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包括哪五类?
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主要涵盖以下五类:1. 社会环境:这包括支持性社会网络,无迫害、无暴力、有安全感的环境,以及团结合作、愉快的工作环境。
2. 经济环境:指有满意的工作和充足的收入。
3. 文化环境: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舞蹈、音乐、艺术自由表达,并且无种族主义、无色情等。
4. 政治环境:这包括社会公正的体制以及人人能参与政策的制订。
5. 物质环境:这包括舒适的住房、无污染的环境、清洁的供水和食物以及安全方便的道路和交通。
以上这些方面的环境建设对于提供健康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当前健康环境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我国正面临深化医改的多重挑战,其中包括:1. 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巨大,他们对医疗和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
这不仅对医疗服务供给构成压力,也对医改提出了新的要求。
2. 新型城镇化的挑战: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这要求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供给与社会治理同步优化,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健康需求。
3. 疾病谱变化的挑战:我国慢性病患者数量超过2.6亿,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数的86.6%,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
这要求医改更加注重慢性病预防和治疗。
4. 全球化的挑战:全球化带来了新发和突发传染病的威胁,对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新的挑战。
这要求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能力。
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已确定基本医保参保率要稳定在95%以上,并推进了一系列医改措施,包括提高医保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改进个人账户、探索门诊费用统筹、推动医保合并实施等。
同时,改革医保管理和支付方式,加快实现全国医保联网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此外,我国还致力于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包括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升健康信息服务能力和大数据应用能力,以及加快医学科技创新。
这些措施旨在应对医改面临的新挑战,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中国健康保险发展现状
1、政策环境:政策监管升级促进行业逐步规范,同时鼓励创新
从发挥功能和作用方面看,健康保险已成为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险业服务民生的重要领域。
随着《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我国健康保险发展迎来全面规范化健康创新发展。
自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保险行业监管升级。
政策密集发布,对保险行业的产品设置、销售环节、运营监管等方面进行严格监管,推动保险公司创新。
并充分运用新理念、新思维、新技术,积极探索新产品、新渠道、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的保险业发展新业态、新动力。
2、经济环境:国民经济水平提升带动需求升级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也逐步提高。
2013-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发生了平稳、快速的增长。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
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居民对健康险的需求向多样化、个性化转变,如提高就诊体验、优化医疗质量等。
3、社会环境:深度老龄化社会将至,健康保险需求增长
近年来我国15-64岁人口占比持续下降,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逐年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老年人对于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服务的刚性需求日益增加。
对慢性病人来说,长期检查、配药等造成的直接疾病负担以及由于慢性病而造成的失能等间接的疾病负担也居高不下,仅仅依靠社会医疗保障的支持还是难以逃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态,这种情况在农村居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而在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慢性病患病人群的数量将越来越多。
因此,我国商业保险公司可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开发出适合这部分人群的健康保险产品特别是疾病相关险种,行业前景广阔。
4、技术环境:技术逐步成熟,为健康险行业的创新奠定基础
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成熟,新兴技术正逐步渗透到健康险业务流程与各类场景中。
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营销销售、核保理赔、医疗健康服务各环节中,为健康险行业创新提供支持。
然而,各技术在不同环节的应用仍在不断探索。
其中,云计算作为基础技术与健康险结合较深,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次之,与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的结合尚在早期。
5、健康保险行业背景环境利好,未来发展可期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