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航:
规模: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
《规模》读后感。
为何渺小的病毒敢折磨万物的灵长?为何体积庞大的动物比体积瘦小的动物寿命要长? 为何大公司比小企业存活得更久? 为何城市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 一切都跟规模有关! 病毒每过十几年就肆虐一次人间,是因为它的数量规模非常大,看过《病毒星球》这本书的人应该都知道,病毒作为地球最古老的生物,分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比我们80亿的人口总数多得不止一个量级。
体积庞大的动物,细胞代谢的效率更低,身体机能耗损的速度就会慢一些,而小动物却刚好相反,心跳的频率很快,虽然动作很敏捷,但是寿命却并不长。
当然了,小动物在体积上的规模矮了那么一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其种类必然会在数量上高出那么一大截。
现在你该知道,老鼠为何能生这么多,而大象和牛的幼崽却少的可怜了吧? 老鼠的寿命太短,夭折的也多,只能通过大量繁殖去让基因延续下去,而一头大象的自然寿命可以长达几十年,生一个崽崽足够了。
我们人类也是一样的,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新生儿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平均寿命也在不断提高,生娃的意愿自然就没那么强烈了。
第三个问题就更简单了,大企业有钞能力嘛,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雄厚的资本是最好的安全气囊。
比如微软,哪怕错失了移动互联网红利,依旧可以凭借着云服务再次大象起舞。
在新业务的探索阶段,如果没有Windows这个现金牛在支撑,说不定早就倒下了。
而小企业弱就弱在现金流不足,自身造血能力不够,银行和风投也不会借钱给你,一次小小危机就招架不住了。
第四个问题的答案比较复杂,但归根结底也是跟人口规模有关。
财富往往诞生于人口密集的地方,为啥?因为人一多交流就会变得频繁,新思想新技术就这么诞生了,推动着人类不断地前进。
这个过程就像是泡茶,大城市的高房价高压力就像沸腾的水,每天都让人活得煎熬,但煎熬过后不论是见识还是金钱,都会让你有所收获。
为何我们要搞基建?想致富的先修路,有了路之后还得有车有高铁,目的就是要缩短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上,总会有人干出一番事业来。
互联网就如同信息的高速公路,它能突破时间的限制,迸发出更强大的力量。
当然,这也会造成一些严重的副作用,内卷之下的打工人有时候连基本的休息时间都被占据了。
规模经济效益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因素是什么?
规模效益:经济学的黄金定律
规模经济效益,经济学中的璀璨明珠,揭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原理:生产与经营规模的扩大往往伴随着显著的效益提升。
换句话说,当企业步履稳健,规模扩大,经济效益的潜力也随之释放。
经济效益的多元探索
经济效益的内涵丰富多样,从潜在的效率提升到技术进步,管理优化,涵盖了资源配置、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等多个维度。
特别是规模经济,它强调的是适度扩张带来的长期成本降低,这在微观经济学中表现为生产规模扩大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降趋势。
管理成本的微妙变化
规模效应的力量显著,管理成本与企业规模成反比。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管理成本相对较高,这成为了它们在企业年金参与道路上的挑战。
而大型企业则能通过规模化操作,有效降低这部分成本,实现经济效率的飞跃。
并购中的协同效应
水平并购,作为规模效益的重要体现,带来了工厂运作的优化。
它源于资源的不可分割性,使得企业得以使用更大、更高效的设备,规模效应降低了设备成本。
采购的规模化也让企业在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强化了议价能力与信息获取优势。
分工专业化与效率提升
并购后的专业化分工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节省了成本。
随着规模的扩大,每个环节都能更精确地定位,避免了资源的浪费,确保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成本优势与集群效应
规模经济效益并不仅仅意味着成本降低,更包括了市场运营的集群优势。
随着规模的扩大,企业的运营成本得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也随之降低,整体上实现了成本和经营效率的双重提升。
总结来说,规模效益理论揭示了规模扩张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是企业成长道路上的不可或缺的策略工具。
理解并运用这一原理,无疑将助你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规模》读后感(上)
《规模》这本书是混沌的一位同学推荐的,混沌的课程也有推荐过这本书,最近刚读了系统思考方面的相关书籍,再读下关于复杂世界的这本书也算是一种拓展阅读。
这本书的作者是杰弗里.韦斯特。
他是全球著名的复杂性科学研究中心圣塔菲研究所前所长,从事复杂性研究几十年。
书的封面是这么写的,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解构万事万物的生长逻辑,重塑了解世界的思维框架。
书的背面是网络ceo王小川、得到万维刚老师几个社会名人写的的推荐语,从他们的推荐语可以感受到《规模》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
书的目录分为10个部分。
第一部部分讲规模这本书产生的大背景,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复杂世界,作者试图以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视角,通过跨学科的思考来探索世界运行的底层规律。
第二部分说的是万物的尺度:规模。
作者列举了几个例子,世界运行不少都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随着规模的增长会带来结构性的节约。
第三部分讲的是生命的简单性、一致性和复杂性。
生命是宇宙非常奇特的一种现象,不过作者表明生命也是遵循一定的数学规律,受到某些数学公式所左右。
第四部分说的是和我们切身相关的生命的第四维:生长、衰老和死亡。
这里作者宣布了一个坏消息,人类的生命很难超越125岁,疾病可以治疗,但是衰老不可避免,一切将归于尘土,不论贫穷还是富贵。
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章讲的都是关于我们生活的场所城市的主题。
总结出来就是城市越大越大,规模越大连接越多,城市的效率越高。
虽然自己以前没接触过《规模》,不过也是直觉地喜欢大城市,可能是命中注定比较爱折腾吧。
第九章说的是公司。
公司也和生命一样,终究会衰亡,甚至生命周期会更短。
生命就是在于反熵增,公司也是要不断地反熵增,才能持续存活,而城市相对来说会存在的更久,因为城市的耗散结构不一样,更加开放。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与规模效应息息相关,读书学习也是反熵增,生命就在于反熵增。
最后一章,作者从规模这个角度,来分析和思考奇点临近,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享受着科技的便利,最近的几十年人类才开始衣食无忧,但是这一切也未必是好事,结构反而是不稳定的,脆弱的。
后记中作者还提到了弦理论,这个有可能统一万物背后规律的“万物理论”,展示了作者研究的广博和学科跨越之大。
还介绍了圣塔菲研究所的历史地位和主要从前的事业是什么样的。
这是根据封、序、目、尾方法对《规模》一书做的初步了解。
最后用《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的评语结束。
规模是目前最为重要、最为隐秘、最少有人讨论的特性之一,如果不理解规模,就不可能理解世界。
这本书将会把你的思维从三维拓展到四维。
买两本吧,以防你弄丢一本。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