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委员会 (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卫生局有区别吗)

admin 2025-01-02 37 0
卫生健康委员会

本文目录导航:

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当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一是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加强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健康服务体系。

二是更加注重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推进卫生健康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

三是更加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推进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四是协调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推进管办分离,推动卫生健康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

与海关总署的有关职责分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传染病总体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编制国境卫生检疫监测传染病目录。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海关总署建立健全应对口岸传染病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合作机制、传染病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通报交流机制、口岸输入性疫情通报和协作处理机制。

【医师练习题】临床预防服务

与健康教育相比,健康促进更注重环境支持。

危害健康的典型行为是C型行为。

目前导致我国人群死亡的前十位疾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中,行为生活方式占比最高。

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包括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和卫生保健服务。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人的行为往往受环境影响。

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包括吸烟、不健康饮食、静坐生活方式。

临床预防服务在临床环境下结合实行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服务。

临床预防服务对象包括健康人和无症状患者。

车站、机场内设商业吸烟室属于减少被动吸烟策略。

对于已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医生应帮助其确定戒烟日期。

吸烟的长期健康危害可能包括气喘。

发达国家体力活动构成中,休闲时间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为主要因素。

发展中国家体力活动构成主要为工作及家务。

体力活动推荐标准为每周累计3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

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除了维生素D。

大豆与谷类食物混食,主要补充谷类中缺乏的必需氨基酸赖氨酸。

健康资询的5A模式包括评估、询问、达成共识、协助与安排随访。

5A戒烟法涵盖评估戒烟意愿、询问烟草使用情况、达成共识、帮助尝试戒烟和安排随访。

5A戒烟法适用于愿意戒烟者。

健康维护计划应动态性、个人积极参与、以健康为导向并充分利用资源。

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平衡膳食宝塔提供理想的膳食模式。

利用健康高危人群就医机会的针对性检查称为机会性筛检。

以躯干、四肢等大肌肉群参与,有节律、时间较长的活动称为有氧运动。

临床预防服务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健康筛检、免疫预防、化学预防和临床营养指导。

铁最好的食物来源是动物肝脏。

根据可预防的疾病负担和费用效果分析,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病是最优先推荐的干预措施。

膳食中优质蛋白应占蛋白质总量的30%-50%为最佳。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每天油脂类摄人量不应超过25g。

张先生处于行动维持阶段的戒烟动机提高。

该贫困地区居民饮食可能缺乏维生素PP,导致癞皮病。

社区控烟的最佳策略是提高戒烟率、减少被动吸烟和阻止新烟民产生。

帮助提高戒烟动机的方法包括鼓励吸烟者自己陈述戒烟的好处。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就诊、控制情绪变化、购买血压计并积极锻炼。

减肥的最佳策略是低脂肪饮食加规律运动。

行为的倾向因素包括自我效能、体育锻炼设施、家人的鼓励和模仿。

行为的强化因素包括爱生闷气等负面情绪。

坏血病是由于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

脚气病是由于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

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

纯母乳喂养的1月龄健康婴儿母乳中的营养素含量是婴儿各种营养素的适宜摄入量(AI)。

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健康人群需要量的摄入水平是推荐摄入量(RNI)。

食物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最高的是鸡蛋,最低的是大米。

该居民体质指数为29.3,营养状况属于肥胖。

为什么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很好地体现了三级预防的思想

健康教育的核心在于通过系统的教育活动,帮助个体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他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动,从而降低疾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这一过程不仅涉及知识的传播,更注重行为的引导,强调个体的主动参与,使人们能够自觉地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促进则是一种更为广泛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战略,它强调通过行政或组织手段,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维护和提升公共健康水平。

健康促进关注的不仅是疾病预防,还涵盖了健康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求从多角度、多层面采取措施,从根本上改善社会环境,促进健康。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目标上是相辅相成的。

健康教育侧重于个体层面的行为改变,而健康促进则更注重社会层面的支持性环境营造。

健康教育能够直接作用于个体,帮助他们认识到哪些行为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并通过教育引导他们做出积极的改变。

然而,仅仅依赖健康教育是不够的,需要有政策、法规、组织的支持,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健康促进环境。

健康促进强调的是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多部门的合作,它不仅关注疾病的预防,还致力于改善整个社会的健康状况。

健康促进的实施需要跨学科、跨部门的合作,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支持系统,确保健康教育的效果能够持久地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通过不同的方式共同作用于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健康教育关注个体行为的改变,而健康促进则着眼于社会环境的改善,两者相结合,能够更有效地推动三级预防的实现,从而全面提升公众的健康水平。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