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安徽有哪些大型医药公司
安徽省汇聚了众多大型医药公司,它们在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使命是“科技解读生命,爱心成就健康”,专注于生物医药领域,涵盖从研究到销售的全过程。
合肥立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则是一家综合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医药企业,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曾多次获得行业奖项。
亿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做全球医药健康事业的专家”为己任,致力于医药产品的多元化开发。
安徽万邦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06年成立以来,凭借其研发实力和高质量的服务,赢得了多项荣誉。
合肥中科普瑞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生物医药技术的研究与转化,同时涉足体外诊断试剂和医疗器械的领域。
安徽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专注于生物医药产品的研发和销售,为员工提供了包括年终奖、员工旅游和定期体检在内的多项福利。
安徽国胜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则专注于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零售与批发,同样为员工提供了丰富的福利。
华益药业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致力于药品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五险一金、餐补和班车等福利。
安徽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则主要负责药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也涉足中药材的种植和收购。
通用生物(安徽)股份有限公司以基因组研究和基因技术应用为核心,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博纳西亚(合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为员工提供通讯补助、绩效奖金和全勤奖,并提供专业培训和良好的发展机会。
安徽贝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专注于药品的研发和生产,为员工提供通讯补贴、专业培训和节日福利。
安徽华人健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医药健康产业,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国药控股安徽有限公司则致力于药品的销售和配送,为员工提供带薪年假、周末双休和绩效奖金等福利。
这些公司在安徽省医药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推动了医药产业的发展,也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年薪70至130万元!多所985大学发布全球引才计划,瞄准40岁以下海外优青
近期,至少十所985大学发布全球引才计划,面向40岁以下海外优青,提供优厚待遇。
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提供80至130万元年薪,1700万元科研经费,250万元安家费,以及各种保障措施。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提供的待遇包括,A类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教授岗位,年薪超过80万,生活补助及安家费150-200万元,并提供户籍办理、配偶就业、医疗保健等11项人才便利服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直接聘为教授和博导,提供科研启动费200-600万元,年薪70万元和一次性生活补助50万元,还提供170平方米全新产权住房,安家费40万元。
西北工业大学软件学院直接聘为教授、博导,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年薪75万起,一次性奖励50万,提供200-6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安家费及货币化补贴200万元。
山东大学软件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提供直聘为教授、博导,年薪不低于70万,科研经费300-700万元,提供安家及住房补助250万元。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提供年薪85万元起步、330万元安家费、直聘正高等待遇。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电子科技大学衢州学院等高校,也向全球发布优青招募启事。
沈阳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台州学院、温州理工学院等高校,开出的条件同样优厚。
对应聘者的要求包括年龄在40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且在海外有连续工作经历,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成果,具有学术带头人潜力,全职在校工作等。
引才计划侧重理工科人才,尤其是计算机和软件领域。
安徽理工大学是911吗
安徽理工大学致力于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积极响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学校发起并成立了煤炭行业的“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
在“十三五”期间,学校承担了超过2300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230余项国家级项目,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基地与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每年科研经费平均达到2.2亿元。
研究成果显著,获得了31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状,1项中国专利奖,1项安徽省专利金奖,以及其他共计150项的教育部、安徽省及国家行业协会的科技成果奖励。
学校的科研成果还包括1400余件授权的国内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
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获得了“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
学校在科研平台建设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拥有包括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矿山智能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工业粉尘防控与职业安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内的46个省部级以上研究创新平台。
学校秉持开放办学理念,与地方政府、国有企业、知名高校等150余个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推进了科研项目的合作与实施。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学校还成立了多个研究机构,如环境友好材料与职业健康研究院(芜湖)、能源革命工程技术研究院(晋城)、高等研究院(合肥)等。
学校积极参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作为安徽省能源研究院的承建单位之一,负责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方向的研究工作。
同时,学校还参与了大健康研究院的建设,负责职业医学与健康联合研究中心的筹建工作,并参与了人工智能研究院和环境研究院的建设。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