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养生先养神,中医话神补养生之道
众所周知, 养生 离不开补:药补、食补,运动健身也是补。
还有一补:神补,最难补,也是最不能少的补。
养神的本质是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
神补的定义
神补是调节自身的心理 健康 的 健康 管理方法; 健康 包括身体和心理两大部分,缺一都是不 健康 的,所以神补非常重要,这就是心理、心态、思想需要自身的呵护和补给精神食粮了。
神补以养神为主,调节自身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以平常心度世界。
多读积极 健康 向上的书籍,有 健康 向上的心理、心态,听些轻音乐调节心情,爱祖国,爱家庭,尊老爱幼,热爱生活,助人为乐等,这些都是当代神补的内容,有了良好的心态,心理自然 健康 ,自然远离压抑、抑郁了,自然身心 健康 ,工作愉快。
《黄帝内经》指出“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这个“阴气”是指五脏的精气,五脏的精气平静、安静就可以藏神。
如果它过于躁动,神不内守,会耗伤气血,扰乱阴阳,损伤脏腑。
提出“内无思想之患”,“精神不散”,“积精气神”等静神的要求,认为“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憺淡虚无”,主要指心神清静。
心静则不躁,神安则不乱,精神自可内守,精气自然旺盛,邪气不能侵犯,疾病不会萌发。
说明清静养神,以静制躁,是防疾去病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西汉 养生 家刘安所著的《淮南子》中认为 养生 之道首先在于养神。
他指出:“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
”意思是说心神安静者,其精气日渐充实,形体随之健壮;而心神躁动者,精气日益耗损,形体必然过早衰老。
提出“精神内守形骸而不外越”、“神清志平”等以静养神的思想和方法。
他还认为“孔窍者精神之户牖也”,主张制窍以静神气。
三国时期的 养生 家嵇康在《 养生 论》中也提出“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神”的静神思想,主张“清虚静泰,少私寡欲”,以达到静神 养生 。
金代对前人的以静养神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著名医学家刘完素认为:“精神贵乎保”,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以静养神。
主张以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去求静养神。
认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唯精专然后可以内守。
”他所提出的静神,为神用不过,而非神静不用。
明代医学家万全提出:“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以此 养生 则寿,殁世不殆。
心劳则神不安,神不安则精、神皆危,以此 养生 则殃。
”并针对妄动而提出的“慎动”。
所谓“心劳”,指用之太过。
【案例】
一位退休干部,患有心脏病。
他天生敏感,好激动。
因为他知道患心脏病,情绪不能激动,气定神闲最重要。
所以,无论家内家外,事无巨细,他什么都不管。
来了电话也不接,可以接也不接———因为怕激动。
每天躺在沙发上,号脉摸着左胸,日日监测自己的病情。
表面看来,他拒绝了一切纷扰,但他那颗心,却从未安闲下来。
躺下来就要胡思乱想———心理负担很重。
补的本质是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
神补的特性是不追求、不执着。
此话怎样理解?
因为神补需要精神境界上的真正的安静。
而人的思维如同摔碎的体温表———越安静时越像体温表内碎乱的水银粒四处滚散。
因此,不刻意追求安静,反倒比刻意追求还易安静下来。
做了助人为乐的事儿以后的大快慰,是最好的神补。
这正是为何“自古名医多长寿”的佐论。
争强好胜的人、什么事儿都“舍我其谁”非要插一杠子显显能的人,很难达到神补的境界。
你如果在乎 健康 、在乎 养生 ,那你就应该知道从中“取”什么,“舍”什么了。
神补是调节自身的心理 健康 的 健康 管理方法,神补非常重要,我们的心理、心态、思想需要自身的呵护和补给精神食粮,希望大家重视神补。
中医怎样治精神障碍
1. 精神疾病通常由突发意外或重大急性情绪创伤引起,也可能与患者的性格特点和身体因素相关,如遗传、个性、体质以及社会环境等。
2. 中医治疗精神疾病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
对于外伤导致的疾病,可以使用温胆汤内服;而对于情绪创伤,则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
3. 中医还可通过针灸等疗法辅助治疗。
一个典型的中医方剂可能包括沙参、薏苡仁、生地黄等成分,用于治疗精神错乱、躁狂等症状。
4. 另外,可制作包含黄菊花、白芍等药材的药枕,以帮助改善睡眠和情绪。
通过这些方法,中医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旨在调和阴阳、平衡气血,促进患者的整体健康和心理平衡。
中医治疗精神病的方法
精神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那么中医治疗精神病的方法都有哪些呢,其实精神病并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只要患者可以找对方法就可以稳定病情,那么,我来给大家介绍几种中医治疗精神病的方法,效果也是很不错的,大家都来借鉴参考一下吧。
一、调理阴阳平衡:这是一种中医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中医的整体理论讲究阴阳平衡,注重脏腑、经络之间的协调与和谐。
情志疾患导致的阴阳偏颇可以通过药物调理来达到整体的平衡。
临床可用人参、黄芪、冬虫夏草、麦冬等药物来配合治疗。
中医理论还认为精神病与人体先天禀赋不足,体弱有关,因此平时注重调理身体,提高身体素质,进行体育运动可对治疗精神有积极的意义。
二、行气导滞:这是一种中医治疗精神病的方法,运用疏肝理气、活血导滞的理论方法,以疏通人体的气血为本,调理、促进气机畅通,利于血脉正常运行,从而达到气行则血畅,脏腑功能恢复正常,疾病得以治愈的最终目地。
临床常用开窍药、降火药来疏通气机,调理阴阳平衡。
如生大黄、法半夏、橘红、麝香、石菖蒲等。
三、镇心安神:使用潜阳安神药来下降浊气、上升清气,令上抗之气归位,浮火下降,使得人体这个整体阴阳调和,则神志恢复如常。
临床可用平肝潜阳汤来调理,包括夏枯草30g、桑寄生15g、生牡蛎30g、生杜仲15g、黄芩12g等,这是一种中医治疗精神病的方法。
四、中医治疗精神病待病情控制后,可改为每周1次,直至痊愈,若同时配合药物外治,效果尤佳,方用礞石滚痰丸15克,大黄、赤芍各30克,三棱、莪术各60克,其研细末,每取药末15-30克,以蜂蜜适量调和成膏状,敷于脐孔中,外以纱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本方适用于周期性精神病。
中医治疗精神病的方法有很多,我给大家介绍的这几种也是供大家借鉴参考的,但是中医治疗精神病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一定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的进行治疗,这样才可以取得最终的效果,因此大家大可不必担心,一旦发病及时治疗,不要延误病情才好。
最后,祝愿精神病患者身体早日康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