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航:
新能源汽车的上游资源争夺战
新能源汽车的上游资源争夺战
2016年,当全球176个缔约方在巴黎签署《巴黎协定》气候变化协议》时,汽车向电动化转型已成为世界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增长,新能源汽车上游产业链相关多个环节迎来大爆发。
其中,作为核心生产资料的金属矿山正逐渐站在行业前列。
受到行业上下游的关注。
金属矿站上行业风口
新能源产业是对旧能源产业的综合性产业替代,主要体现在从源头上转变旧能源消费方式。
而这种替代也在随着越来越多的外部因素而加速。
首先,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正在促使各国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2016年以来,德国、比利时、中国、美国等国遭遇了长期大范围的极端强降雨天气。
持续的强降雨给暴雨所经过的地区带来了道路交通拥堵、下水道淤积等“灾难性”后果。
农田和工厂被毁,整个城市被洪水浸泡。
气候专家指出,这场灾难与全球变暖导致地表水蒸气过度蒸发有很大关系。
气候灾害的频繁发生,明显刺激了各国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步伐。
例如,在2021年召开的2021年新能源汽车大会上,相关部门领导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指示。
同时,美国和德国也表示,发展新能源对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这些都表明了各国政府加快新能源发展的决心。
其次,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化进程加快,增加了行业对金属矿产的需求。
以新能源汽车国内销售为例。
去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仅过100万辆,市场渗透率不足10%。
截至今年6月底,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超过去年全年销量。
并且仍然保持快速增长,这表明新能源汽车正在被广泛接受,市场渗透率正在快速提高。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提升,作为汽车核心元器件的动力电池需求日益增长,相应地生产原料电池的金属矿如锂、镁、磷、氟、钴等金属元素的需求也在持续暴涨,由此带动金属矿产业走上行业风口。
资源抢夺战全面开启
随着人们对金属矿产的需求日益增长,各重要厂家对金属矿产的抢夺也在加剧。
据了解,在新能源汽车的制造过程中,动力电池是最关键的部件,对金属矿物的需求量也最高。
动力电池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极基材、隔膜和罐体等。
其中,钴、镍、锂、锰等金属矿物作为电池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原材料,在当前和未来激烈的新车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
作为较早押注新能源汽车的国家,中国的影响力几乎涵盖了整个动力电池的每一个零部件。
据相关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占据全球钴酸锂等原材料精加工市场60%以上的份额。
然而,随着美国和欧洲大力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一场金属原材料的“资源争夺战”开始席卷全球。
以非常热门的锂金属为例。
目前全球只有西澳、魁北克、美国和欧洲,从巴西、南美洲的锂三角到中国的青海、西藏。
捡起。
许多锂矿石的价格一再上涨。
7月底,锂矿石拍卖达到1250美元/千吨,这还只是锂精矿(粗矿)。
为了抢夺锂矿资源,中国各领域巨头纷纷抢购全球锂矿资源。
锂行业巨头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先后通过投资、合资等方式抢占了智利、阿根廷、墨西哥、魁北克、西澳大利亚等地的优质锂资源。
天齐锂业也因此欠下了巨额债务。
美国抢劫美洲锂矿更是动用了国家力量。
可以说,美国对锂矿资源的掠夺已经变得和对石油资源的掠夺一样重要。
除了锂资源外,作为动力电池重要组成部分的钴、镍的需求也日趋紧张。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锂储量为1700万吨,镍储量为8900万吨,而探明的钴金属储量仅为700万吨,还不到前者的零头。
从产能来看,钴主要集中在刚果、古巴和澳大利亚三个国家。
稀缺的产能让巨头们争先恐后地与巨头们签订巨额合同。
例如,特斯拉与钴矿巨头嘉能可签署了每年6000吨钴金属的供应合同。
这种抢夺行为不仅限于钴、锂等矿物。
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对镍、锰、磷、氟等金属矿山的抢掠也将加剧。
不同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助攻
在金属矿行业争夺愈演愈烈的背后,还少不了不同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助攻。
当前国内动力电池领域,主要有两个技术路线:一是三元锂电池路线,二是磷酸铁锂电池路线。
不同的动力电池路线对应着不同的金属材料应用,这种技术路线也会给矿产资源的利用带来不同的影响。
具体来看,三元锂电池需要用到金属钴,而钴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使用三元锂电池的汽车厂商不得不时刻面临越来越高的钴涨价威胁。
比如,走三元锂电池路线的特斯拉,就一直面临钴金属涨价的威胁。
2021年一季度,钴价就达到了34.5万元/吨,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28%,其具体价格大致相当于镍的3倍,锰的50倍,其价格之高可见一斑。
为了摆脱钴金属给造车带来的成本压力,特斯拉在其新推出的“低价车”中,逐渐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来作为核心元器件以降低整车成本。
与此同时,特斯拉、宁德时代等厂商还在努力推进“无钴化”和“低钴化”的新型电池实验,以求摆脱钴金属的产能制约。
相比较而言,磷酸铁锂电池对磷、氟等金属矿元素的需求则大为提升。
今年以来,跟磷化工、氟化工相关的磷盐价格均在不断上涨,如被用于工业生产的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等分别较去年价格上涨30-70%之间,其上涨就与磷酸铁锂重回主流动力电池赛道有极大关系。
实际上,除了主流的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之外,行业内也在探索新的钠电池和镁电池技术。
不难预见随着新电池路线的确立,行业矿产资源的争夺战也将发生重新洗牌。
金属回收或成重要出路
无论是对磷资源的竞争,还是行业对无钴化的尝试,都可以看出行业巨头们为应对自然资源短缺所采取的行动。
但从自然资源有限性的角度来看,这种举措仍存在局限性,要想解决金属资源缺乏的问题,或许还不得不依靠金属回收。
一方面,在资源有限、需求无限上涨的情况下,强化回收才能够有限解决行业面临的短缺问题。
从之前的行业数据不难看出,无论是储能较少的金属钴、锂,还是储量较多的镍、锰等,长期都将会是供不应求的状态,而要应对这一状况就必须加快回收速度。
另一方面,国内相关金属回收的技术已经成熟,且金属回收前景远大。
相关行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生产和使用的金属约占全球的一半左右。
但与欧美等经济体相比,中国的金属回收利用率还相对较低。
以金属铝回收为例,欧洲美国等西方经济体的回收率,已经达到了7成左右,而中国还仅有不到2成,可提升空间巨大。
在技术方面,中国已经拥有了成熟的回收技术,国内的五矿集团、中国铝业,包括格林美等上市公司均有相关业务。
其中行业巨头格林美,已经具备从三元前驱体、磷酸铁锂与镍钴锂原料回收的全套回收技术。
可以预见在产业大发展的大背景下,未来废旧金属资源回收将会成为解决行业问题的关键一步,将会受到来自产业各界的重视。
数据寡头是什么意思?
数据寡头是指在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中,少数几家公司或组织掌握着绝大部分的数据资源和数据权力,他们往往可以通过数据垄断和操纵,为自己谋取商业利益。
由于数据的重要性和价值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竞争和争夺数据资源。
然而,由于技术和经济实力的不足,以及政府监管的不力,少数的公司往往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将其他竞争者排挤出市场,从而形成数据垄断局面。
数据寡头的形成不仅会妨碍竞争和创新,还可能对用户的个人隐私构成威胁。
由于这些寡头可以轻易地收集和分析用户的个人信息,他们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推销产品,或将这些信息卖给别的公司或政府。
用户的个人隐私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问题,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隐私保护法规,以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和隐私权。
面对数据寡头垄断局面,政府和业界需要采取措施来破解垄断,以促进创新和提高社会效益。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监管和制定反垄断法规,来对数据寡头进行约束和限制。
同时,政府可以向其他竞争者提供支持和帮助,以扩大市场竞争。
业界可以采取技术措施,如采用开源技术、分散式数据存储等,来打破数据垄断。
只有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公正使用。
未来大数据发展的七大趋势
未来大数据发展的七大趋势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数据将成为企业、社会和国家层面重要的战略资源。
大数据将不断成为各类机构,尤其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成为提升机构和公司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大数据正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趋势一:数据隐私标准将出台大数据将面临隐私保护的重大挑战,现有的隐私保护法规和技术手段难以适应大数据环境,个人隐私越来越难以保护,有可能会出现有偿隐私服务,数据“面罩”将会流行。
预计各国都将会有一系列关于数据隐私的标准和条例出台。
趋势二:成为重要战略资源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数据将成为企业、社会和国家层面重要的战略资源。
大数据将不断成为各类机构,尤其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成为提升机构和公司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企业将更加钟情于用户数据,充分利用客户与其在线产品或服务交互产生的数据,并从中获取价值。
此外,在市场影响方面,大数据也将扮演重要角色——影响着广告、产品推销和消费者行为。
趋势三:分析方法发生变革大数据分析将出现一系列重大变革。
就像计算机和互联网一样,大数据可能是新一波的技术革命。
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可能会改变小数据里的很多算法和基础理论,这方面很可能会产生理论级别的突破。
趋势四:与云计算深度融合大数据处理离不开云计算技术,云计算为大数据提供弹性可扩展的基础设施支撑环境以及数据服务的高效模式,大数据则为云计算提供了新的商业价值,因此,从2013年开始,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技术必然进入更完美的结合期。
总体而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计算形态,既是产生大数据的地方,也是需要大数据分析方法的领域。
趋势五:网络安全问题凸显大数据的安全令人担忧,大数据的保护越来越重要。
大数据的不断增加,对数据存储的物理安全性要求会越来越高,从而对数据的多副本与容灾机制提出更高的要求。
网络和数字化生活使得犯罪分子更容易获得关于人的信息,也有了更多不易被追踪和防范的犯罪手段,可能会出现更高明的骗局。
趋势六:催生数据分析师等职业大数据将催生一批新的就业岗位,如数据分析师、数据科学家等。
具有丰富经验的数据分析人才成为稀缺资源,数据驱动型工作机会将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
趋势七:大数据学科诞生数据科学将作为一个与大数据相关的新兴学科出现。
同时,大量的数据科学类专着将出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