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式——健康信念模式的主要内容
健康信念模式(HBM, health belief model)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提出健康行为来自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从下图可以看出,该模式认为对易感性和严重性的认知与预防疾病的行为是相关的。
认知系统的核心部分是一套关于疾病的个人信念,这个信念调节着对威胁的感知从而影响采用对抗疾病的行为的可能性。
社会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多种形式的政策形成和大众媒介宣传运动,这些运动是专门设计以使公众相信危险是真实存在的,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则可以起到有益的作用。
健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促进行为的关键。
(一)主要内容 1.个体对健康的认识和观点 包括:对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的认识;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对健康含义的理解;对健康状况的理解;对自我在健康中的作用的理解;对健康促进行为有利性的理解;以及对促进健康行为障碍的认识和理解。
2.修正因素 包括:个体的人口学特征、社会心理因素、人际影响、情景因素、行为因素,以及个人的疾病知识和经历等。
3.采取行动的可能性 参与促进健康行为的可能性,准备行动的证据。
健康信念模式主要包括
健康信念模式主要包括如下:
健康信念模式是指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知和评价,以及对健康行为的态度和行为意向。
它是影响个体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促进个体健康行为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健康信念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健康威胁感:指个体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感知和评价,包括对患病风险的认知以及对患病后影响的评价。
当个体认为自己存在健康威胁时,会更加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并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
2.健康行为效益:指个体对采取健康行为的效果和结果的评价。
当个体认为采取某种健康行为能够有效地预防或治疗某种疾病时,会更加倾向于采取这种健康行为。
3.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实施某种健康行为的信心和能力。
当个体认为自己具有实施某种健康行为的能力时,会更加倾向于采取这种健康行为。
4.健康行为障碍:指采取某种健康行为所面临的障碍和困难。
当个体认为采取某种健康行为存在较大的障碍时,会更加不愿意采取这种健康行为。
5.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指个体对自身实施某种健康行为的信心和能力。
当个体认为自己具有实施某种健康行为的能力时,会更加倾向于采取这种健康行为。
以上是健康信念模式的主要方面,个体在形成健康信念模式时,需要考虑以上方面的因素,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行为选择。
健康信念模式的组成部分
健康信念模式由个体的健康信念、行为的线索或意向以及行为的制约因素三个部分组成。
健康信念模式是由霍克巴姆(Hochbaum)于1958年在研究了人的健康行为与其健康信念之间的关系后提出的,其后经贝克(Becker)等社会心理学家的修订逐步完善而成为健康信念模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