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
健康促进的内涵体现。
(1)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而非仅限于疾病预防。
(2)健康促进直接作用于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包括社会行为、生态环境、生物因素和卫生服务等。
(3)健康促进是运用多学科、多手段来增进人们的健康。
(4)健康促进的工作主体不仅仅是卫生部门,而是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部门。
(5)健康促进强调个体、家庭、社区和各种群体有组织地参与。
(6)健康促进是建立在大众健康生态基础上,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健康促进的概念界定
早在1920年,文斯洛首次提出健康促进概念,强调健康教育与政策制定,旨在通过个人卫生教育和健全社会机构职责,应对危险因素,维持健康生活水准。
早期健康促进被视为治疗辅助,20世纪70年代研究发现,高达50%疾病或死亡与行为与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关,人们开始重视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同等地位,强调健康人群采取积极健康行为,通过教育、政策、环境改善,获取更健康生活。
美国教育与福利部提出“正向积极的健康”概念,主张将健康教育与政治、经济干预结合,促使行为和环境变化,以改善和保护健康。
1986年,《美国健康促进》杂志正式将健康促进概念引入公众视野,阐释为帮助人们改变生活习惯,达到理想健康状态的科学与艺术,理想健康状态包括身体、情感、社会适应、精神和智力平衡。
进入21世纪,健康促进被总结为一种新的策略和工作方法,融合自然科学、健康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身体活动、饮食习惯和心理状态等,寻求环境和谐统一,提升生命质量的整体策略。
健康促进名词解释
1. 健康促进是指通过行政和组织手段,协调政府、医疗卫生机构、教育、经济和社会组织等多个部门,以及社区和家庭,共同承担健康责任,维护和提升公众健康的社会行动和战略。
2. 多部门合作是健康促进的核心,要求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例如,政府需制定健康法规和政策,医疗卫生机构要提供健康服务和教育,教育部门要加强健康教育,经济部门要创造健康经济环境,社会组织要推动健康社会建设。
3. 全员参与是健康促进的基本原则,要求每个人都应成为健康的主体,承担提升自身健康意识和行为的责任。
通过全员参与,可以提升公众对健康的认知和参与度。
4. 生态卫生是健康促进的重要方面,强调以人为本,追求生态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这包括创建健康城市、改善居住环境、提供健康食品等措施,以营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环境。
5. 多元化方法在健康促进中至关重要,需要采用多种宣传和教育方式,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这可以是通过海报、电视广告、社交媒体、在线健康资讯等多种渠道,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健康促进。
6. 健康促进应基于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
运用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知识,进行数据分析、行为探索,并据此制定科学的健康政策和措施。
7. 健康促进是一个长期、综合和复杂的过程,要求全民参与,并依据科学实践。
各部门应积极配合,采取生态卫生方法,多元化宣传方式,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行为,从而提升国家整体健康水平。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