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健康促进的定义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指运用行政的或组织的手段,广泛协调社会各相关部门以及社区、家庭和个人,使其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战略。
基本上包含了以下主要内容:①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针对某些疾病或者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②健康促进主要是直接作用于影响健康的病因或危险因素的活动或行动;③健康促进不仅作用于卫生领域,还作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健康促进指导下的疾病控制已非单纯的医疗卫生服务,而应采取多部门多学科多专业的广泛合作;④健康促进特别强调个体与组织的有效和积极的参与。
我们认为,健康促进是指健康教育以及能促使行为与环境改变的政策、法规、组织的结合体,是影响、教育人们健康的一切活动的全部过程。
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组成要素之一。
政策、法规、组织以及其它环境的支持都是健康促进的组成部分,但它需要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没有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将成为徒有虚名的概念。
另一方面,如果健康教育得不到有效的环境(包括政治、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支持,健康教育尽管能成功地帮助个体为改变某些行为作出努力,但明显是软弱无力的。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区别内涵本质:教育→参与→行为改变 行为改变→可持续性环境支持主要方法: 传播结合教育,以教育为主多因素全方位整合性,强调组织行为和支持性环境的营造特点:以行为改变为核心,社会参与、多部门合作常局限疾病危险因素全对影响健康危险因素立体干预效果: 可致KAP的变化,个体和群体健康水平的可带来个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但难以持久提高效果的持久性。
[坚持文化立校,,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
教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传递文化、培养人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与此同时文化也影响着教育观念和行为。
学校文化具有能够整合、积聚、倍增其他物质、精神、知识以及人力资源的作用。
要创建优质学校,就必须建立积极、优秀的学校文化,形成持续的发展动力,使学校具有长久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
因为,我校极力倡导文化立校,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使学校走向成熟。
一、从文化的视角认识学校教育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社会性信息,因而也是人类的独有信息。
人类文化传承只能学而知之,而不能通过遗传的方式获得。
这就决定了人类文化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与人类教育有着必然的关系。
人类在早期以语言和行为传递原始的文化,文字出现后,人们建立了专门传授文化的机构——学校。
学校教育传递着文化,使得新生一代能较为迅速、经济、高效地占有人类创造的文化财富。
整个人类的世代交替,离不开文化创造和文化继承。
学校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我们必须从文化的视角认识学校教育,坚持育人使命和文化传承并行,最有效地发挥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过程又是文化选择的过程。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需要撷取文化的精华编成教材,提供给受教育者。
教育要根据培养人的发展规律进行文化选择。
首先是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科学的选择,传播科学与文明有利于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其次是人脑容量的有限性与社会文化的无限性形成一对矛盾,教育不可能把人类的全部文化知识在一定的时间内都传给受教育者,这也需要选择教育内容,明确传播、传递什么样的文化观念。
为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要进行时代的选择,传播时代精华、体现时代精神;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还要进行历史的选择、发展的选择,继承民族传统,实现继承、创造与发展的统一。
教育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在不断地更新、丰富。
人类通过教育,把已有的文化财富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培养、造就他们与文化发展相关的个性和创造力,使新的一代迅捷而有效地分享、占有人类文化的精华,然后就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新的创造。
因此,学校教育具有保存文化的功能,同时也具有繁殖文化、发展文化、更新文化的功能。
二、从学校发展的角度认识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师生认同的群体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反映了一个学校内部隐含的主流价值观。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环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学校文化就是为学生的成长所创造的特殊的教育环境,学校文化不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是一种教育资源,都对教师和学生的行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方向,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并保持长久的竞争力;二是学校文化拓宽师生发展的空间,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自主发展。
文化是学校实力的核心要素。
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从促进学校发展的角度,进一步增强学校文化建设的使命感。
如果学校没有文化,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算是一所学校,只能算是一个单位;学校有了文化,才能成为有生命活力的教育圣园。
学校文化潜在地反映学校每一个角落、每一块空间的思想和精神,以及时时处处闪烁着理性光芒的气韵、情调和氛围,这里是师生的生活乐园。
在积极的学校文化感召下,师生在这里工作、学习都会有劲头,感到成功,享有快乐,享受智慧。
积极的学校文化引导人、塑造人,使人学会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它是智能发展的超越,不仅具体影响规范人的行为,而且以高尚的民族精神培育人,促使人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
三、我校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尝试(一)校园精神的传承与创新2003年上半年,北安三中正处于低谷状态,学校办学条件差,人心不稳,优秀的教师不断外流,生源也很少,全校高、初中学生加起来还不足500人。
2003年秋季,北安市教育局决定,把北安八中高中部并入三中。
合校后,新领导集体积极谋划学校发展,在继承老三中“团结和谐,勤奋进取”的校园精神基础上,确立了以文化带动学校发展的战略。
九年来,学校努力创建优美安全的校园,倡导民主和谐、勤奋进取之风,将绿色文明的环境文化、求实的学习文化、合作共生的管理文化等文化因素聚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积极的学校文化氛围。
我们试图让学校文化渗透在各个方面,大到学校的宏观建设、学校的奋斗目标,小到每一位教职工的行为方式所展现出的学校精神风貌,都努力体现出学校的文化特色。
我校创立了自己的办学说——《三中办学说》,它诠释了我们对党的教育方针的理解,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对学生成长的理解,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全面呈现了我们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人才观。
我们还把《少年中国说》、《三中办学说》、“八荣八耻”的全文以壁挂或宣传牌形式呈现在学校最醒目的位置,让这种被认同的价值观渗透到每个师生的心底,继而内化为师生的教学与生活行为。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我校把“育人第一,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方针的内核,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充分重视体育、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确立“全面发展与张扬个性兼修,学生成才与教师成长并重”的理念,让教师成为发展的教师,学生成为发展的学生,师生共同去创造“发展的学校”、“发展的自我”。
有了这样的定位,北安三中开始了踏实的教育实践,致力于文化传承,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稳健地实施新课程,落实素质教育。
(二)积极的文化管理实践文化管理是学校最高层次的管理。
在文化管理中我们整合利用学校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努力实现学生主体价值的创生和全面自由的发展,同时提升教师的主体行为。
1.校长文化建设校长是学校文化的代表,校长的教育思想、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能够体现学校文化的整体要求,其自身的品格、修养、风范也会成为师生的楷模。
我校校长及领导班子成员坚持自我学习,建立了周例会学习制,把学习融入工作,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形成了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班子每个成员经常阅读《中国教育报》《上海教育》《黑龙江教育》《黑河教育》等报刊杂志,掌握先进教育理念、教学管理方法、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教学规律,熟悉教育规程。
在校长带领下班子的管理思维日益成熟,管理技能不断提高,逐步走向思想先进、甘于奉献、能力突出、品质优秀的理想化发展状态。
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包括
包含了个人行为改变和政府行为改变两个方面。
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包含了个人行为改变,政府行为(社会环境)改变两个方面,并重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的健康潜能。
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发展的结果,又对健康教育起着维护和推动作用。
环境支持是对健康教育强有力的加强,只有得到社会、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的支持,健康教育才能取得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人群健康素质的长久效果。
也可以说,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包含了个人或群体的行为改变和政府行为(社会环境)改变两个方面。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