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英文)

admin 2024-11-17 49 0

本文目录导航: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英文)

1、广泛的定义: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发表的布伦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是“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2、科学性定义: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由于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也就不同。

(1)生态学家: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

(2)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

(3)经济学家: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4)科学家: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封式'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综合性定义:

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知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这一概念的核心思想是:既要是当代人的各种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使它们之间保持协调和谐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意义是什么?

据了解,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多达上百种,很少有哪一个概念如同可持续发展概念一样,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如此广泛的探讨和绚丽多彩的定义与解释。

尽管在理论上,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生态学家和环境学家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理论模式,但以 i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 21 世纪议程》为标志,人类已跨出理论探讨的范畴,把实践“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目标。

下面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一)从自然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较早的时候,可持续这一概念是由生态学家首先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

它旨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

1991 年,国际生态学联合会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联合举行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

即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发展。

从生物圈概念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是从自然属性方面表述可持续发展的另一种代表,即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态环境得以持续。

(二)从社会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1991 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表《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且提出人类可持续生存的 9 条基本原则。

在这 9 条原则中,既强调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要与地球承载能力保持平衡,保护地球的生命力和生物多样性,同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 130 个行动方案,着重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三)从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这类定义也有不少表达方式,不管哪一种表达,都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

1989 年巴伯在其著作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还有 1990 年皮尔斯提出,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资源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

当然,定义中的经济发展已不是传统的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而是“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WRI,1993)。

科斯坦萨等人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是动态的人类经济系统与更大程度上动态的、但正确条件下变动更缓慢的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意味着:人类文化能够发展;但这种关系也意味着人类活动的影响保持在某些限度之内,以免破坏生态学上的生存支持系统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功能”。

(四)从科技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除了政策和管理因素之外,科技进步起着重大作用。

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无从谈起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有的学者从技术选择的角度扩展了可持续发展定义,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工艺方法,以此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还有的学者提出“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WRI,1993)。

他们认为污染并不是工业活动不可避免的结果,而是技术水平差、效率低的表现。

他们主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技术合作,缩小技术差距,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生产力。

(五)布伦特兰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曾主持由 21 个国家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著名专家组成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其里程碑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系统地阐述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包括两个关键性的概念:一是人类需求,特别是世界上穷人的需求,即“各种需要”的概念,这些基本需要应被置于压倒一切的优先地位;二是环境限度,如果它被突破,必将影响自然界支持当代和后代人生存的能力。

这一概念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取得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并在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公识。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虽短,但却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其基本点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需要,即指发展的目标是要满足人类需要;二是限制,强调人类的行为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三是公平,强调代际之间、人类与其它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

可持续发展名词解释

可持续发展名词解释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由于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也就不同。

1、侧重自然方面的定义。

“持续性” 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

意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

1991年11月, 国际生态学联合会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联合举行了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

该研讨会的成果发展并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 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

2、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

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表《保护地球一一可持续生存战略》,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

3、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

爱德华-B ·巴比尔在其著作《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中, 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皮尔斯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

4、侧重于科技方面的定义。

斯帕思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一一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封式,工艺方法一一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