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航:
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
在当今世界中,一种关键的技术手段是通过感知识别技术,使实体物品能够“表达”和“分享”信息,这是连接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桥梁,是物联网区别于传统网络的独特之处。
物联网的“触角”主要由分布在感知识别层的各种设备构成,如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传感器网络以及定位系统等。
这些设备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们所收集的海量数据,构成了物联网信息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感器网络作为其中的重要一员,它通过内置的传感器持续监控环境或物体的状态,如温度、湿度、光照、运动等,这些数据的实时反馈为物联网提供了丰富而实时的信息源。
它不仅强化了物联网的智能化程度,也使得我们能够对周围环境进行更深入、更精确的理解和管理。
物联网的每一个节点,无论是RFID标签还是各种类型的传感器,都在默默工作,将物理世界的数据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通过网络传输,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可以说,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的眼睛和耳朵,为连接和控制万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传感器网络是由许多在空间上分布的自动装置组成的一种计算机网络,这些装置使用传感器协作地监控不同位置的物理或环境状况(比如温度、声音、振动、压力、运动或污染物)。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最初起源于战场监测等军事应用。
而现今无线传感器网络被应用于很多民用领域,如环境与生态监测、健康监护、家庭自动化、以及交通控制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由三种主要组件组成:传感器节点(EndDevice)、汇聚节点(Router)和管理节点(Coordinator)。
这些节点协同工作,构建起一个能够自组织的网络结构。
传感器节点广泛分布在监测区域,它们的性能相对较弱,主要依靠小容量电池供电。
这些节点负责收集本地信息,处理数据,并作为数据传输的中继。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传感器节点会接收并转发数据,经过多跳传输最终汇集到汇聚节点。
汇聚节点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具有较强的处理、存储和通信能力,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外部网络(如互联网或卫星)的连接点。
汇聚节点不仅负责协议转换,还接收管理节点发布的监测任务,并将WSN收集的数据转发到外部网络。
此外,汇聚节点有时具备增强功能,能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包括程序代码、路由协议和密钥等敏感信息,并可能对程序代码进行修改和加载。
管理节点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控制中心,用于动态管理整个网络。
传感器网络的所有者通过管理节点来访问和控制网络资源,实现对网络的配置和任务分配。
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sm System, MEMS)、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 SoC)、无线通信和低功耗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孕育出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并以其低功耗、低成本、分布式和自组织的特点带来了信息感知的一场变革。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分布式传感网络,它的末梢是可以感知和检查外部世界的传感器。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感器通过无线方式通信,因此网络设置灵活,设备位置可以随时更改,还可以跟互联网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连接。
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得益于微机电系统、片上系统、无线通信和低功耗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广泛应用于军事、智能交通、环境监控、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