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什么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发展什么汽车生产业)

admin 2024-11-17 52 0

本文目录导航:

发展什么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1. 环境保护的需求: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传统汽油车排放的废气是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而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可以大幅度减少这方面的排放。

2. 能源安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较高,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可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提高国家的能源安全。

3. 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涉及到许多前沿技术,如电池技术、电机技术、电控技术等。

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推动我国在这些领域的技术创新,提高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4. 产业升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比传统汽车产业链更长,涉及到的产业更多,如电池制造、电机制造、充电设施建设等。

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整个汽车产业的升级。

5. 市场需求:随着消费者对环保和新能源的认识加深,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在增加。

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满足消费者的这一需求,同时也可以创造新的市场机会。

举例来说,我国的一些汽车制造商已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比如比亚迪的电动汽车已经在全球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其电池技术也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我国政府也在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通过提供补贴、建设充电设施等措施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发展什么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发展什么汽车生产业)

我有一个疑问,请高人给予解答。

以下为郎咸平的文章,应该符合你提出的问题由于我们传统劳力密集产业利润率低,因此产业升级(或是叫产业转型)以提高利润率就成了政府重要的产业政策。

举例而言,我们看不起出口玩具业,因为它是传统劳力密集产业,毛利率几乎为零,因此希望升级为高科技和资本密集产业,例如芯片,其毛利率超过40%以上。

这就是政府推行产业升级的目的——全面提高产业利润率。

但是请各位读者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政策推出之后总是被诟病为“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又放”。

过去这么多年来从没有人可以给出解答,现在我告诉各位读者原因。

那就是因为我们的决策一向是“根据表面现象做决策”。

那么这个产业升级的政策是不是又是根据表面现象做的决策呢?我必须清楚地告诉各位读者,我个人从不反对产业升级,因为我们确实需要高科技和资本密集产业,但是我反对根据表面现象做成的决策。

目前推行的产业升级政策就是根据表面现象做成的决策。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想请问各位读者,是谁告诉你传统劳力密集产业的毛利率一定是低的?这是胡说八道,而且是全国性的胡说八道。

我就以美国的玩具公司美泰为例,它的毛利率在前两年也是超过40%,和高科技的芯片是一样的。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做制造,他们做玩具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库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及终端零售等六大环节。

而这六大环节加上玩具的制造,就叫做6+1的产业链。

就是因为美泰控制了6+1的6,所以他们控制了玩具的定价权,从而把我们玩具制造的利润完全吸干了。

这才是为什么美泰的毛利率高,而我们玩具的毛利率为零的真正原因。

谁是美泰?他是旧帝国主义时期东印度公司的现代版,也可以理解为新帝国主义的产业资本。

以图1的微笑曲线为例,过去我们只是知道微笑曲线的底端就是制造,因此制造的价值就是最低的,但是我们从来不知道为什么。

现在我告诉各位读者答案——那就是因为新帝国主义的产业资本掌控了产业链的六大环节之后,把我们制造业的利润完全吸干了,所以制造才沦为微笑曲线的底部,也就是说,微笑曲线就是新帝国主义的杰作。

可是新帝国主义不只以产业资本的形态出现,它们也以金融资本的形态出现,控制着农矿产品的定价权,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我的另外一本书《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该书详细描述了金融资本如何操纵中国的大豆、玉米、棉花、蔬菜、大米、小麦等,以控制中国农业产品的定价权。

该书也描述了金融资本如何操纵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以控制中国矿产品的定价权。

金融资本透过掌控农和矿两大资源的定价权,从而掌控了中国制造业的原材料成本。

新帝国主义透过金融资本控制农矿产品定价权,再透过产业资本所掌控的6,控制了销售定价权,从而把我国制造业的利润全部吸干了,这才是我国传统制造业毛利率低的原因。

我以玩具为例,制造玩具需要购买塑胶粒等化工原材料,而化工产品的定价权是金融资本控制。

玩具需要销售,而销售的定价权又是由产业资本透过6+1的6所控制。

而美国等新帝国主义国家所谓的“国际分工”就是把制造放在中国——“破坏我们的环境,浪费我们的资源,剥削我们的劳工”——而后透过金融资本控制原材料定价权,再透过产业资本控制销售定价权,把我们中国人的骨髓都吸干了。

你不觉得这比旧帝国主义时期帝国主义毒害我们百姓的鸦片还可怕吗?最后的结论就是,我们改革开放取得了亮丽耀眼的GDP,而新帝国主义透过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取得了所有的利润。

因此中国越发展,新帝国主义就越富裕。

根据我的另外一本著作《谁在拯救中国经济》的数据显示,我们中国以制造业为主的企业家目前面临着两大困境:第一个是投资经营环境的恶化;第二个是产能过剩。

因此他们不想干了,大量制造业资金开始炒楼炒股,从而造成了2009年的楼市和股市泡沫。

而政府救市贷给企业的信贷资金也同样由于两个困境没解决,企业不敢投实体经济,反而流入了楼市股市,使得泡沫现象更严重。

我想请问各位读者,我们假设一个最极端的状况,如果中国的制造业都不干的话,都去炒楼炒股,那么新帝国主义的金融资本掌控定价权的原材料卖给谁呢?都没产品了,产业资本掌控销售定价权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中国制造业的衰退就是新帝国主义的丧钟。

那么我再请读者想一想,就连郎教授这两把刷子都能想到的事,你们觉得新帝国主义这批比郎教授聪明得多得多的人会想不到吗?如果他们也想到了,我请问各位读者,他们应该做什么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以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收购中国的制造业。

请看我在另外一本书《新帝国主义在中国》所列举的摘要数据,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第一, 中国进出口贸易中55%是外资,其中高科技出口的87%是外资。

第二,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在中国已经开放的产业当中,每个产业排名前五名的企业都是外资企业,这意味着什么?举例来说,玻璃行业,最大的五家企业全部是合资企业;电梯行业,占全国产量80%以上的最大的五家厂商全部是外资控股;家电行业,18家国家级定点企业中有11家与外资合作;医药行业,20%掌握在外资手中。

渠道就不用说了,国内市场汽车销售额的90%来自于国外品牌。

更可怕的是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有21个被外资控制多数资产,也就是说外资是最大的股东。

第三,根据工商总局的数据,轮胎行业的80%是外资,汽车零部件行业75%是外资,整车品牌的80%和销量的90%是外资或者合资。

平板电视行业60%~70%是外资,电视机的利润大部分都来自于平板,那是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外资合资药业占27%,但是在高端市场,外资在医院和零售市场分别占据了47%和52%的份额。

其中,降低高血压药的前10名中数量过半、销售额7成左右是外资。

再看啤酒行业,中国有多少家啤酒厂?到处都是啤酒厂,只有两个品牌没有外资注入,其他你能想象到的品牌都有外资注入。

外资保险业开业三年便占据了中国市场的10%。

在上海,外资银行开业三年便占据了17%的市场。

计算机操作系统95%是外资,英特尔的CPU占据了85%的市场份额,思科占据了企业无线网络60%的市场份额。

快递行业20%是外资。

水泥行业30%是外资。

高端酒店中30%是外资。

外资还控股了没有什么高科技含量的食用油,占了85%。

高档胶印机70%~80%是外资,装载机的三四成、工程机械的一半是外资。

不知道各位读者看到这些数据心中是什么感觉,我相信和我一样——痛心疾首。

第三产业增加值是什么意思

第三产业增加值指的是在特定时间范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总和。

第三产业涵盖了广泛的服务行业,比如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服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开发,批发及零售贸易,住宿与餐饮服务,金融服务,房地产,租赁及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居民服务与其他服务,教育,卫生和社会福利服务,文化、体育和娱乐服务等。

第三产业增加值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健康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能揭示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随着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提升,往往意味着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力增强,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举例来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繁荣,反映出物流和交通设施的完善,有助于商品和服务的高效流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快速发展,则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标志,为其他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批发和零售业的壮大,表明消费市场的繁荣,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市场活力。

此外,金融、房地产和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的增长,反映了资本市场的活跃和企业活动的增多,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进步,则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有助于提高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改善了民众的生活质量,还促进了社会服务业的专业化和精细化。

教育、卫生和社会福利业的进步,提升了国民的健康水平和教育水平,增强了社会福祉。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繁荣,则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和谐。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