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导航:
当下健康智慧医疗是否值得人们的重视,且环境市场如何?
何为智慧健康?
智慧健康是指通过使用新一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如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为大众提供更智能化的健康服务,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健康保险服务以及药品、医疗器械等支撑服务,以达到提高健康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健康成本,促进大众身心健康的目标。
其服务体系具有泛在化、智慧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智慧健康发展环境:智慧健康为帮助居民提高身体水平的重要辅助手段
——居民发展素质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成人中已经有过半人群超重或肥胖,成年居民(≥18岁)超重率达34.3%、肥胖率达16.4%;19%的6-17岁儿童和青少年和10.4%的6岁以下儿童存在超重或肥胖。
按照绝对的人口数来计算,全国超重和肥胖人口约达6亿,在全球超重和肥胖人数位列第一位。
而超重和肥胖与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早死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与此同时,根据中国保健学会的居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居民亚健康比例达70%以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亚健康比例更高。
据专家评估,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人口呈现上升趋势。
综合来看,我国居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已存在较大隐患,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的居民。
事实上,我国为改善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已然出台多项关于全民体育锻炼和发展智慧健康的政策。
但显而易见的是,我国居民的身体素质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智慧健康产业则在该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辅助的作用。
——智慧健康产业结构
目前,智慧健康产业主要针对的人群为重症及慢病人群、妇科病人群,其中,在重症及慢病人群中还包含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针对这些人群的问题,智慧健康产业具有智慧慢病管理、特殊指标健康监测等服务及其所使用的产品。
近年来,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趋于严峻,为妥善解决数量较大的老年人口的起居条件以及人文关怀,国家将智慧健康养老列入国家战略层面,这也昭示着在智慧健康产业市场结构中,智慧健康养老行业将成为智慧健康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智慧健康行业发展趋势:智慧健康养老提上日程
——智慧健康养老推出发展行动计划并设立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
为进一步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工信部、民政部和国家卫健委于2021年10月20日联合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其具体细则如下所示:
其中,针对智能养老产品和技术、智慧健康服务及其他服务推广工程作出了重要规划,在产品上主要要求发展康复训练型、功能代偿型等康复辅助器具类、具有行为监护和安全看护等功能的养老监护类产品、展具有健康状态辨识、中医诊断治疗功能的中医数字化智能产品,以及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并发展适用于健康管理的智能化、微型化、高灵敏度生物传感技术,大容量、微型化电池技术和快速充电技术,高性能、低功耗微处理器和轻量级操作系统。
此外,更要求扩大并推出创新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
其实,在2020年9月,工信部、民政部和卫健委就已共同组织申报《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0年版)》,在智慧健康养老主体中分成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两大类,其中的产品也将引领行业发展趋势。具体分类如下图所示,
——未来智慧健康养老格局
根据《智能养老研究动态》,“智能养老”按照空间地点可分为智慧居家、智慧社区和智慧机构三种模式。
智能养老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网融合”支撑智能养老服务的实施,以“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应用来完成服务需求,利用技术支撑实现多窗口多领域服务资源的有效对接。
目前,全国各地已经积极展开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
根据我国“9073”的养老服务规划,未来,应有90%的老人在家中养老,剩下的10%的老人在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智能养老重点也主要集中在社区居家养老上。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未来乡村智慧健康站如何助力乡村医疗事业发展?
促进乡村医疗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智慧健康站的建设,为乡村医疗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供可能。
通过应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乡村医疗服务可与城市医疗接轨,提升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更多人因此能获得高质量医疗服务。
增强乡村医疗事业的创新能力智慧健康站的建设为乡村医疗事业带来机遇与挑战,激发创新和潜力。
未来,通过与城市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合作,医疗技术可得到研发与应用,推动乡村医疗事业的升级与进步。
总体上,未来乡村智慧健康站的建立提高乡村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提升乡村居民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推动乡村医疗数字化与智能化,增强乡村医疗事业创新能力。
这有助于乡村医疗事业升级发展,提高乡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我国智慧健康的行业现状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么火?
中国智慧健康行业处于成长中期
自2016年起,我国不断出台的针对“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产业以及医疗改革等领域的相关政策,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突破瓶颈并快速发展,配合健康产业和医疗改革助推智慧健康行业的发展。
不仅如此,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健康产业不断趋于便利,智慧健康行业也将不断成长。
目前,我国智慧健康行业处于成长中期。
中国智慧健康行业年复合增长率逾40%
近年来,智慧健康行业在我国发展迅速。
2017-2021年,呈逐年快速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0%,中国智慧健康行业高速增长;不仅如此,中国智慧健康行业亦存在庞大的市场空间容量。
注:上图的统计范围主要为智慧健康的技术,包括移动健康应用程序、连接的可穿戴设备和远程医疗,例如,数字健身和保健设备及应用、电子健康设备及应用程序、线上处方药开局、远程医疗等,下同。
中国智慧健康行业市场庞大且分类复杂
目前,中国智慧健康行业较为庞大,涉及的细分领域较多,整体市场较为复杂,但智慧健康行业的结构可根据针对人群的不同进行分类。
大部分的智慧健康行业均可面向全消费人群,部分可针对重症人群和慢病人群,以及妇科病人群,因其患有的疾病的特性不同,导致智慧健康行业内存在部分针对性较强的细分领域。
例如,针对重症及慢病人群的智慧慢病管理、特殊指标健康监测等;针对妇科病人群的“她健康”管理APP等。
国内企业在ToB端加速追赶
国内智慧健康市场活跃着为数众多、规模不等、类型不同的企业。
因所需技术水平的不同,提供硬件系统的企业相对集中,而提供软件系统的企业和程序及应用和其配套设备的企业则比较分散。
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类型、系统可靠性、价格等方面差别明显。
国内智慧健康系统企业可大致分为ToB端和ToC端,根据不同的领域类型和竞争优势分为三种层次。
从ToB端来看,国际企业为第一梯队,其主导国内智慧健康行业在医院、医疗系统、体验机构等领域的运营管理的数字化智慧化建设;而国内企业则仍处于建设中大型智慧化基础层的层次,但国内企业正致力于加速信创发展,实现国产替代。
国内互联网大厂成“领头羊”
而ToC端的企业则以国内企业为主,这类企业主要向大众消费者提供可穿戴设备产品、、健康监测设备产品、互联网医疗保险服务等。
第一梯队是大型的互联网公司,第二梯队是独角兽类公司,第三梯队则是小型的软件公司。
各省市地区智慧健康行业各具特色
根据对众多公开资料的收集和统计,前瞻将提炼了部分省市地区在智慧健康行业发展的特色:北京的关键词在于“生物医药+大健康”方向;上海的则是倾向于“智慧诊断+平台化”;广东则致力于在智慧健康行业领域加大“数据化、平台化,及新兴技术”的应用程度;浙江则更关注老年人口的智慧健康服务,例如“智慧康养、智慧健康养老”等;山东因本土中西部地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服务能力差异大,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不足等原因,需要发展其医疗信息化并建设智慧健康基础设施。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