于非电离辐射。

在核能领域,人们主要关心的是电离辐射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及其防护。

通常将电离辐射简称为辐射或辐射照射。

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受着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包括宇宙射线、地球放射性核素产生的辐射等。

事实上,辐射无处不在,食物、房屋、天空大地、山水草木乃至人们体内都存在着辐射照射。

人类所受到的集体辐射剂量主要来自天然本底辐射(约76.58%)和医疗(约20%),核电站产生的辐射剂量非常小(约0.25%)。

在世界范围内,天然本底辐射每年对个人的平均辐射剂量约为2.4毫希,有些地区的天然本底辐射水平要比这个平均值高得多。

核能应用领域的辐射照射来源于核能产生装置(如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放射性核素。

由于煤中含有微量的放射性核素,燃煤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向环境排放放射性物质。

就辐射照射而言,我国煤电燃料链(从采矿到发电)对公众产生的辐射照射是同样功率的核电燃料链的50倍。

人们在对辐射产生健康危害的机理进行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有效的辐射防护体系,并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辐射防护的三个原则是:实践的正当性,防护水平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

实践的正当性要求任何伴有辐射的实践所带来的利益应当大于其可能产生的危害;防护水平的最优化是指在综合考虑社会和经济等因素之后,将辐射危害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上;规定个人剂量限值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社会的每个成员都不会受到不合理的辐射照射。

国际基本安全标准规定公众受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1毫希/年,而受职业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20毫希/年。

核能发电是目前核能和平利用的最主要的方式。

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核电站对周围公众产生的辐射剂量远远低于天然本底的辐射水平。

在我国,国家核安全法规要求核电站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对周围居民产生的年辐射剂量不得超过0.25毫希,而核电站实际产生的辐射剂量远远低于这个限值。

大量的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核电站对公众健康的影响远远小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经常遇到的一些健康风险,例如吸烟和空气污染等等。

因此,核电站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的环境安全性已被人们所广泛接受。

核电安全的核心在于防止反应堆中的放射性裂变产物泄漏到周围的环境。

为此,采取多层次纵深防御的安全原则。

为了防止反应堆堆芯中的放射性裂变产物的外泄,在工程上设置有适当的实体屏障。

核电站一般都有3道安全屏障,它们是燃料元件包壳、一回路压力边界和安全壳。

截至2002年底,全世界核电机组累计运行了个堆年,总共发生过两起重大事故,即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发生了严重事故,反应堆堆芯的一部分熔化坍塌。

但由于一回路压力边界和安全壳的包容作用,泄漏到周围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微乎其微,没有对环境和公众的健康产生危害,仅有3名电站工作人员受到略高于季度剂量管理限值的辐射照射。

方圆80公里的200万居民中,平均每人受到的辐射剂量小于戴一年夜光表或看一年彩电所受到的辐射剂量。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发生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这是核能和平利用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核事故。

在核电站工作人员和事故抢险人员中,有28人由于受到非常高的辐射剂量而死亡。

为了防止公众受到大的辐射照射,紧急撤离了电站附近的11.6万居民。

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运行人员在试验停电条件下发电机转子靠自身的转动惯性能继续供电多长时间的过程中,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切断了所有安全控制系统,致使安全保护系统不能启动。

二是反应堆(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堆)安全设计上存在严重的缺陷。

1996年4月,71个国家和20个组织的800多名专家举行会议,评价了10年前在前苏联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实际后果。

评价结果表明:在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和帮助处理事故后果的人员(“清理人员”)中只有28人死于辐射照射。

从污染区疏散的10多万居民和仍然生活在受影响较轻地区的人,他们一生中所受到的剂量,与他们一生中从天然辐射源接受的剂量差不多或较低。

为了在万一发生严重事故、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环境的情况下,能够保障周围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核电站还必须制订应急响应计划,并做好相应的应急响应准备工作。

我国的核应急工作实施国家、省市自治区和核电站三级管理体制,实行“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工作方针。

温馨提示:当发生核裂变时,您想知道您周围核辐射是否安全,建议您使用核辐射检测仪测量一下。

各位新老朋友,看了上述对于核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介绍后,我想大家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了吧。

如果您想要掌握更多关于核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的常识知识和辐射污染小知识及环境污染小知识,尽在我们倍领安全网!

核污染研究是什么专业的

核污染研究属于辐射防护与核污染专业,主要研究核辐射防护和核安全技术。

该专业涵盖了辐射监测、辐射防护、辐射安全评价、核废料处理及退役核设施处理等内容。

毕业生在环保、核电、安全、核工业等领域从事辐射防护和核环境治理工程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等工作,为核电站或环保部门等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主干课程包括核能与核技术理论、辐射物理、核辐射探测方法、辐射防护、电离辐射计量学、环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环境地球化学基础、核安全法规、放射生态学、核电子学与核仪器、辐射监测方法与仪器、核数据获取与处理、核反应和堆物理基础等。

这些课程不仅提供了核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原子物理学、核辐射探测学、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核工程原理、核技术应用、核信息获取处理等核心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辐射监测方面,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各种探测仪器和技术,对放射性物质进行检测,确保环境和人员的安全。

辐射防护是该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个人防护装备的设计与使用,以及辐射防护法规的学习。

辐射安全评价则要求学生掌握评估核设施及放射性物质对环境和公众健康潜在影响的方法。

对于核废料和退役核设施处理,学生将学习如何安全处置放射性废物,以及如何对退役的核设施进行安全拆除和清理。

在核安全法规方面,学生需要熟悉国际和国内的相关法规,确保核设施的安全运行。

放射生态学课程则关注辐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核电子学与核仪器课程教授学生如何设计和使用核辐射探测仪器,而辐射监测方法与仪器则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辐射监测技术。

核数据获取与处理课程则涉及如何从实验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支持核反应和堆物理基础的研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