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2022年健康行业影响有多大
2022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数字大健康市目前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契机。
数字大健康市场作为传统大健康市场的辅助已获政府及中国医疗服务用户广泛认可。
疫数字大健康市场主要包括数字零售药房、在线诊疗、在线消费医疗及医疗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中国数字大健康市场规模由2016年1100亿元增至2020年307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3%,预计2022年中国数字大健康市场规模将达到6152亿元。
未来发展趋势1.数字药房的渗透率增加数字化趋势重塑了传统医药零售市场而提供数字大健康产品及服务,使不同类型的数字药房蓬勃发展,满足消费者对获得快速配送、准备妥帖、7x24小时服务、个性化定制且对用户友好的隐私保护的医疗健康产品及服务的需求。
数字药房主要以两种商业模式运营,包括电子商务及即时到家数字药房服务。
2.医务人员及线下医疗机构通过数字化赋能更多医务人员及线下医疗机构将通过在线渠道及平台提供医疗健康产品及服务,进一步促使消费者转向网上产品及服务。
3.推进在线慢病与健康管理随着医院及医疗机构深入合作,慢病与健康管理在线平台有望提高治疗效率。
在线平台赋能医生,使医生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患者基础,让彼等能够有效跟进管理患者,方便与患者沟通。
未来发展前景1.政策支持产业发展近年来中国出台数字大健康行业的利好政策,影响及重塑中国数字大健康市场。
在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下,消费者对在线诊疗和数字零售药房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而5G网络等新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可复制的5G智慧医疗新产品的培育。
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动医疗数字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卫生和福利委员会在2021年8月公布了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名单,涵盖了在线诊疗、在线治疗和在线医疗管理等多个方向。
2.数字医疗服务需求增加近年来,中国活跃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增长,同时,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及时间,导致彼等更愿意为方便且专业的数字医疗服务付费。
与此同时,中国相对稀缺且分布不均的医疗资源亦需要方便且便捷的医疗服务解决方案,如远程提供医疗服务。
3.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大大改变大健康行业提供传统服务的方式。
人工智能技术及大数据支持分级诊断系统,而物联网及5G则在监测、预防、诊断及术后护理方面创新健康管理方法。
技术进步正提高中国医疗行业的效率及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形成新商业模式。
女性健康市场现状分析
女性健康市场现状分析如下:女性健康市场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随着全球范围内女性地位的提升和消费能力的增强,女性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从而推动了女性健康市场的快速增长。
从市场规模来看,女性健康市场的潜力巨大。
据统计,全球女性健康整体市场规模在逐年攀升,预计未来几年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这一增长趋势背后,反映了女性对于健康需求的日益旺盛,以及社会对于女性健康重要性的认知提升。
在中国,女性健康市场同样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庞大的女性人口基数为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女性对于健康管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女性健康市场的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多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日益提高,女性健康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涵盖了妇科炎症、生殖健康、心理健康、营养补充等多个方面。
例如,针对妇科炎症,市场上涌现出众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产品和护理方案;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专业机构和心理咨询服务提供商为女性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支持。
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涌现,不仅满足了女性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也推动了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和专业化发展。
同时,女性健康市场的消费趋势也在发生变化。
现代女性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健康解决方案,倾向于选择符合自己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健康产品和服务。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女性获取健康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和便捷,这也使得她们在健康消费决策中更加自主和理性。
综上所述,女性健康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随着女性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女性健康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并为相关行业和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现在做大健康行业市场前景如何?
大健康产业全景图
大健康即围绕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对生命实施全程、全面、全要素的呵护,既追求个体生理、身体健康,也追求心理、精神等各方面健康。
而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前提,就是转变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即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治—养”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此,除了应继续发展以医疗器械为主、以药品为主的医疗医药工业,还应加快发展以保健食品、药妆、功能性日用品等为主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疾病康复等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目前我国大健康产业五大基本产业群体:医药产业、医疗产业、健康养老、健康管理服务、保健品产业。
五大产业群体发展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大健康产业主要以医药产业和健康养老为主,二者2019年市场规模分别分别占比50.04%和33.04%。
老龄化加重,大健康行业任重道远
对于整个大健康行业而言,行业的核心驱动力来源于随着中国人口老年化,医保支出增加,其次为政策驱动,然后就是行业研发能力不断增强。
其背后的核心逻辑都是经济的增加,人口老龄化加深导致国家医保支出增加,从而带来行业的整体发展。
而根据目前的数据来看,联合国规定: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以上或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10%的属老年型国家或地区。
我国从2000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从65岁以上老年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变化来看,呈逐年上升趋势。
我国自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测算,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有1.8亿,约占总人口的13%;
2025年“十四五”规划完成时,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2.1亿,占总人口数的约15%;如果以60岁及以上作为划定老年人口的标准,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到2050年时将有接近5亿老年人。
2010年至2040年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速增长期,预计到2027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将超过3亿人,2044年将达到4亿人。
在未来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老年人口将一直呈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
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
考虑到70年代末,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的加大,预计到2040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达到顶峰之后,老龄化进程进入减速期。
人口老龄化加速,长期利好医药板块。
从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率来看,老年人的患病率高达64.5%,而且多数疾病疗程长,预后差,费用大;从老年人药品消费比例来临,老年人的药品消费占据药品市场消费的50%以上。
因此,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势必带动药品的需求量。
医养结合将成为最大的大健康领域
医药产业制药基础涉及原材料、中间体与原料药三大方面。
其中,医药原材料涉及的产品类型丰富,包括基础化工材料、动植物材料、药用辅料及不同类型的包装材料;原料药主要包括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和专利药原料药。
医药研发与制造是医药产业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其中,医药研发主体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医药研发公司;因从狭义上看,医药行业仅包括医药产品的生产环节,所以本文将医药制造细分为生物药品制造、化学药品制造、中药制品制造、兽用药品制造、基因工程药物制造及疫苗制造和其它药品制造。
医药流通是连接医药制造企业和终端消费者(包括医院药房和社会零售药房)的桥梁,其中医药物流的冷链物流技术是流通环节较为重要的部分。
养老产业链长,涉及行业多,其顺利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社区、家庭等多方面力量通力合作。近年来,政府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如购买服务、场地支持等加大对相关技术企业以及智能养老产品、服务的支持力度;
同时,通过服务外包等多种方式与服务中介机构、大数据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各种养老供给主体的专业优势,进行协同创新。
养老的服务链上游有智能设备、养老平台、护工培训、养老金融、家政服务、文化生活等,其中智能设备和养老平台是最大区别于传统养老的部分。
政策成为大健康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政府层面,国家重视以人为本,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新医改方案和“健康中国2030”的健康发展战略。
这一政策可谓将“健康强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未来政府医疗健康投入将持续增加。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3年8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随后,国务院于2013年9月公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中国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大健康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进行全面部署;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为推行智慧医疗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19年7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了三方面共15个专项行动。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纲要》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
市场规模有望破十万亿
随着国家对大健康产业支持、引导政策力度的加大,以及企业的加速布局,近年来,我国大健康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由2010年的亿元上升至2018年亿元,增长了3.5倍。
2019年我国对于大健康产业政策频发,不仅明确了健康中国的实施方向和路径,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预将健康理念融入所有政策中。
根据Frost Sullivan数据,2019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已经超过8万亿元,达到亿元。
根据2016年10月国家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大健康产值规模有望占到GDP的10%以上,当破十万亿元。
2030年达到16万亿元,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国货大健康品牌占据市场头部地位
大健康产品领域中,专注于医疗器械领域的鱼跃和传统国药老字号的同仁堂占据着TOP2位置。
数字技术改变大健康行业
大数据、云存储及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进步和可及性已从本质上改变提供健康产品及服务的方式。
数字大健康市场主要包括在线零售药房、在线问诊、线上消费医疗健康及数字医疗健康基础设施等。
目前,中国医疗健康行业仍处于数字化初期阶段。
2019年,中国仅有2.4%的药品通过院外在线零售药房分销。
同样,2019年,就中国门诊量而言,在线问诊占总咨询量的6.0%。
此外,2019年,中国数字化大健康市场规模为2180亿元,大健康市场的数字化比例占中国医疗健康支出总额的3.3%。
2019年在数字化大健康市场中,在线零售药房和数字化健康基础设施市场为主要力量,二者的市场规模分别为2180亿元和1050亿元,占比分别为48.17%和27.98%。
多因素促进数字大健康市场发展
医疗健康市场的改变,为数字化大健康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扩大处方药外流。
处方外流是医疗健康行业的一个重要新趋势。
院外销售规模逐年增大。
2019年中国医药市场院外线下销售和院外线上销售的规模分别达到4810亿元和390亿元。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