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青少年时期是人个体走向成熟的黄金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暴风雨”时期。
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不仅服务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也适用于心理正常的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科教学应融合心理教育,教师应利用学科知识中的心理教育内容,自觉地应用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学科学习中的认识、情意和行动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以帮助学生实现最佳发展为宗旨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主流。
目前,全球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学校中设立心理卫生服务机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1993年,《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将学生心理素质列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准。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首次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尽管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目前的努力仍不足以满足中专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课题针对学校学生存在的价值观、意志力和青春期闭锁等问题,探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
通过研究,旨在解决学校心理教育专业人员短缺问题,为中专心理教育活动提供基本工作依据;促进教师深入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根据学科特点,探索适合的教学模式;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良好的适应能力、高效学习状态、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和健全的人格。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本课题以学科教学为依托,培养学生心理自我完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摸索适合各学科的教学模式,并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五、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研究假设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应深度融合,以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心理素质。
拟创新点包括探索各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方法和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交融的模式。
六、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研究思路涉及问卷调查、问题分析、对策制定、教学改进和学习提升。
研究方法包括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和案例研究法。
实施步骤包括学习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研究总结阶段,涵盖理论学习、教材研究、教学活动设计、问卷调查、常态课与研究课的组织、教学心得撰写和资料整理。
关于零食对中学生身体健康有哪些影响的实践报告?
中学生零食与健康的研究学校:晋江市英林中学学生:欧迁迁洪志扬指导教师:施清勇 一.课题的名称:中学生零食与健康的研究二.课题提出的背景:校园中刮起一股“零食风”,吃零食在儿童青少年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饮食行为。
有人认为吃零食可能引发龋齿、营养素摄入不足等健康问题,也有人提出零食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对于吃零食这种现象该如何看待呢?该不该让孩子吃零食呢?中学生应该如何选择和安排零食呢?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零食泛指非正餐时间所吃的各种食物。
世界各国儿童青少年几乎都有吃零食的习惯。
所以要积极引导,让儿童青少年学会选择营养相对均衡、全面的零食,使他们既能享受到吃零食的快乐,又能获得良好的营养。
四.课题研究过程、步骤(包括方案的提出、探究的过程)(一).到图书馆、上网查找收集有关零食与健康的资料在图书馆查找资料(1)在图书馆查找资料(2)(二).制作中学生零食与健康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和数据统计正在填写调查问卷中学生零食与健康调查问卷调查对象______调查时间_______1.一天三餐在什么时候会吃零食? □早餐 □中餐 □晚餐2.你喜欢吃什么?□蔬菜□水果 □面食□零食 □肉类3.在吃零食时是否注意到营养均衡?□是 □否4.你经常吃零食吗?□经常 □偶尔□没有5.你一天吃零食的消费是多少钱? □0元□1-5元 □5-10元□10元以上6.你在购买零食时会看保质期吗?□会□不会7.你吃了零食后还会想吃饭吗?□会□不会8.你是否有去吃街边小食? □没去过□时不时去□经常去 □很少去9.你认为零食不当会导致疾病吗? □一定会 □不会□可能会10.你觉得零食会影响生长发育吗? □会□不会□不清楚11.你一般隔多少时间去购买一次零食?□每天都去□两三天 □一个星期12.你会注意零食的原料和成分吗? □会 □不会13.你喜欢吃以下哪类零食?□糖类□薯片 □饼干□其他14.你认为小卖部卫生达到标准吗? □达到 □没有□不知道15.你有吃零食的习惯吗? □有 □没有□无所谓16.你喜欢到哪里购买零食? □小卖部□街边摊贩□大型超市□连锁店17.在购买零食时你比较注重以下哪方面内容?□质量□口味 □品牌□其他18.你能抵挡的住零食的诱惑吗?□还行□能 □完全不能19.你经常在课堂上吃过零食吗?□经常□偶尔□没有20.写出几个你经常吃的零食?__________________.初二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欧迁迁制2009年4月2日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 本研究小组通过各步骤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零食的了解不是很深,对零食造成的危害也不是很清楚。
这次我们共发出100份调查问卷,据统计,有53%的学生在中餐时吃零食,中餐对人体所补充的能量是一天中最高的,中餐不仅补充早上摄入不足的能量,也为下午贮存营养;有40%的学生认为吃零食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零食含有大量的防腐剂,色素等各种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有害的;有36%的学生每天都吃零食,有44%的学生两三天吃一次零食;有76%的学生喜欢吃糖类、薯片和饼干之类的零食。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同学们对零食造成的健康问题并不了解,也不重视。
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多了解零食与健康方面的知识,合理地安排和选择零食,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洪志扬统计)(三).访问英林中心卫生院医生洪天启(主任医师、医务科科长):正在访问洪天启主任(1)正在访问洪天启主任(2)访问满载而归1.问:校园中刮起一股“零食风”,对于这个潮流你有什么看法?答:这种风气当然不好,很有必要对这种风气进行纠正和教育,改变这种不良的风气。
2.问:你对中学生吃零食有什么建议?答:零食还是少吃为好。
零食对人来说只能当作一种应变的食品,如果学习工作累了,肚子饿时,是可以适当补充点零食,但是不能当作三餐来吃。
另外选择零食也要选一些对人体有帮助的营养食品,要卫生、检验合格的食品。
注意不能吃多,如果,如果有吃零食的毛病一定要改正。
零食吃多了,容易造成血糖过高,头脑昏昏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
3.问:介绍一下零食与健康的关系? 答:零食有许多是含有添加剂、色素的,对人体有害。
零食一般都缺乏营养素。
人体吸收不到营养,就会对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
另外也容易导致许多疾病,还有就是零食吃多了,影响正餐饮食,造成恶性循环。
4.问:你对中学生在健康饮食方面有什么建议?答:要合理饮食,营养要均衡,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多吃些蔬菜水果等膳食纤维。
5.问:现代中学生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其中营养不良,肥胖等问题更是受到关注的重点,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答:是的,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偏食,而营养过度会导致肥胖,而肥胖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等,应该加强科普教育,让学生家长们知道怎么才是合理健康的饮食。
五.课题的总结报告:在我国,近年来受西方饮食模式的影响,加之食品种类的增加与广告的宣传,儿童青少年吃零食的比例在逐渐增加。
其中,小学生常以冰棍、膨化食品、巧克力等作零食,中学生常吃的零食是冰激淋、糖果、酸奶等。
多项调查表明,零食所提供的能量可占儿童青少年全天膳食中总能量摄入的20%-30%,零食提供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一天营养摄入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同时,零食还可提供一定数量的微量元素,并使儿童得到一定的享受。
六.课题的后续探究设想:(一)加大宣传,提高学生的零食健康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食品营养和卫生习惯。
利用校园广播站进行广播宣传,在学校的宣传栏发出倡议书(二)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提取几种常见零食的真实组成成分,用真实的成分和准确的数据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如香肠浸出液对动物生活的影响。
【常用】幼儿健康午睡教育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本课题以提升幼儿健康午睡习惯培养方法为研究核心,旨在探索幼儿午睡期间的良好入睡方式、正确睡姿和快速安静入睡的习惯。
目标在于增进家长对幼儿午睡重要性的理解和支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提升教师组织管理能力。
午睡对幼儿身体发育、健康和学习状态有直接影响,但不少家长对此缺乏认识。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健康午睡教育方法”,并实验验证有效的教育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将幼儿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
午睡不仅有助于调节幼儿生理机能,还对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培养幼儿良好午睡习惯对身心健康极为有益,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研究意义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期,午睡有助于缓解上午的活动疲劳,促进食物消化,对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研究,可以提高幼儿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身体协调发展。
四、研究内容1. 创造适宜午睡环境及组织睡前活动。
2. 指导幼儿正确睡姿并应对不午睡行为。
3. 与家长沟通,将午睡习惯长期化。
五、研究目标及问题1. 目标:培养幼儿良好午睡习惯,提高家长理解和支持,转变教师观念,提升组织管理能力。
2. 问题:解决家长对午睡安排的误解,培养幼儿正确午睡姿势,提高教师管理能力。
六、研究方法1. 行动研究法: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循环进行。
2. 调查法:家长会、家长问卷,搜集信息反馈。
3. 案例研究法:总结经验,收集材料,整理归纳。
七、研究计划及时间安排1. 准备阶段:(日期)制定计划,整理资料,分析幼儿午睡情况,解决教师误区,思索方案。
2. 实施研究阶段:(日期)深入调查,准备充足,包括幼儿、家庭午睡情况分析,家长交流,创设午睡环境,睡前活动组织。
3. 成果总结阶段:(日期)整理资料,分析,归纳,撰写论文,申请成果鉴定。
八、预期成果1. 转变家长对幼儿午睡的认识,促进家园共育。
2. 提高教师午睡活动管理,纠正不良睡姿,提升午睡质量。
3. 完成研究论文《培养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方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