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什么是亚健康状态?
大多数人都是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有癌症和肿瘤的因子,一旦这些因子遭受到一些外界的影响,我们身体的免疫力又特别的低,这时候就可能爆发肿瘤和癌症。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才能使我们身体里面的有益的因子和外界的因子相平衡,才能够不生病。
1、全民都是亚健康状态以前人们总是谈癌色变,但是后来专家说我们全民都是亚健康状态。
肿瘤每个人的身体里面都会有的,如果我们控制好,就会把肿瘤压制到最低点,那么我们的身体就会处于一个相对平衡健康的状态。
如果恰巧这时候我们的工作压力过大,情绪又不稳定,就很有可能让癌症的因子入侵我们的身体,激发我们这个亚健康状态,生病也就是常态了。
所以不做情绪的奴隶,这一点至关重要,学会适当的释放压力,让我们不做压力的奴隶,好好的爱自己,且行且珍惜,把这一天好好的当成最后一天去过。
2、亚健康状态需要我们每天都锻炼身体有的人特别的喜欢宅,在屋子里就不愿意出去了,这样的行为是特别的不好的。
因为生命就在于运动,健康也来源于运动。
你一点体育锻炼都没有,你的运动就是为零,那么你的身体根本就不能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
得病,只是早晚的问题,不给健康做投资,就等于在身体里埋下了一个定时炸弹,难道说这样的身体你不害怕吗?亚健康状态还和我们的饮食,作息时间等等都有关系,如果我们调整不好,这一切那么就会给我们未来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困惑。
生活不容易,谁不希望身体是健健康康的?谁愿意让自己的身体常处于一个亚健康的状态啊?
什么是卫生费用
卫生费用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卫生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为保护人群健康直接和间接消耗的社会资源,包括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以货币来计量;狭义的卫生费用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全社会为提供卫生服务而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
通常所指的卫生费用是指狭义的卫生费用,是卫生费用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政府卫生投入、社会卫生投入、个人卫生投入,而不只是我们通常以为的个人现金卫生之部分。
卫生费用的分类卫生费用可分为直接卫生费用和间接卫生费用两类。
直接卫生费用指利用卫生服务而支付的费用,包括病人看病支付的各种服务费、化验费、药费及材料费等;间接卫生费用包括因病误工的工资、车旅费、营养费、照顾患者的误工工资等。
间接费用不是卫生费用研究的重点,但在进行费用效益分析时,为了全面衡量因病伤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必须全面计算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才能对卫生服务的投入与产出作出全面的评价。
从卫生服务角度,还可将卫生费用分为医疗服务费、卫生防疫费、妇幼卫生费、医学教育费及科学研究费等。
卫生费用的影响因素1.人口因素一是人口数的增加。
Freeland等指出,1970—1978年医疗费用增长的6%是由于人口的增长。
中国卫生总费用课题组的研究表明,我国在1978~1994年的16年间,年均卫生费用增长速度为17.96%, 年均人口增长连度为1.38%。
由于人口增长带来7.68%的卫生总费用增长。
二是人口老龄化。
据日本官方对1991年卫生费用的分析, 在总共5.9%的费用增长内,由于人口老龄化引起了31.5%的费用上涨。
我国学者刘兴柱研究表明, 我国1978~1985年和1985~1989年间的卫生费用上涨中老龄化的作用分别为4.5%和6 4%。
2.通胀因素由于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物价普遍上涨,从而导致了能源、运输材料及其他卫生用品价格的上扬,加速了卫生费用的上涨,各国的研究均证实了这一点。
我国自1978年以来,通货膨胀对人均卫生费用增长有明显影喃.GDP价格指数每增加1%,将导致人均卫生费用上涨2.07%,且影响程度越来越高。
3.疾病因素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影响,疾病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吸毒、精神疾患及其他由于病因不明和防治困难的慢性病在疾病谱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成为卫生费用上涨的重要因素。
一项由美国国家公共服务研究所做的调查揭示:1993年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为800亿美元,损伤的费用为690亿美元, 癌症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含肾病)分别达到490亿美元。
英国用于冠心病的费用每年达5亿英镑。
4.科技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新技术、新设备广泛应用,促使卫生费用的增长。
5.药品因素从卫生费用的结构上看, 发达国家药品费用占卫生费用的比例大致在10%~20%之间。
我国1993年达到50%左右,新药品的应甩(甚至一定程度上的滥用与浪费), 是影响卫生费用增长的又一重要固素。
6.医疗服务因素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医疗机构及从业人员显著增加,为社会提供的医疗服务越来越多(甚至有诱导医疗消费需求问题),这必然促使卫生费用的增长。
7.其他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健康意识、健康投资意识及卫生保健需求大大增强;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不尽完善;政府的卫生政策及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都是影响卫生费用增长的因素。
参考文献1.0 1.1 第八章 卫生服务研究.社会医学.德州学院精品课程周绿林.卫生费用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中国卫生经济,1998(12)
社会医学整理-第九章 卫生服务研究
卫生服务研究主要关注卫生系统为一定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卫生服务的过程。
研究的三大核心问题包括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公平性、控制医药费用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改进卫生服务质量以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研究目的旨在通过科学合理地组织卫生事业,满足广大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其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卫生状况。
我国卫生服务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包括上海县卫生服务研究经验的迅速推广、研究范围和内容的进一步拓展、卫生服务调查研究方法的发展,以及多学科融合参与卫生服务研究格局的形成。
研究分类涵盖了卫生系统研究、卫生工作研究、防治效果研究和行为医学研究等,内容涉及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人群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的评价、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以及卫生服务效果评价。
卫生服务研究的方法侧重于比较分析,重点研究卫生服务需要、卫生资源供给、卫生服务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利用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这为各级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了合理配置、有效使用卫生资源,科学组织卫生服务,制定卫生工作方针、计划、策略、政策的指导原则、基本程序和工作方法的依据。
在卫生服务研究中,居民的医疗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卫生服务需要主要取决于居民的健康状况,包括个人察觉到的需要和由医疗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
卫生服务需求则由需要转化而来,受经济和价值观念影响。
卫生服务利用则是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受到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制约。
为了改善广大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能力和公平性,需要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建立适宜的健康保健制度、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控制医疗卫生服务价格、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杜绝不良的就医和行医行为、开展公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等,使人们合理的卫生服务需要能更多地转化为需求。
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指标的应用,以及影响其因素的研究,为卫生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卫生服务费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人均卫生费用、政府财政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百分比、卫生事业占财政支出百分比、卫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门诊和住院费用构成,以及医疗、预防保健的比例等。
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模式将人群健康需要、卫生服务利用和卫生资源联系起来,形成8种组合,以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服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为制定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