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2020年健康管理师常考知识点(三)
一、统计表的结构包括标题、标目、线条、数字等部分,有些统计表还有备注。
二、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①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②选定检验方法,计算检验统计量;③确定p值,做出统计推断。
三、健康教育的概念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全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四、健康促进的概念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进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
包含了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改变,以及政府行为(社会环境)改变两个方面。
五、“知信行”模式(KAP)的概念“知信行”是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简称,健康教育的知-信-行(KABP或KAP)模式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
(以知识为基础,以信念为动力,以行为为目标)六、健康信念模式(HBM) 的概念理论强调感知在决策中的重要性,影响感知的因素很多,是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
人们在决定是否采纳某健康行为时,首先要对疾病的威胁进行判断,然后对预防疾病的价值、采纳健康行为对改善健康状况的期望和克服行动障碍的能力作出判断,最后才会作出是否采纳健康行为的决定。
七、健康信念模式(HBM) 的内容(1) 感知疾病的威胁:①疾病的易感性;②感知疾病的严重性。
(2) 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①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②感知健康行为的障碍。
(3) 自我效能:强调自信心对产生行为的作用。
(4) 提示因素:包括大众媒介、医生建议、家人或朋友患有此疾病。
(5) 社会人口学因素:包括个人体征以及个体具有的疾病与健康知识。
八、自我效能的概念指个体对自己组织、执行某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即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控制内、外因素而成功采纳健康行为并取得期望结果的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
九、行为改变的5个阶段①没有打算阶段;②打算阶段;③准备阶段;④行动阶段;⑤维持阶段;⑥对于成瘾行为,还有第六个阶段,即终止阶段。
十、人际传播的概念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
人际传播可以分成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三种形式。
以上就是关于健康管理师常考知识点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健康管理师考试时间节点、考试真题、备考技巧等内容,欢迎及时在本平台进行查看!
中医养生知识点都有哪些内容?
中医养生是一种传统的治疗养生方法,只要是用于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等,从而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让自己能够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是古代医学的精华,我们需要广泛的宣传和发扬,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点中医养生的知识点吧。
中医养生主要有以下几点知识 1、调节饮食: 脾胃是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制,会轻易伤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经常运动: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常保持运动可以使人们保持经历充沛,达到身强体壮的效果。
3、多吃良药: 良药对人们治疗疾病、延年益寿有着神奇的功效。
4、温顺性情: 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和的性情对于自己的心态和身体都有莫大的好处。
5、适饮药酒: 药酒往往可以帮助人们排除烦躁的思绪,同时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6、均衡营养: 平时饮食尽量做到面面俱到,荤素合理。
中医养生观念 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1. 未病先防、未老先养。
2.天人相应、形神兼具。
3.调整阴阳、补偏救弊。
4. 动静有常、和谐适度。
养生影响因素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
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
上古天真论中的养德,主要是体现在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才能有利于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而长生不老和福寿无疆的理想境界,必须是从生活方式病和社会方式病入手转变,必须从人类的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根本点改造好,将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负增长的下士,力挽狂澜地改造好和奋起直追,将庶人(中士)和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比较优越的上士们一起,向贤人、圣人、至人、真人、神圣人的福寿无疆境界利己利他,这就是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和此其道生促成的科学革命成果。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
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
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
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
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养生注意事项 1.常运动 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
早在汉代,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
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2.顺性情 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
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
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
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
”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
3.服药饵 人生在世,享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
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
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
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运动营养学知识点
营养: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的养料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
营养素:食物中含有的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化学物质营养学:研究合理利用食物以促进身体发育增进健康提高技能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科学血糖指数:指与参照食物摄入后血糖浓度的变化程度相比,含糖食物使血糖水平升高的相对能力。
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体内自身合成或不足必须由体外的食物蛋白质直接供给。
必需脂肪酸:通常把维持人体生长所需而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呼吸商:食物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体积与同时消耗氧的体积之比。
事物的卡值: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产生的热能值。
基础代谢: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热能。
蛋白质的互补:几种蛋白质食物混合食用时由于各种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改善了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例从而使混合蛋白质的生物价提高。
膳食纤维:食物中所含的人体消化酶不能消化,不为机体吸收的多糖类成分的总称。
膳食平衡: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恰当膳食中所攻击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膳食调查:通过不同的方法对膳食摄入量进行评估从而了解在一定时期内人群膳食摄入状况以及人们的膳食结构。
运动饮料:营养素的组成和含量能适应运动员体育运动者的生理特点特殊营养需要的饮料。
饮食紊乱:指运动员的进食行为受到外界因素的控制,而引起的运动能力下降和情绪恶化的情况。
食物的营养价值:指食品中所含营养素和热能能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运动性脱水:是人们由于运动引起的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过多的现象。
成人所需氨基酸是八种儿童九种。
人体必需营养素大致分六类:蛋白质 脂肪 糖类 矿物质 维生素 水 有人将膳食纤维列为第七大类营养素。
三大营养素的平衡比例:糖60—70 脂肪20—25 蛋白质10—15. 维生素分为水溶性维生素(B族和维C)和脂溶性(ADEK)钙磷适宜比例一比二促进成人吸收二比一促进儿童吸收。
铁摄入不足引起:贫血 免疫力下降 反甲 铁的吸收部位:胃 小肠。
三大营养素糖脂肪蛋白质可以转化但不能代替。
酸性食物:肉蛋谷类,碱性食物:蔬菜水果海带。
盐<6g 油脂<25g建议每天50g粗粮 酒精不超过25g治疗糖尿病的三驾马车:饮食控制 药物 运动疗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人体的能量消耗:基础代谢 运动和日常活动的产热效应 食物的产热效应 机体生长发育体育运动中的违禁药品:刺激剂 麻醉止痛剂 蛋白同化制剂 利尿剂 肽类激素 模拟物及类似物。
常用的膳食调查方法 :称重法 记账法 回顾询问法 食物化学分析法营养调查内容:膳食调查 营养状况 体格检查 生化检验。
根据血糖指数将食物分为高GI适度GI 低GI 。
第一信使 激素 第二信使 钙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