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名词解释 (可持续发展名人名言)

admin 2024-11-17 53 0

本文目录导航:

可持续发展名词解释

可持续发展名词解释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名词解释 (可持续发展名人名言)

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由于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也就不同。

1、侧重自然方面的定义。

“持续性” 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

意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

1991年11月, 国际生态学联合会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联合举行了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

该研讨会的成果发展并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 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

2、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

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表《保护地球一一可持续生存战略》,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

3、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

爱德华-B ·巴比尔在其著作《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中, 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皮尔斯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

4、侧重于科技方面的定义。

斯帕思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一一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封式,工艺方法一一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概念如下: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是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的线性模式向“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一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

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

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循环经济的主要理念是:

1、资源循环利用:

循环经济鼓励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通过回收/再利用和再生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2、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循环经济倡导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从原材料采集到生产/分发/使用和废弃的各个环节。

通过促进可再制造/维修和回收等实践,延长产品寿命和价值。

3、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

循环经济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技术,以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同时,通过减少废物和排放物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4、支持创新和循环产业:

循环经济鼓励创新技术和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

这包括开发新的回收和再利用技术,建立循环供应链,培养循环经济相关的企业和就业机会等。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布伦特兰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环发大会的《里约宣言》的定义人类应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后世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求,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

“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

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

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

简称PRED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它的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相应的道德水准.有关“发展”概念传统的狭义的发展,指的只是经济领域的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联合国“第一个发展十年(1960~1970)提出: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现代发展模式:既要经济繁荣,又要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贫困和落后是造成资源与环境破坏的基本原因,只有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在发展中保护好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要与自然相和谐保护资源持续利用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展要保证公平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公平性原则: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和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机会、利益均等的发展。

它既包括同代内区际间的均衡发展,即一个地区的发展不应以损害其它地区的发展为代价;也包括代际间的均衡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的发展能力。

该原则认为人类各代都处在同一生存空间,他们对这一空间中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拥有同等享用权,他们应该拥有同等的生存权。

因此,可持续发展把消除贫困作为重要问题提了出来,要予以优先解决,要给各国、各地区的人、世世代代的人以平等的发展权。

持续性原则: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即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必须有限制因素,即发展的概念中包含着制约的因素;在“发展”的概念中还包含着制约因素,因此,在满足人类需要的过程中,必然有限制因素的存在。

主要限制因素有人口数量、环境、资源,以及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能力施加的限制。

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与环境。

因此,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从而真正将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

共同性原则: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虽然不同,但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

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决定全球必须联合起来,认知我们的家园。

可持续发展是超越文化与历史的障碍来看待全球问题的。

它所讨论的问题是关系到全人类的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

虽然国情不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模式不可能是惟一的,但是无论富国还是贫国,公平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各个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都需要适当调整其国内和国际政策。

只有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从而将人类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