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产业逆变迁 (何谓产业)

admin 2024-11-17 56 0

本文目录导航:

什么是产业逆变迁

所谓产业“逆变迁”,是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能及时跟上产业转移的潮流,把先进科技应用于产业发展当中,故步自封,固守于原有产业。

什么是产业逆变迁 (何谓产业)

产业转型升级,专业术语,定义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即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有技术升级、市场升级、管理升级等多个途径。

大部分的人员认为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

但仅是技术升级,没有市场的升级,就没有围绕顾客消费痛点的技术升级的路径研究,所以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先是市场升级,找到“好卖的产品”,接下来才是企业价值链的升级。

产业转移的理论: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弗农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标准化阶段三个不同阶段,产业转移开始于产品成熟期,而到了标准化阶段。

技术发明国的生产和出口竞争优势受到技术模仿国的劳动成本优势和其他成本优势的重大挑战,技术发明国为了回避某些产品在生产上的劣势,顺应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将大规模进行产业转移。

2、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认为发达国家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导致非熟练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必须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比较优势理论。

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小岛清将雁行模式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边际产业转移扩张理论”,该理论认为投资国企业将资源从本国已经丧失了比较优势的产业中撤出,转移到其他国家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中,对转出国和转入国都是一种福利最大化的选择。

用什么理论可以分析丰田退出澳洲的案例

规模经济理论、销售半径理论和产业升级理论。

汽车是典型的的规模经济产业。

通常单一车型年产20万辆以上才勉强达到经济规模门槛。

澳大利亚人口2300万,汽车保有量为730万辆,增长空间有限。

最近几年,每年汽车总销量为110万辆左右(2015年为115万辆)。

因为有数十个车型争夺这块市场,目前销量最大的车型,丰田卡罗拉,年销量仅为4万辆,远低于经济规模。

达不到经济规模,则意味着高成本。

当然,采用经济规模生产,然后将多出来的产品出口也是解决方案。

但澳大利亚孤悬海外,离各大主要市场都相距甚远。

在中国、越南、泰国的汽车产业大发展以前,向东南亚出口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但现在中国、越南产业升级,已经完全具备低成本生产高品质汽车的条件。

与澳大利亚相比,中越劳动力成本更低,且中国配套体系远较澳大利亚完善,在中越生产汽车在东南亚销售,无论生产成本或是运输成本,较澳大利亚生产都有显著优势,所以,丰田退出澳洲就成为必然选择。

不仅对丰田是这样,对于其它汽车生产企业,这个理论都同样适用。

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简评、展望及政策建议

产业集群理论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主要关注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社会资本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研究主要以论文形式出现,缺乏全面的专著。

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有三个关键依据:外部经济效应,如通过分工协作提高生产效率,创造规模经济;空间交易成本的节约,通过地理邻近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学习与创新效应,通过竞争激发企业创新动力。

对于后续研究,首先,我国在产业集群实证研究方面还有待加强,特别是在理论宽度和深度上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需要针对我国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形成本土化的理论体系。

其次,集群研究资源需要整合,建立统一的研究平台和机制,避免重复劳动,提升研究深度和指导意义。

同时,要兼顾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需要符合经济比较优势,政府应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引导和支持作用,以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产业集群政策。

对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应结合产业集群理论,寻求新的发展模式。

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企业结构与现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有别,要想抓住产业升级的机遇,必须通过改革、市场机制和技术创新,实现从传统工业区向产业集群的转型,以创新为驱动,推动其健康发展。

扩展资料

产业集群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一种西方经济理论。

产业集群理论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竞争战略和国际竞争领域研究权威学者麦克尔·波特创立的。

其涵义是:在一个特定区域的一个特别领域,集聚着一组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通过这种区域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构建出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集聚洼地,使企业共享区域公共设施、市场环境和外部经济,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