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因为科技不够高吗 现在我们发现不了外星人 为什么 (仅仅是因为什么)

admin 2024-11-13 58 0

本文目录导航:

现在我们发现不了外星人,仅仅是因为科技不够高吗?为什么?

我认为就是如此。

人类到今天为止之所以没有发现外星人,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的科技水平不够高。

宇宙的浩瀚和辽阔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正因为人类的科技水平还不够高所以导致了三种情况使我们无法发现外星人。

仅仅是因为科技不够高吗 现在我们发现不了外星人 为什么 (仅仅是因为什么)

第一、因为人类的科技程度不够,无法发现比我们更加落后和科技程度和我们差不多的文明。

想要证实外星文明的存在,最直接当然是人类和看到外星文明或者和外星人发生接触,再不然就是能连续监听到带有智慧文明信息的电波。

但很遗憾,以我们人类今天的宇航技术,连光速的万分之一都达不到,而且宇航成本居高不下。

既无法登陆距离自己最近的行星,更走不出太阳系,连大规模的航天也做不到,怎么可能接触到比我们更加落后的外星文明或者和我们科技差不多的外星文明呢?受宇宙尘埃的影响和物理法则的限制,通过光学望远镜看到外星文明的可能性又几乎不可能。

SETI计划,也就是通过监听宇宙电波寻找外星文明是一个好办法,但由于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成果还做不到解决所有民生问题,既不可能大规模地进行资源投入,更不可能监控所有的电磁波频率。

电磁波频率从理论上是无限的,所以人类通过搜寻电磁波的方式寻找外星文明也无异于大海捞针,通过这种方式发现外星文明完全靠的是运气。

第二、因为我们的科技程度太低,使我们对宇宙充满恐惧,和我们文明程度差不多的文明也是如此,不敢轻易呼叫外星文明。

除了被动搜寻外星人电波的SETI计划,更主动的方式无疑是通过强电磁波直接呼叫外星文明,也就是METI计划。

就比如使用我们中国的天眼,把功率开到最大,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发送二进制信息……我相信如果能够持续几百年,绝对可能会有收获。

先不讨论人类有没有财力支撑这样的疯狂的计划,国家同不同意,问题是你敢吗?很明显不敢!因为我们人类对宇宙不了解,我们不知道宇宙中到底存不存在黑暗森林,其他文明对我们是什么态度,为什么宇宙集体沉默?我相信这不仅是人类的担心,也是所有和我们人类科技程度差不多的文明共同的担心。

从1974年美国天文学家法兰克·德雷克和卡尔·萨根执行第一次METI计划,向M13球状星团发送阿雷西博信息开始,人类已经执行了不下10数次大大小小的宇宙呼唤,每一次都遭受巨大的争议,甚至上升到国际问题,但至今也没有收到一个回复。

客观而言,我认为大多数对METI计划持强烈反对意见的科学家都和我一样,并不是彻底反对METI计划,只是觉得时机不到。

如果人类能够走出自己的星系,能够将自己的宇航速度提升到光速级别,文明的覆盖范围达到上万光年,能够摆脱被未知敌人堵在自己星系灭族的风险,METI计划未尝不可,但在这之前最好慎之又慎。

第三、因为我们科技程度太低,使更高级的文明不敢也不屑于和我们建立联系。

首先说为什么不敢,比我们更加高级的文明为什么不敢和人类建立联系?因为人类的文明程度太低,还存在各种恶习,比如说贪婪、妒忌、杀戮、狂妄……等等等。

如果他们和人类接触,让人类掌握了超越自己文明程度的力量,会带来很多未知的风险。

这就像你给猴子一把枪一样,如果猴子知道怎么用枪,分分钟他们就会把森林中的动物全部杀绝。

所以大部分科幻作家都比较认可宇宙存在“知识密封准则”。

不允许更高级的文明和低级文明接触,传授他们知识,这些文明需要靠自己的探索获得。

其次是不屑,高级文明不屑于和人类建立联系。

就像人类也不屑和蚂蚁建立联系一样。

两个文明之间的科技和文明程度如果相差太多,根本就无法沟通。

所以综上所述,人类之所以至今没有发现外星文明,尽管有很多客观的因素存在,但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因为自身科技发展程度太低,文明程度太低,这是根本原因。

宇宙中存在除地球以外的生命吗?有外星人存在吗?

我想外星人是有的!你想想,偌大的宇宙星球无数,怎么可能只有地球才存在生命呢?只是以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发现外星生命而已。

但是像我们地球这样存在如人类一样高度发达的智慧生物的星球,可能只是凤毛麟角!因为一个星球要进化出像我们人类一样的高等智慧生物,得需要这个星球有一个漫长的没有发生毁灭生灾变的稳定时期 ,正好我们地球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可以说这是带有极大偶然性的!所以说,宇宙中存在高度发达的智慧生物的星球所占的比率不会很高,另外巨大的宇宙空间距离也成了智慧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的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即使有外星人存在我们也难以发现!我为此而悲观的认为,人类在宇宙中也许只能孤独地存在下去,直到末日的来临! 另外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只不过是一颗极普通的恒星,在宇宙中不计其数!据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仅我们银河系估计就有20亿颗行星像地球! 因此可以肯定的说宇宙中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也是不计其数的!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靠证据能证明外星人曾来过我们地球! 我再强调一下,外星人也许会存在,但以光年为计算单位的、巨大的宇宙空间距离成了智慧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的难以逾越的障碍。

你可以设想一下,连每秒30万公里的光速都要跑上数年、数十年、数百年和数千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难以想象的漫长的距离啊!因此所谓外星人造访或入侵地球,简直就是不可能的!受物理法则的制约,我不相信智慧生物能制造出以光速飞行的宇航器,那都是科学幻想出来的,哪有那么容易?因而不足为信。

我为此而悲观的认为,人类在宇宙中也许只能孤独地存在下去,直到末日的来临!此外,讫今为止尚没有可靠证据能证明UFO到底是什么东西?它究竟是不是外星人乘坐的宇航器,这些都有待科学家做进一步的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在此之前只能暂且将它们统统称为不明飞行物吧! 至于外星人的长相,因为谁也没有见过,所以很难给出准确的回答,只能尽情地发挥你的想象了,哈哈! 既然可以提相同的问题,为什么不能有相同的回答呢?

霍金的简介

斯蒂芬·威廉·霍金,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当今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

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起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黑洞的面积不减。

2012年1月8日霍金预言,地球将在千年内面临核战之类的大灾难,人类只有在火星或太阳系其他星球殖民,才能避免灭绝。

黑洞是否存在集一生精力研究黑洞的霍金,曾担心黑洞可能只是理论上的概念,而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他为免到时自己变得一无所有,1975年他与另一名物理学家索恩(Kip Thorne)开赌:究竟黑洞是否存在。

为了进行“对冲”,霍金押注黑洞不存在。

如果他“不幸”赢了,霍金虽然一生心血被毁,但索恩要向他赠上专门踼爆英国皇室丑闻的《Private Eye》杂志4年订阅,如果霍金“幸运”输了,他就要向索恩送赠色情杂志《Penthouse》的一年赠阅。

霍金在《时间简史》(1988年)曾说:“当我们1975年打赌时,我们80%肯定天鹅座X-1是黑洞,现在我会说有95%肯定,但这场赌局仍未有结果。

”裸奇点是否存在1991年,霍金又要求开赌,今次索恩与他站在同一阵线,对赌一方是物理学家裴士基(John Preskill)。

当时的命题是,奇点应该被黑洞围绕,但没有被黑洞包围的“裸奇点”(naked singularities)是否存在。

霍金与索恩押注:裸奇点并不存在,随即与裴士基立下赌据,谁输了要向对方送上一件用来“遮蔽裸体”的T恤衫,写上适当的服输字眼。

霍金于1997年修正他的理论,指出裸奇点有可能存在。

讯息会否在黑洞消失霍金在裸奇点的赌局输了,但这位好赌成瘾的物理学家即时要求再开赌。

物理学家相信所有讯息一经出现,虽然会改变成不同形态,但本质上会“永恒”存在。

霍金及索恩当时指出,任何物质掉进黑洞后将会消失,黑洞中产生的辐射是“全新制造”的,与掉进黑洞中的物质无关;这一项命题,违反了量子力学,若命题正确,量子力学要重写。

裴士基反驳这项命题,双方于是开赌。

2004年,霍金出席研究会时,承认赌输了,要向对方赔上棒球百科全书《Total Baseball: the Ultimate Baseball Encyclopedia》。

胜出的裴士基亲身在学术会议上,高举这本著作,霍金在台上只顾着笑。

被问到为何挑选这套百科全书做战利品时,裴士基事后说:“这本书重得像黑洞,亦要更长时间才可以赶走书中的资料,有如黑洞一样。

”时序保护猜想宇宙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Hawking)试图找到一条禁止时间旅行的新物理定律,以证明这是不可能的,他把这一定律称作“时序保护猜想”(chronology protection conjecture)。

不幸的是,在辛勤工作多年后,他未能证明这一原理。

事实上,与之相反的是,物理学家们现在已经证明,禁止时间旅行的定律超出了当今数学的范畴。

如今,由于没有物理定律可以否定时间机器的存在,物理学家们不得不慎之又慎地对待时间机器存在的可能性。

编辑本段个人观点斯蒂芬·威廉·霍金过去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发表对人类、生命、神的看法,节录如下:移民外太空“在200年内,我们可能已经在月球建造永久基地,400年内可斯蒂芬·威廉·霍金能已经在火星建基地。

但月球和火星都很细小,而且缺乏或完全没有大气层。

我们不会找到像地球一样美好的地方,除非我们离开太阳系。

往太空扩展生存空间,对人类的生存很重要。

地球上的生命受到灾难灭绝的危机愈来愈大,如突然的全球温室效应、核武战争、基因改造病毒、以及一些我们想像不到的灾难。

不过,如果人类能避免在未来数百年内自我毁灭,我们应该会在地球以外找到生存的居所。

”(2006年访问香港)基础研究“基础科学研究应从科学考虑出发,并非由经济主导,但基础科学研究发展经常带来经济效益。

如我的前辈、剑桥大学保罗·狄拉克的研究令晶体管的发展变成可能,而晶体管正是现代电子和电脑工业的基础﹔另一位来自剑桥大学的佛朗西斯·克里克发现 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亦成为生物科技工业的基础。

”(2006访问香港)回应香港一名叫斌仔(邓绍斌)的瘫痪病人,公开要求安乐死合法化:“我认为他(斌仔)应该有权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但这会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不论命运看似有多糟,你依然可以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生命尚存,总有希望。

”(2006年访问香港)神的存在“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曾向拿破仑解释,科学定律如何影响宇宙的演进。

但拿破仑问,上帝在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呢﹖科学家的回答是,我并不需要这个假设。

”(2006访问香港)出版大众文章: “有人告诉我,如果我在时间简史之中每加入一条数学公式,这本书的销量便会减半。

”(1993年 德国首都柏林)所谓“常识”“我们一世人被教导很多常识,但常识往往只是偏见的代名词。

”关于核武“我们平均每个人拥有相当于四吨的烈性炸药,但只要半磅炸药就可以炸死一个人,所以我们拥有的核武器是所需的一万六千倍。

大家必须了解,我们并不是与苏联处于冲突的状态,两方面都很需要对方维持稳定。

”对于外界将东方哲学与“黑洞”学说及“奇点定理”扯上关系:“这是赶时髦的胡扯。

人们跌进了东方神秘主义,只因这是他们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东西。

但是如果当做现实的描述,它们完全不能产生任何结果…如你熟悉东方神秘主义,会发现它们似乎使人联想到近代物理或宇宙学,但我并不认为它们具有任何意义…假如当初俄文的“冷冻恒星”(黑洞最早的叫法)这个术语被广泛接受,那么这一部分东方神话就根本没有意义。

它们被命名为“黑洞”,是因为它们使人联想到毁灭与被吞食的恐惧,所以在这层意义上就存在着一种联系。

我没有被抛进黑洞的恐惧,因为我了解它们。

在某程意义上,我觉得我是它们的主人。

”黑洞不黑霍金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但他对观测天文从不感兴趣,只有几次用望远镜观测过。

与传统的实验、观测等科学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觉。

“黑洞不黑”这一伟大成就就来源于一个闪念。

在1970年11月的一个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时开始思考黑洞的问题。

他突然意识到,黑洞应该是有温度的,这样它就会释放辐射。

也就是说,黑洞其实并不那么黑。

这一闪念在经过3年的思考后形成了完整的理论。

1973年11月,斯蒂芬·威廉·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断地辐射出X光、伽马射线等,这就是有名的“霍金辐射”。

而在此之前,人们认为黑洞只吞不吐。

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霍金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编辑本段延伸阅读信息与信息守恒信息现代三定义。

[2006年,医学信息(杂志),邓宇等].信息是物质、能量、信息及其属性的标示。

逆维纳信息定义信息是确定性的增加。

逆香农信息定义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

2002年信息守恒与转换定律(基本信息方程序邓宇等)的定义1:总的流进系统的信息必等于总的从系统中流出的信息,加上系统内部信息的变化;信息能够转换,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信息可以创造,可以失存。

用公式表示为NQ= NW +ΔNU信息守恒定律是指“系统中储存信息的增加等于进入系统的信息减去离开系统的信息”ΔNU= NQ-NW系统中储存信息的变化=进入系统的信息-离开系统的信息=新创造的信息-失去(‘消失’离开)的信息系统中储存信息的变化=新创造的信息-失存的信息ΔNU =Ncre-Nlos时间与时间的本质时间随宇宙的变化而变。

时间是因变量。

——时间的本质,Dengs时间公式t=T(U,S,X,Y,Z……)U-宇宙;S空间,XYZ,……事件,顺序时间是宇宙事件秩序的计量。

时间的本质。

什么是时间?时间是宇宙事件顺序的度量。

时间不是自变量,而是因变量,它是随宇宙的变化而变化。

t=(S1,S2,S3,…,Sn)Dengs时间公式:世界事件发生次序的序列。

其中,S是事件,S1,S2,S3,…,Sn是事件1,2,3,…..,n发生的顺序,时间就是对这些事件发生顺序的排序,标志的计量。

时间”是一个计量“事件过程的长短、次序”的“类别名词”。

可以说没有了“事件”,也就没有了时间(您可以试着举出没有事件还有时间的例子)时间在数学、物理上用坐标轴表示。

“时间”时会出现什么状况?怎样利用时间的本质来思考“衰老”的问题?下面开始细致的分析,内容包括:为什么有些“事件”可以“同时发生”,有些却不能?时间与我们有什么关系?膜上的四维量子力学类似10维或11维的“弦论”=振动的弦、震荡中的象弦一样的微小物体。

霍金膜上四维世界的量子理论的近代诠释(邓宇等,80年代):振动的量子(波动的量子=量子鬼波)=平动微粒子的振动;振动的微粒子;震荡中的像量子(粒子)一样的微小物体。

不掷骰子的上帝-爱因斯坦,决定论量子论诠释的解决方案、模板:微粒子振动+振动+平动的矢量和。

量子力学最新进展霍金希望解开宇宙诞生之时的奥秘,1970年代时,霍金将量子力学应用于解释黑洞现象,但是在之后的30年中,用量子力学解释整个宇宙已经变得更加困难了。

霍金想找到一套可以完美解释整个宇宙现象的理论来说明137亿年诞生直到现在的宇宙,但是多年过去了就算无限接近他仍然没有得出结论。

按照他的量子力学理论,宇宙诞生是大爆炸产生的,这是一个被压缩的无限小却具有超大重力的物质(也可以理解成密度无限大)爆炸的产物。

量子力学的理论范畴不能够解释这一个过程是如何进行?为什么会这样?霍金说“那必须有一套可以描述小规模重力的理论”。

最新的科学突破是霍金的同事,伦敦玛丽皇后学院的麦克·格林(Michael )参与建构的超弦理论,简称为“弦论”,这理论指出所有粒子和自然力量,其实都是在震荡中的像弦一样的微小物体,解决了霍金一直想努力解答的重力问题,这个理论必须建立在宇宙必须有9、10甚至是大于11个的维度中,而我们身处的三维世界可能仅仅是真正的宇宙的其中一个膜…目前为数众多的世界各地科学家正在太空和地球做相关的实验来证明弦论以及从实验来证明从而支持霍金的黑洞理论和量子理论。

时光机理论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继日前承认外星人的存在后,又发表一个惊斯蒂芬·威廉·霍金人论述:他声称带着人类飞入未来的时光机,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所需条件包括太空中的虫洞或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

不过,霍金也警告,不要搭时光机回去看历史,因为“只有疯狂的科学家,才会想要回到过去‘颠倒因果’。

”据英国媒体报道,物理学家霍金在最近拍摄的一部有关宇宙的纪录片时提到,人类其实能建造出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并且能够进入未来。

霍金甚至说,自己是因为担心别人把他当成“怪人”,所以才不敢乱说话,也不愿意多谈有关时光机的东西,直到透过纪录片后才敢大方讨论。

时间也有缝隙至于时光机的关键点,霍金强调就是所谓的“4度空间”,科学家将其命名为“虫洞”。

霍金强调,“虫洞”就在我们四周,只是小到肉眼很难看见,它们存在于空间与时间的裂缝中。

他指出,宇宙万物非平坦或固体状,贴近观察会发现一切物体均会出现小孔或皱纹,这就是基本的物理法则,而且适用于时间。

时间也有细微的裂缝、皱纹及空隙,比分子、原子还细小的空间则被命名为“量子泡沫”,“虫洞”就存在于其中。

回到“遥远过去”而科学家们企图穿越空间与时间的极细隧道或快捷方式,则不断在量子天地中形成、消失或改造,它们连结两个不同的空间及时间。

部分科学家认为,有朝一日也许能够抓住“虫洞”,将它无限放大,使人类甚至宇宙飞船可以穿越;另外若动力充足加上完备科技,科学家或许也可以建造一个巨大的“虫洞”。

霍金指出,理论上时光隧道或“虫洞”不只能带着人类前往其他行星,如果虫洞两端位于同一位置,且以时间而非距离间隔,那么宇宙飞船即可飞入,飞出后仍然接近地球,只是进入所谓“遥远的过去”。

因为在4度空间中,10分钟也许是n小时。

不过霍金警告,不要搭时光机回去看历史。

飞船能去“未来”斯蒂芬·威廉·霍金表示,如果科学家能够建造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那么宇宙飞船必然会因为不能违反光速是最大速限的法则,而导致舱内的时间变慢,那么飞行一个星期就等于是地面上的100年,也就相当于飞进未来。

霍金举人造卫星为例,指卫星在轨道运行时,由于受地球重力影响较小,卫星上的时间比地上时间稍快。

由此,霍金就设想出一艘大型极速宇宙船,可在1秒内加速至时速9.7万公里,6年内加速至光速的99.99%,比史上最快的宇宙船阿波罗10号快2000倍。

船上的乘客就是变相飞向未来,作出名副其实的时间旅行。

解释“4度空间”即使是在太空中,万物也都有时间的长度,在时间中漫游,意味着穿越该“4度空间”。

霍金举例指出,开车直线行进等于是在“1度空间”中行进,而左转或右转等于加上“2度空间”,至于在曲折蜿蜒的山路上下行进,就等于进入“3度空间”。

穿越时光隧道就是进入“4度空间”。

看过4D电影吗?4D,4维,4度。

传奇人生童年时代,霍金一直很笨拙。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没有任何原因地跌倒。

一次,他不知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下来,当即昏迷,差一点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剑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状况。

刚过完21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

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

霍金被“宣判”只剩两年的生命。

那是在1963年。

起初,这种病恶化得相当迅速。

这对霍金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他几乎放弃了一切学习和研究,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硕士论文的那一天。

然而,一个女子出现了。

《时间简史》霍金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在全世界的销量已经高达2500万册,从1988年出版以来一直雄踞畅销书榜,创下了畅销书的一个世界纪录。

在这本书里,霍金力图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等。

在《时间简史》一书的开头,霍金指出:“有人告诉我,我在书中每写一个方程式,都将使销量减半。

于是我决定不写什么方程。

不过在书的末尾,我还是写进一个方程,爱因斯坦的著名方程E=mc^2。

我希望此举不致吓跑一半我的潜在读者。

”现在看来,霍金完全是多虑了。

外星人论斯蒂芬·威廉·霍金从最初的《星际迷航》再到《飞向太空》再到最经典的《E.T》,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人们一直想要在外太空找到一丝生命的迹象,希望与之交流沟通,互惠互利。

但是,近日物理学家霍金却语出惊人称,最好不要主动与外星人接触。

2010年4月26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一部25日播出的纪录片中说,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人类不应主动寻找他们,应尽一切努力避免与他们接触。

美国探索频道25日开始播出系列纪录片《跟随斯蒂芬·霍金进入宇宙》。

霍金在片中向观众介绍他对是否存在外星人等宇宙未解之谜的看法。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5日援引霍金的话报道,宇宙中存在超过1000亿个星系,每个星系至少包含大量星球。

仅仅基于这一数字就几乎可以断定外星生命的存在。

“真正的挑战是弄明白外星人长什么样,”霍金说。

在他看来,外星生命极有可能以微生物或初级生物的形式存在,但不能排除存在能威胁人类的智能生物。

“我想他们其中有的已将本星球上的资源消耗殆尽,可能生活在巨大的太空船上,”他说,“这些高级外星人可能成为游牧民族,企图征服并向所有他们可以到达的星球殖民。

”霍金认为,鉴于外星人可能将地球资源洗劫一空然后扬长而去,人类主动寻求与他们接触“有些太冒险”。

“如果外星人拜访我们,我认为结果可能与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当年踏足美洲大陆类似。

那对当地印第安人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霍金现年68岁,21岁时确诊患上运动神经元疾病,几乎全身瘫痪,依靠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交流。

他以黑洞研究和量子宇宙论等享誉科学界,著有《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科普著作。

不知今后霍金的话又会在科学界引起怎样的涟漪呢?我们拭目以待吧。

星际移民预言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日前在接受美国著名知识分子视频共享网站BigThink访谈时斯蒂芬·威廉·霍金,再曝惊人言论,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而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移民外星球。

霍金表示,人类如果想一直延续下去,就必须移民火星或其他的星球,而地球迟早会灭亡。

至于这个时间期限,霍金预言:两个世纪。

霍金说:“人类已经步入越来越危险的时期,我们已经历了多次事关生死的事件。

由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人类对于地球的掠夺日盛,资源正在一点点耗尽,人类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不能将赌注放在一个星球上。

”但是,如何前往外星球?科学家估计,如果用化学燃料的飞行器,前往最近的适宜生活的星球要5万年。

如果想要在人类寿命期限内移民,我们必须研制出接近光速的飞行器,同时还要保持舱内的人们在飞行过程中能持续抵御来自外太空的种种辐射。

他在1月8日70岁生日来临前又预言说,人类未来将移民到火星并最终征服宇宙。

斯蒂芬·威廉·霍金[1],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

毕业于牛津大学气象学(Oxford University)和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他因为在21岁时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所以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

1985年,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彻底被剥夺了说话的功能,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

1972年,他考查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黑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最后以爆炸而告终。

黑洞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引力、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统一在一起。

1974年以后,他的研究转向了量子引力论。

虽然人们还没有得到一个成功的理论,但它的一些特征已被发现。

例如,空间-时间在普朗克尺度(10^-33厘米)下不是平坦的,而是处于一种粉末的状态。

在量子引力中不存在纯态,因果性受到破坏,因此使不可知性从经典统计物理、量子统计物理提高到了量子引力的第三个层次。

斯蒂芬·威廉·霍金图集二(20张)1980年以后,霍金的兴趣转向了量子宇宙论。

然而,2004年7月,他改正了自己原来的“黑洞悖论”观点,信息应该持之以恒。

《时间简史》的副题是从大爆炸到黑洞。

斯蒂芬·威廉·霍金认为他一生的贡献是在经典物理的框架里,证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点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变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里,他指出,黑洞因辐射而越变越小,大爆炸的奇点不但被量子效应所抹平,而且整个宇宙正是起始于此。

理论物理学的细节在未来的20年中还会有变化,但就观念而言,现在已经相当完备了。

斯蒂芬·威廉·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是在他被卢伽雷氏症禁锢在轮椅上20年之久的情况下做出的,这是真正的空前绝后。

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媒介早已有许多关于他如何与全身瘫痪作搏斗的描述。

所以说,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他有身体上的缺陷,可他的头脑聪明得很!尽管如此,吴忠超(译者)于1979年第一回见到他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那是第一次参加剑桥霍金广义相对论小组的讨论班时,身后门一打开,脑后忽然响起一种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自己驱动着电开关。

译者尽量保持礼貌而不显出过分吃惊,但是他对首次见到他的人对其残疾程度的吃惊早已习惯。

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举起头来。

在失声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变形的语言交谈,这种语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几个月后才能通晓。

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于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人们不得不对人类中居然有以这般坚强意志追求终极真理的灵魂从内心产生深深的敬意。

从他对译者私事的帮助可以体会到,他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每天他必须驱动轮椅从他的家——剑桥西路5号,经过美丽的剑河、古老的国王学院驶到银街的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办公室。

该系为了他的轮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

霍金虽然身残但志不残,非常乐观。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

在富有学术传统的剑桥大学,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斯数学教授。

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最年轻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在公众评价中,被誉为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他提出宇宙大爆炸自奇点开始,时间由此刻开始,黑洞最终会蒸发,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他因患“渐冻症”(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禁锢在一把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

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

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

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他,几乎全身瘫痪,不能发音,但1988年仍出版《时间简史》,至今已出售逾2500万册,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科普著作之一。

他被世人誉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另一个爱因斯坦”“不折不扣的生活强者”“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宇宙之王”。

早期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出生当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父亲法兰克是毕业于牛津大学的热带病专家,母亲伊莎贝尔1930年代于牛津研究哲学、政治和经济。

1942年1月,纳粹德军狂轰滥炸英格兰,伦敦遭受几乎夜夜不停的空袭。

这迫使霍金一家搬离海格特的家园,迁到牛津避难。

他们在霍金诞生后又回到了伦敦。

童年时的霍金,学业成绩并不突出,但喜欢设计极为复杂的玩具,据说他曾做出一台简单的电脑。

1959年,17岁的霍金入读牛津大学的大学学院攻读自然科学,自称用了很少时间而得到一等荣誉学位,随后转读剑桥大学研究宇宙学,1963年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病,当时医生诊断他只能活两年,但他却奇迹的活了下来,虽然他丧失了活动能力,但其坚强的意志却促使其成为了科学领域的伟人。

霍金曾澄清自己当时并无酗酒,只感到自己有“悲剧性格”,并使自己沉醉于瓦格纳的音乐里。

直至他遇上了首任妻子珍·王尔德(Jane Wilde),两人结婚后育有3名子女。

23岁时,他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留在剑桥大学进行研究工作夫妻关系1990年,霍金与前妻珍(Jane)离婚,1995年迎娶私人看护伊莱恩。

霍金夫妻2004年初,英国有媒体指霍金遭到第二任妻子虐打,消息轰动全球。

2004年1月,霍金透过剑桥大学两度发表声明,指责有关消息失实,并表示“我全心坚决驳斥说我遭到虐待的说法。

媒体的报道纯属虚构,有人散播这样不实的消息,令我感到失望。

”珍(Jane)写有《霍金:前妻回忆录》(上)(下)。

然而,外界传出霍金身上出现多处神秘伤痕,手腕骨折,脸部和嘴唇有很深的切口,同年3月,英国警方正式向霍金问询,了解有关情况,并查问部分霍金前护士索取资料,但由于霍金并未合作,英国警方最终未能起诉任何人。

早在2000年,警方亦曾对霍金的意外受伤感到怀疑,但霍金当时拒绝配合,令调查终止。

霍金的女儿露西·霍金在访问中曾说,约2000年已发现父亲身上有伤痕,但是父亲说是他不小心自己弄伤的,她未有在意。

2006年10月19日,64岁的斯蒂芬·霍金正在与第二任妻子伊莱恩办理离婚手续,他们已经共同生活了11年。

2009年4月6日,霍金因病取消外访,同月20日因病送院治理,情况欠佳。

2012年1月传出因脸部肌肉恶性萎缩,已严重影响其表达能力,并有可能使他无法发出独特的“电脑声”。

霍金是在1985年因患上肌肉萎缩症丧失了说话能力,只能利用眼球的上、下、左、右移动发出指令,通过电脑语言合成器,发出独具特色的“电脑声”。

据霍金助理称,之前霍金通过其电脑系统,每分钟能讲出15个英语单词,而如今因脸部肌肉恶性萎缩,每分钟只能讲出一个英语单词。

目前,有关专家正在尝试采用新技术来改善这一状况,以防止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丧失语言表达能力。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