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论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 大一心理健康论文1500
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心育课程、心育活动、学科渗透、心理咨询与辅导以及优化教育环境等有关心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和心理机能健康发展的一类教育活动。
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神秘。
通常所说的学习指导、智力训练、能力培养、情感教育、人格教育、生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性培养、择业辅导、性心理卫生教育等,均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都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然而,我们不应简单地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待心理健康教育。
在现代教育视野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理念、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服务、也是一种技术,它有其自身的特质。
因此,在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活动 传统教育(如凯洛夫的教育学)在很大程度上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本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实实在在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为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学生是自己认识、成长和发展的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布鲁纳语)。
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是一种真正体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教育。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发展为理念的教育活动 教育是为了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理念一是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展(全体发展);三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人发展);四是坚信每一个学生都会发展,都有发展的潜力,因而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其中,潜能开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
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就是立足学生心理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语),凭借人类有机体都有的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罗杰斯语),创造出学生新的心理发展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断达到最佳水平。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具有自身“范式”的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是我国学校新兴的一项教育活动,但它有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现自身规律的教育模式,即以教育者的心理健康为前提、以全体为对象、以成长为中心、以发展为重点、以活动为载体、以尊重为基础、以自助为目的以及在个别辅导中应特别遵循保密性原则等一系列富有“个性化”的原则构成的“范式”。
这一“范式”既是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念和精神实质的体现,也是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
换言之,这一“范式”中的每一“环节”都称得上是一条重要的原则,都构成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建立在新型人际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活动 与传统教育相比,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倡导并强调师生间的合作式、民主式的人际关系。
这种人际关系的特点是师生间的真诚、亲密、尊重、理解、信任和支持。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助过程,教师应多持移情性学生观,多持非批评性态度,切忌以命令或教训的方式对待学生,应更多地扮演学生的朋友、“参谋”乃至“同伙”的角色。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开放自我,从而接纳教育与辅导。
在教育(辅导)过程中,教师只是协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代替学生解决问题。
同时,还要重视同伴间的互相作用、彼此交流和共同发展。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的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含义就是“助人自助”,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
作为受助者,他(她)得到别人(教师、家长、同学等)的帮助和教益;作为助人者,他(她)可以用自己的思想与行动去帮助别人(主要是同年龄群体中的人)。
从纵向上看,学生先是受助者,后成为助人者;从横向上看,学生要同时扮演受助者和助人者两种角色。
但不论是纵向还是横向,心理健康教育最终的和最重要的目的乃是实现学生自己帮助自己。
因此,教育者一要摆正自己作为“协助者”的位置,不以“万事通”的态度代替学生解决问题;二要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良好的集体氛围,调动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将他们在“他助”与“互助”过程中学到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人生技能,从而实现“自助”,进而达到自我完善与发展。
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服务性的教育活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服务。
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特定的服务内容。
从学校心育自身的功能来看,它既要直接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如“鉴别”、“资讯”、“咨商”、“咨询”、“定向”、“安置”、“延续”、“研究”(台湾学者赖保祯语)等,也要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服务。
从学校心育的延伸功能来看,它还要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其改革服务,为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服务,为家庭教育服务,甚至要为社区教育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与协助。
显然,就后一种功能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不仅是一种理念渗透,它同时也是一种技术上的支持。
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具有独特目标的教育活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其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但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又不同于学校其他工作,它直接指向学生的心理健康,因而其目标还是有其独特之处的。
它既要针对少数已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具体的心理咨询乃至心理治疗(矫治性目标),也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提供“防患于未然”的心理辅导(预防性目标),更要在学生当前的心理发展水平上,发展学生更成熟、更丰富、更健全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生活(发展性目标)。
换言之,心理健康教育既要让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恢复正常,又要促进大多数正常学生有更好的发展。
而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个人目标和社会目标是需要兼顾的。
8.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需要专业化技能的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知识技能的运用。
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除了需要一般的教育技能外,还需要掌握特殊的专业技能。
如在咨询过程中,辅导人员就需要运用专注、接纳、倾听、同感等精妙的专业技能;而角色扮演、心理剧、系统脱敏等,更是一些专业化的技术。
可以说,这些专业技能与技术是传统教育方法的提升,有些甚至是传统教育技能中所没有的。
正因为如此,这种专业化技能不仅成为传统教育技能有力的补充,而且也能为传统的教育技能带来某种“革命”。
当然,教师掌握这种专门的技能与技术也就成了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之一。
最后还有必要指出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其他几种助人活动之间,存在着既区别又联系甚至相互交叉的关系。
我们可以把这几种助人活动看作是一个连续体中的不同阶段。
从服务对象上看,教育、辅导以正常学生为主;咨询以有轻、中度个人问题的正常人为主;治疗则主要面对有心理疾患的人。
从功能上讲,教育、辅导重在发展和预防;治疗则重在矫治与重建。
从方式、方法上看,教育常采取团体形式,咨询与治疗一般是个别进行的,辅导则既可以是团体的也可以是个别的。
另外,从时间上讲,教育是终身的,辅导伴随着教育过程,而咨询、治疗一般总有一定的时间界限。
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大”的概念,它可以涵盖辅导、咨询等其他助人活动,但这又是相对的,因为辅导、咨询活动中也含有“教育”的因素,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交叉或重叠关系。
正确理解这几种助人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进一步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无疑也是十分必要的。
开展健康指导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开展健康指导的首要任务是评估居民的健康需求。
这涉及到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了解他们的健康需求和问题。
这一步骤是健康指导工作的基础,因为它能确定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和问题,以及可能需要采取的干预措施。
评估健康需求通常包括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了解社区居民的疾病发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健康行为和健康服务的使用情况。
这可以帮助确定居民的健康需求,包括对预防、治疗和管理的需求。
在收集和分析数据后,接下来需要将数据转化为对健康需求的清晰描述,这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指导策略。
例如,如果评估结果显示社区居民的肥胖率较高,那么健康指导工作可能包括提供饮食和运动方面的建议,以及支持建立健康的社区环境。
健康指导的实质:
1、提供健康信息
健康指导者向个人和群体提供关于健康的知识和信息,包括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促进健康决策
健康指导者通过帮助个人和群体理解健康信息,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知识,促进他们做出有益于健康的决策。
3、提供技能和支持
健康指导不仅提供知识,还提供必要的技能和支持,帮助个人和群体实践健康的饮食、运动、休息等生活方式。
健康指导不仅关注个体,还关注个体所处的环境。
通过改善外部环境,如提供安全的运动设施、建设健康的食品环境等,促进个体实践健康行为。
4、长期支持和监督
健康指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支持和监督。
指导者与个人或群体建立信任关系,并提供持续的支持,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健康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健康指导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提供指导,还与个人或群体建立合作关系,提供长期的支持和监督。
开展健康指导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1. 评估居民的健康需求 - 需要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了解他们的健康需求和问题。
- 这一步骤是健康指导工作的基础,因为它能确定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和问题,以及可能需要采取的干预措施。
- 评估健康需求通常包括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了解社区居民的疾病发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健康行为和健康服务的使用情况。
2. 描述和确定健康需求 - 在收集和分析数据后,需要将数据转化为对健康需求的清晰描述。
- 这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指导策略。
3. 健康指导的实质 - 提供健康信息:向个人和群体提供关于健康的知识和信息。
- 促进健康决策:帮助个人和群体理解健康信息,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知识,促进他们做出有益于健康的决策。
- 提供技能和支持:提供必要的技能和支持,帮助个人和群体实践健康的饮食、运动、休息等生活方式。
- 关注环境改善:改善外部环境,如提供安全的运动设施、建立健康的食品环境等,促进个体实践健康行为。
- 长期支持和监督:建立信任关系,并提供持续的支持,鼓励个人或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健康行为。
通过这些步骤和任务,健康指导能够有效地提升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