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浅谈如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重要性
近年来,由于社会法制建设逐步健全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患者维护个人权益的观念越来越强,护患关系较为紧张,矛盾亦较为突出、加剧,使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日益上升,使患者(家属)感到不满,也严重困扰着广大医护人员,阻碍了医学进一步发展的社会问题,同时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这种现状众所周知。
而良好的护患关系能使患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缩短护患距离,有助于按时按质完成各种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呢?笔者有三点体会。
1 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在护理过程中要根据各人所处的情况、病情特点、文化程度选择最适宜的语言方式来运用。
与患者的沟通,笔者认为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将你对患者的关心表现在行动上,这更容易感染患者,拉近护患关系;同时还要高雅脱俗的言谈、诚挚温馨的笑容、端庄大方的仪表、亲切谦逊的态度,护士要有很强的自制能力去克服低落的情绪,保持充沛旺盛的精力去为患者做好各项护理。
例如有一患者入院最想知道的是病情、用药、预后及医生的技术,这时迎合患者心理,先介绍这些方面,患者会感到护士的关心和理解。
同时注意微笑服务,语言亲切温和,语速适中,多与患者交流,认真倾听。
这样良好的第一印象就使患者先入为主,可大大增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和患者对护士的信任。
2 交流是建立平等协调护患关系的手段护患之间每日每时都在通过信息传递进行着思想交流,彼此之间自觉不自觉地通过各种方式如语言、行为、举止、态度、情绪等表露自己的心身感受,并感知对方感受的表露,也就是说彼此产生着具有反馈作用的交互影响。
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护士此时应角色多样化,既是她的治疗护理者,又要成为她的亲人和朋友主动亲近、谈心,并予以适当照顾,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待患者要耐心细致,解释到位,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帮患者所需,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换位思考有耐心、细心、热心、爱心、责任心,提高患者满意度,要诚恳、谦虚、谨慎、对患者一视同仁,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思想状态,与患者建立一种利于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关系,使护士可以更好地开展整体护理,促进人类健康。
3 维护患者利益和尊重患者隐私的需要,也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必要条件患者的心理变化是复杂且微妙的,既想得到必要的帮助,又不愿把自己的隐私公开,既想向护士倾诉自己的心理问题,又不信任护士,这时我们要把为患者保密视为一条重要的医德规范,无条件地为患者保守隐私。
《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曾有这样一句话“凡我所见所闻,无论有无业务关系,我认为应守秘密者,我愿保守秘密”为信条。
良好的护患关系需护患双方共同建立和维护。
作为患者,不仅要主动配合,而且还需积极参与对自己治疗、护理的讨论;作为护士,应该了解住院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需要,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尊重患者的人格,维护患者的权益,保护患者的隐私,取得患者的信任,护患同心协力完成护理工作。
医院是与人民群众接触最多、最密切、最容易产生矛盾的地方,又是医护人员工作的场所,也是患者获得健康的场所,而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护患关系直接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由此可见护患关系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归纳为以下两点。
3.1 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医疗中的作用 护患关系中护理人员起主导者作用,而护理人员是执行医疗程序中的主要成分,是搭建医患沟通的重要桥梁,在医院里,护士工作在第一线,直接面对患者,比其他任何人都更了解患者及家属,护士在医患沟通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效果。
融洽的护患关系会造就良好的心理氛围和情绪反应,对于患者来说,不仅可消除疾病所造成的心理应激,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疾苦,缓和焦虑,使患者能积极支持配合治疗及护理、激发战胜疾病的希望和信心。
3.2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冲突,防范护理纠纷的关键 加强护患沟通是患者及家属的需要,患者到医院看病,希望与医护人员进行平等交流,获得尊重。
分析护患冲突,护理纠纷发现:很多时候是因为护士讲话太随意、不谨慎,对患者态度冷漠,对病情不关心,对患者的疑问解释含糊其辞,操作技术不熟练;患者缺少疾病知识、不了解治疗和护理方法、对病情变化不理解而造成对护理人员不信任及反感,有的则是由于对护理质量不满而提起诉讼的。
所以,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总结多年的护理经验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1)在工作中要做到语言严谨规范,讲究语言艺术,有利于病情的话多说,起到一语暖人心的作用。
在治疗、护理操作前,都应给患者讲清治疗的目的和方案,药物的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治疗和护理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有思想准备,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应认真解答,掌握正确的服务方法,这样就会得到患者的配合、理解及支持,使其产生安全感与信赖感,以减少护患冲突和护理纠纷。
(2)要提高护理质量意识,不断强化专业技能培训,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知识,对各项治疗、护理及操作规程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度的负责精神、精湛的专业技术,努力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改善护患关系,避免纠纷的发生。
(3)要丰富法律知识,强化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在护理工作中正确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并将掌握的法律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以防范护患冲突和护理纠纷。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护理工作者从单纯的疾病护理型逐步向临床护理、预防、心理、康复、保健综合型护理转变。
同时护理工作者在护理工作中,要以“预防疾病,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为职责,增强自己的责任感,避免患者的负性情感,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交往创造出相应的护理社会价值,达到护患关系的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护士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好感和社会舆论的认可,赢得患者及全社会的尊重,才能在护理专业方面锐意进取并有所建树,接患者于痛苦,还人类于健康,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如何使用非语言沟通促进护患关系
使用非语言沟通促进护患关系的方法包括面部表情、娴熟的技术、触摸、沉默等。具体如下:
1、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非语言沟通中最丰富的源泉,其他的身体语言无法与之相比,面部表情是一种共同的语言。
护士的表情是护士的仪表,行为,举止在面部的集中体现,对患者的心理影响较大。
护士在护理时应以微笑的面容,平静的目光注视患者,倾听患者的叙述,并表示同情、关心,使患者产生温暖、安全、亲切感,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乐观情绪,使患者自觉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
2、娴熟的技术
沉着、稳重的举止,可消除患者心理疑虑,给患者以安全、信任感。
护士能够在危、急、重症患者面前表现出镇静、当机立断等非语言行为,能使患者的情绪由恐惧、焦虑到平静、稳定,从而达到护患之间的默契与配合。
在抢救危重患者时,护士应从容、镇定,各种操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护士娴熟的技术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
3、触摸
触摸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运用的好,可以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在病人痛苦的时候,不适宜用言语表示同情、关怀的情况下,可用轻轻的触摸来代替。
抚摸可缩短护患之间的空间距离,增进护患的感情交流。
护士巡视病房时,对某些患者可采用触摸方式进行非语言交流。
如站在患者床旁,握住患者双手,可以从心理上减轻陌生感;对于儿童可抚摸患儿的额头,使患儿产生亲切感,从心理上减轻恐惧感;使患者感到护士对他的重视、关心、体贴,消除顾虑和不安,增强治疗的信心和勇气。
这些都是触摸的正反应,当然触摸也有负反应,若使用不当,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误解,尤其是年轻的男性患者,使用起来要注意分寸,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4、仪表服饰
护士人员应衣着整洁,容貌修饰自然大方,举止端庄,保持精神焕发。
端庄的仪表,整洁得体的服饰,沉着冷静的举止,认真细心的态度是护士缩短护患距离的基础,给人以亲人般的感觉,有利于在护理工作中树立良好的威望,赢得患者的信任,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拉近护患距离。
5、沉默
在护患交流中,护士恰当地保持沉默,可给患者带来思考和表达感情的机会,当患者知道自己患有不治之症或焦虑时,护士可以恰当地运用沉默的方式表示对患者的关心和同情,也是让患者进行心理调整的一种方法。
如何有效改善医患关系
如何改善医患关系,我个人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1、双方都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病人:享有自己的权利的同时要履行自己的义务,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不要随意的打骂医护人员,尤其会对护士的态度较差。
医护人员: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学习丰富的理论知识,以过硬的素质赢得病人的赞同与信任。
2、提高服务的质量。
病人:应该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也应该对所有的病人做到一视同仁,不要差别对待。
将病人看作是自己的亲人,这样在面对他们的时候,就会更能体会其疾苦。
3、双方都应诚实守信,病人:再告知病情时不要隐瞒医生。
医护人员:不要轻易的许下承诺。
承诺一旦许下一定要办到,如果发生了变故一定要解答清楚。
4、相互理解。
都说理解是沟通的桥梁。
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5、医患双方一定要互相理解和尊重,遇事情不要冲动。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