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航:
规模效应是什么意思?
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规模的适度扩大,使生产要素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引起产品平均成本降低,进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反,如果因生产规模过大或过小,生产要素不能得到合理配置,造成经济效率损失,则成为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
规模经济理论是指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
扩展资料
真正意义的规模经济理论起源于美国,它揭示的是大批量生产的经济性规模.典型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1),张伯伦(EHChamberin),罗宾逊(JoanRobinson)和贝恩(JSBain)等。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大规模生产的利益在工业上表现得最为清楚。
大工厂的利益在于:专门机构的使用与改革、采购与销售、专门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划分。
”马歇尔还论述了规模经济形成的两种途径,即依赖于个别企业对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组织和经营效率的提高而形成的“内部规模经济”和依赖于多个企业之间因合理的分工与联合、合理的地区布局等所形成的“外部规模经济”。
替代-规模效应理论是谁提出的
皮科克和威斯曼。
根据查询作业帮显示,皮科克和威斯曼在瓦格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提出规模效应理论。
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一规模效应理论与瓦格纳法则的区别
瓦格纳法则与皮科克及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有多方面的区别。
1、理论分析方法不同。
瓦格纳法则是在对许多国家公共支出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是皮克特和威斯曼在瓦格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
也就是说,瓦格纳法则建立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之上,而替代规模效应理论,是借鉴和引用瓦格纳分析延伸形成的。
2、理论假设不同。
瓦格纳法则属于实证理论皮科克及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建立在一种假定上,即政府喜欢多支出、公民不愿意多缴税。
3、理论内容不同。
瓦格纳法则认为,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替代规模效应理论认为,正常情况下,经济发展,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
一旦发生了外部冲突,政府会被迫提高税率,公众此时也会接受提高了的税率,公共支出替代私人支出,财政支出的比重增加。
但是危机过后,公共支出并不会回复到先前的水平 4、分析因素不同。
瓦格纳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所谓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
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设施。
所谓经济因素,则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
这样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需要政府不断介入物质生产领域,因而形成了很多公共企业。
皮克特和威斯曼提出了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是建立在政府喜欢多支出而公民不愿意多缴税假定上;外在因素则是假定发生了外部冲突,导致财政支出的比重增加。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