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航:
简谱乐理知识目录
音乐中所使用的音是音乐表现的基础。
第一章《音乐中所使用的音》深入探讨了音的各个方面,为理解音乐的构成提供了基础。
第一节《音》从物理属性角度出发,详细解释了音的本质,区分了乐缺乱音与噪音,为后续章节的深入谨圆研究打下了基础。
第二节《乐音体系及音的名称》则从理论层面介绍乐音体系,解析了音的名称,通过系统化的方式使音的组织与管理更加清晰。
第三节《音的分组》进一步对音进行了分类,通过分组使得音的组织更加有序,便于音乐家在创作中进行音的组合与运用。
第四节《复合音与分音列》则探讨了音的构成,从复合音的角度分析了音的结构,以及音列的规律性,有助于对音乐中的和声和旋律的深入理解。
第五节《祥扮塌音域与音区》则从音的范围角度出发,解析了音域的划分和音区的特点,为音乐家在演奏和创作时提供了更为精准的音域指导。
第二章《简谱》则是对音乐记录方式的一种阐述。
第一节《怎样记录音的高低》通过基本符号的介绍,详细阐述了如何记录音的高低,包括中音、高音、低音及其相对音高关系,以及音的准确高度1=C的设定,为音乐的准确表达提供了基础。
简谱是谁发明的?
简谱因为相对比其他谱简单,因此可能曾由多人独立发明。
数字简谱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那时有一个天主教的修道士名为苏埃蒂;用1、2、3、4、5、6、7来代表七个音来冲手尘写谱教歌,尔后写了一本小册子名为《学习素歌和音乐的新方法》,那时西方人极注重发明创造和版权等个人成绩散禅,才被记载入史册。
18世纪时法国人,名卢梭;1742年在法国巴黎向科学院宣读了一篇论文《音薯游乐新符号建议书》再提这“数字简谱”,因当时写《忏悔录》一书,反而名声大增。
吉他乐理
这些问题如果想系统地了解,建议还是去看看基础乐理的相关书籍。
在回答你这六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跟你介绍一下乐音的基本原理,注意这里说的是“乐音”,不是“音乐”。
所谓乐音就是音乐中用到的声音,所以它具有声音的全部属性。
首先,在物理学上解释了声音产生的原理,那就是由发声体振动而产生的。
所以振动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高——这是音高,振动持续的时间决定了声音响动的时间——这是音长;振动的强度,也就是振动时振幅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这是音强。
声音的音高、音长和音强,这三种属性用在音乐中,是乐谱符号可以表达的。
声音还有一种属性,由发声体材质和质量决定的,就是——音色,这一点,是乐谱除泛音外,而无法表达的。
音符是书面记录音乐的某种表达乐音的特定的规范性符号,广义的音符,所有乐音记谱法所采用的相关文字、数字及其图形符号。
狭义的音符则专指乐音记谱法中与乐音本身有关的符号,这种符号通常主要直观表达乐音的音高与音长这两种属性。
所谓乐音记谱法是相对发声记谱法而言的,以记录乐音本身诸如音高、音长、强度等乐音属性的记谱方法,现在通行的此类记谱法有五线谱、数字简谱两种;发声记谱法主要是以记录乐器发声方法的一类记谱法,它仅限于表达某种乐器的基本演奏法则,而不直接表达音高,此类乐谱包括吉他的六线谱、和弦音位图;口琴的BD谱等等。
乐音的高低,在不同记谱法中有不同方法,比如五线谱,是通过音符符头在五线的位置来确定的,符头处在五线的位置越高,表示该音符代表的乐音音高就越高;数字简谱中,是通过表达音级的数字来确定的,由1到7这几个数字,数字越大,音高越高,超过7的高音,就再从1开始循环,只是在数字头上加点,点加得越多,表示这个音就越高;反之则在数字脚下加点,点加得越多,表示该音就越低。
乐谱音符还可以直接表达乐音的时值,所谓时值,就是对乐音音长的一种表达方式,乐谱常用的时值有全分、二分、四分、八分、十六分等,结合到音符上,就有了全分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等等;分的数目越大,表示该音符的音长延续时间越短袭笑,由长到短是倍减关系,也就是说,假定以四分音符为音长的单位1,则八分音符就是1/2,十六分音符就是1/4……而二分音符就是2、全分音符就是4……无论是数字简谱还是五线谱,可记录的最长时值的单个音符,就是全分音符。
在数字简谱中,不加任何时值辅助记号的单纯数字,是四分音符,短于四分音符时值的,在数字下,上下方向增加下划线,每多一条下划线,表示音符时值倍减一半;大于四分音符时值的,在数字右侧向右方向排列增加短横线,每多一条,表示时值延长一倍,最多加到三条,就是一个全分音符。
五线谱是通过符干和符尾来表达乐符时值的。
具体的可自行去参考有关资料。
乐符的时值,表达的是一个时间分割的关系,而不代表具体时间。
如想知道某个谱子里每个时值的音符所延续的具体时间,就要参考乐谱给定的速度记号和节拍记号来定。
在说节拍之前,应先明确乐音的强弱,所谓强弱就是之乐音强度的变化,那些在音乐中音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以及听起来比较有力度的音都属于强音,反之则是弱音。
所谓节拍,其实就是节奏,是乐音在音长、音强上周期变化的规律,这一规律在乐谱上反映出来的记号,就是拍号,像问题中所举4/4、2/4之类。
拍号首先是规定了拍子的基本单位,即以何种时值的音符作为表示一拍的音符,在拍号中,这是在分母位置上的数字,比如2/4,分母是4,表示以四分音符作为一拍。
分子上的数字表述为该乐谱以多少个拍子作为一个小节的拍数,分子数字是2,则表示每一小节有2拍,即在乐符时值上,其每一小节要含有两个四分音符的时值之和。
若拍号作3/4,则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一小节有三拍。
其一小节内音符时值总和,等于三个四分音符时值之和。
每个小节用小节线(竖细线)分隔开来。
为什么分小节?前面讲了,乐音的音强在乐困巧曲中是周期变化的,这种周期用拍子来计算,每个拍子的乐音延续时间是相同的,而强音的出现,在一个乐曲的主要段落里,间隔的时间也基本是一致的,即一个强音出现后,总是隔相同的几拍,再次出现一个强度相同的强音。
这就是音乐节奏的本质。
小节的划分就是将这种周期性规律在乐谱上明确出来,通常一个小节至少包括一个强拍,并且这个强拍的位置总在小节的第一拍;并且其后跟随若干个弱拍(第二个强汪禅键拍之前)。
所以,每一小节三拍,表述的就是该小节内总共有三拍,其中第一拍为强拍,后两拍为弱拍。
两拍子就是每一小节有两拍,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为弱拍。
音乐中最基本的拍子,就是两拍子和三拍子,这里面每一小节只有一个强拍,所以称为单拍子;大于三拍子的拍数,都属于复拍子,其每一小节内要包含两个以上的强拍,只是这同一小节内的强拍只有第一拍是最强的,其他是次强,次强拍要弱于强拍,而强于弱拍。
比如四拍子中,第一拍是强拍,第三拍是次强拍,其他的第二、第四拍则都是弱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