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钟南山最新判断:预计明年上半年能恢复到疫情前生活状态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正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
12月9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与团队两名成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黎毅敏、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杨子峰教授在广州接受记者采访。
钟南山等人接受采访在采访中,钟南山回答了病毒致病力与演化趋势、疫苗接种安全性与有效性、新冠后遗症、感染峰值何时到来等热点话题。
钟南山表示,当前预防重心要从预防感染转到预防重症,加强新冠疫苗接种是下一步关键。
根据团队模型测算,预计广州第一波感染峰值可能会在明年一月中上旬到二月中期到来,三月份中上旬进入平稳阶段,乐观估计在明年上半年可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状态。
钟南山以下是钟南山及团队专家在接受采访时给出的九个判断。
1.感染后99%不是重症钟南山表示,回顾新冠疫情三年,在奥密克戎毒株出现前,我国累计感染新冠人数在10万人左右,病死率为4.65%。
奥密克戎进入中国后,特别是9月份以来,通过对广州、成都等大城市的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目前重症率不到1%,病死率不到0.1%,从这一点说明,奥密克戎的致病力明显下降。
“感染奥密克戎后,99%都不是重症。
”钟南山说,大多数能在5-7天内好转,“不要觉得得了新冠就很害怕,更不应该歧视感染者。
”2.无症状感染不是疾病究竟无症状属不属于疾病?钟南山认为,“从医学的角度来看,突发性急性传染病,假如没有症状的话,应该说是不算病。
”此外他认为,未来,可能会将新冠病毒感染定义为一种新冠上呼吸道感染。
3.病毒进化毒力趋弱的概率大钟南山说,自己曾与病原学专家谈论,他们认为新冠病毒未来的进化趋势,毒力大概率会减弱,“没有人说一定会减弱,但我们要遵循最普遍规律去思考问题和决策。
”他补充,以目前在新加坡流行的XBB.1亚型变异毒株为例,它的传染力更强,但致病力更弱,死亡率是普通季节性流感的62%。
4.奥密克戎极少造成肺炎,重症也不等于危及生命黎毅敏表示,本轮广州疫情中,真正由新冠病毒引致的的重症病人比例并不多,而且主要表现在基础病加重,目前由奥密克戎感染造成肺炎非常罕见。
黎毅敏说,新冠肺炎重症病例是指感染者需要吸氧,或者是需要加强观察,跟普通人理解的“病重了”甚至是“病危了”不是一样的概念,“重症及危重症,可能会危及生命,但我们会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患者由普通型或重症向危重症转化的风险。
”黎毅敏5.国产疫苗预防重症效果与进口疫苗无差别钟南山说,除了做过器官移植手术,患有严重风湿病、心力衰竭、肿瘤等疾病外,即使是患有基础疾病在稳定期的老年人都可以接种疫苗。
钟南山认为,相比于进口疫苗,国产疫苗虽然预防感染效果稍差一些,但副作用更小,安全性更好,而且研究表明,在接种三剂疫苗后,不管是从实验室指标还是真实世界的数据,预防重症的效果都差不多。
“对于老年人来说,最关键的是不要得重症。
接种疫苗,特别是接种了全程疫苗,对老年人预防重症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6.后遗症更多是一种主观感受钟南山说,医学上对于后遗症有严格的定义,指的是疾病造成的损害终身存在。
比如脊髓灰质炎,即使好了也会有小儿麻痹症,现在一些所谓新冠后遗症更是一种主观感受,比如全身疲劳和脑雾等,主要是因为精神心理影响导致的。
他指出,“我们不能叫它后遗症,目前还没看到新冠肺炎特别明显的对器官引起长期功能不全的案例。
”7.预计明年上半年能恢复到疫情前生活状态钟南山团队成员杨子峰表示,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特点以及我国疫苗接种现状,并参考香港地区与日本等地的情况综合研判,广州感染峰值可能会在明年1月中上旬到2月中期到来,“随着我们采取一系列非药物干预等压峰措施,预计在3月中上旬会进入一个平稳阶段。
”杨子峰“刚刚有人问我,什么时候能恢复到2019年以前的状态?我的看法是在明年上半年,3月份后,我不敢保证,但看趋势应该是差不多这个时候。
”钟南山说。
8.不相信会发生大规模死亡病例此前有人以香港疫情的死亡率推算全国或有几十万人死亡,钟南山认为这一假设不恰当,“不相信会出现这种情况。
”钟南山分析,今年香港疫情暴发时,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疫苗接种率不超过20%,但现在内地的疫苗接种情况比香港5月前好多了。
截至12月8日,60岁以上老人的加强针接种率已经到了68.86%,“虽然还不够,但比香港当时好很多。
”钟南山9.重复感染在一段时间内大概率不会发生钟南山院士及合作团队对2021年广州医科大学收治的158例感染了德尔塔毒株的本土感染者及679例境外输入感染者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复阳的新冠感染者没有传染风险,临床症状也没有加重,无需接受住院治疗。
钟南山介绍,卡塔尔的研究显示,感染了奥密克戎后,不管有无症状,有78%的人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不会重复感染奥密克戎。
同时,丹麦开展的一份样本量为数万人的研究表明,只要得过一次奥密克戎,98%的人就能避免第二次奥密克戎的感染。
“从这个意义来说,得了奥密克戎相当于是接种了一个疫苗。
”钟南山强调,“当然,这不是鼓励大家去感染奥密克戎。
”钟南山等人接受采访【记者】黄锦辉刘珊【图片】徐昊
合作、创新,共谋新旅程|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杨子峰团队到访海尔施基因
2024年1月8日,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杨子峰副院长与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邓小燕副院长一行,访问海尔施基因进行交流。
海尔施基因董事长兼CEO余丁先生、CTO吴勇博士、临床检验事业部总经理胡文韬先生、临床检验事业部副总经理兼市场部总监鲍志伟Jerry先生迎接。
海尔施基因CTO吴勇博士分享了呼吸道产品管线布局及战略规划,强调未来会持续输出应用于不同场景的产品,以满足临床需求,科研产品亦为重点开发方向。
吴勇博士感谢呼研院团队的支持,并预示将有良好合作。
杨子峰教授介绍呼研院工作和未来发展方向,就呼吸道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出建议,并明确双方合作方向。
杨教授期待与海尔施基因在更多领域合作,实现产品二次开发,拓宽应用范围,服务更多患者。
当前,我国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流行频繁,临床医生与医疗机构面临巨大挑战。
高效精准检测病原体能节省医疗资源,减少抗生素滥用,为患者带来便利。
科研机构和企业需对产品迭代和应用拓展提出新想法,以普惠更多患者。
宁波海尔施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GT)是一家专注于医学检验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业务涵盖临床检验、法庭科学两大领域,以“让社会更安全,让生活更健康”为使命,为医疗机构、第三方检验、疾控中心等提供全面的医学检验应用解决方案。
同时,为公共安全行业提供DNA检测产品、质谱分析产品等完整技术解决方案。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自1971年成立以来,致力于呼吸疾病研究,成为国内最早的呼吸疾病研究机构之一。
从2003年抗击非典开始,呼研院在救治各类流感重症患者过程中展现实力,践行服务社会的承诺。
连花清瘟对新型冠状病毒是否有效?
连花清瘟胶囊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媒体说明会上,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河北省药学会联合发布了一系列研究结果。
然而,公众对“连花清瘟对奥密克戎有效”、“体外实验结果发布”、“对新冠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报道产生质疑,认为体外实验不能直接证明药物在人体内的疗效。
体外实验只能作为初步筛选,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三期临床试验来证明。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发布的体外实验声称结果已发布,但并未找到相关公开研究论文或数据。
相比之下,钟南山院士团队过去的研究数据显示,连花清瘟对新冠病毒原毒株的半数抑制浓度为411.2μg/ml,远高于其他潜在抗新冠病毒药物的浓度。
如果按照胶囊每粒0.35克计算,每天需要服用128粒至2185粒之间,而连花清瘟胶囊说明书建议每天3次,每次4粒,共计12粒,实际剂量要求远超推荐。
这表明连花清瘟对新冠病毒治疗价值有限。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袁雅冬教授公布的研究成果显示,连花清瘟胶囊对新冠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预防效果较好。
研究选取1976例与新冠肺炎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的受试者,分为连花清瘟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连花清瘟治疗组核酸检测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然而,这一研究质量较低,未采用随机分组和双盲设计,可能受到主观偏倚和研究者干扰的影响。
河北省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团队进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认为连花清瘟可有效治疗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改善发热、乏力、咳嗽症状,缩短症状持续时间,提高肺部CT好转比例、临床治愈率,降低转重症率。
然而,研究结果表明,连花清瘟在客观结果上,如核酸转阴率、转阴时间、转重症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这表明连花清瘟可能无法有效抗新冠病毒。
尽管改善症状的研究结果显示连花清瘟可能有效,但这些结果存在主观研究结果与客观结果的差异,且未采用双盲设计,容易受到安慰剂效应和研究者主观偏好的影响。
因此,连花清瘟在抗新冠病毒方面的疗效仍需进一步验证。
连花清瘟在抗新冠病毒方面的宣传与研究结果不符,这表明需要更多像样的临床试验来证实其疗效。
未来的研究应避免出现高明研究反而证明连花清瘟没有抗新冠病毒作用的情况,从而为公众提供准确的医疗信息。
综上所述,连花清瘟胶囊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性存在争议,其有效性需通过更严格的临床试验来验证。
公众应谨慎对待相关报道,并等待更多科学证据支持其疗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