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健康教育内容有哪些
1、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社会发展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开展城市社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以场所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重点人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控制烟草危害与成瘾行为。
2、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
2010年,县及县以上的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要配置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员,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设备。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社会动员、倡导、传播与教育、计划设计、实施、监督与评价等基本技能。
健康管理师三级 第六章 健康教育学 知识点汇总分享
第六章 健康教育学健康教育的概念:旨在通过传播知识和干预行为,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促进的概念:它是一个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所负的责任。
健康促进是一个由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包含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改变以及政府行为的改变。
健康促进活动领域:包括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健康支持环境,增强社区能力,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等。
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的区别:两者都运用了管理过程,健康教育侧重于知识、态度、信念、行为,而健康管理还重视从体格检查获得信息,强调生活方式和行为的长期管理。
“知信行”模式:强调以知识为基础,以信念为动力,以行为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的基础。
健康信念模式:理论强调感知在决策中的重要性,人们在决定是否采纳健康行为时,要对疾病的威胁、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自我效能以及提示因素进行判断。
自我效能概念:个体对自己执行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即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控制内、外因素并成功采纳健康行为的自信心。
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包括没有打算阶段、打算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维持阶段,对于成瘾行为还有终止阶段。
人际传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信息沟通,可以分为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流。
大众传播: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广泛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传播材料制作程序:分析需求和确定信息、制定计划、形成初稿、传播材料预实验、材料生产发放与使用、监测与评价。
人际传播形式:讲课、同伴教育、展示与示范等。
针对个体的传播材料类型:传单、折页、小册子等。
针对群体的传播材料类型:宣传栏、招贴画、标语、DVD、报刊、广播、电视等。
针对大众的主要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
新型传播媒介:互联网、手机。
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内容:社会诊断、流行病学诊断、行为与环境诊断、教育与组织诊断、管理与政策诊断。
行为诊断程序:区分行为与非行为因素、重要行为与不重要行为、高可变性行为与低可变性行为。
影响健康行为的三大因素: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
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教育策略、环境策略、政策策略。
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工作:制定时间表、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建设、人员培训、设备与材料。
健康教育计划评价内容与指标:过程评价、效应评价、结局评价。
理论模式:包括“知信行”模式、健康信念模式、自我效能理论、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
健康促进的基础是
健康促进的基础是
健康促进的基础是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指的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合理利用资源,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从而提高健康水平。
健康促进的内涵
是帮助人们增强对健康的控制能力,从而改善健康的过程,让人们对健康促进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健康促进主要是直接作用于影响健康的病因或危险因素的活动,涉及到整个人群的健康。
健康促进是采取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方法促进群体的健康,特别强调群众的有效和积极参与。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