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认为宇宙膨胀是对是错 (大家认为宇宙是什么)

admin 2024-12-05 38 0

本文目录导航:

大家认为宇宙膨胀是对是错

我认为宇宙膨胀理论是错误的,红移现象很可能是由于光在经过几十亿乃至上百亿光年这样遥远的距离而发生的某种变异所致。

至于宇宙的中心,宇宙大爆炸论者认为宇宙是个“四维超球体”,我们看到的这个充满星系的宇宙三维空间其实是它的“球面”,宇宙的中心并不在我们的三维世界中。

他们讲到这里,还会拿皮球和蚂蚁做假设,说一个蚂蚁在球面上永远也爬不到边,就像我们的宇宙。

然而我认为这都是错误的概念,维度这个概念本身就有问题,真正的维度最大就到三维,根本没有什么四维、五维甚至十一维。

这些都是数学上的概念。

实际的情况是,空间最大,点、线、面都是空间的组成部分,如果说点是0维,线是1维,那么平面即是二维,空间即是三维,再往上没有了,这些0-3维以及更高的维度都是由点、线、面和空间引出的数学概念,因此只有数学上的意义。

我觉得宇宙还是牛顿体系下那个无始无终、无边无际、无中心、无形状的无限三维空间。

而时间,就是对宇宙中万物不断变化过程的线性描述。

大家认为宇宙膨胀是对是错 (大家认为宇宙是什么)

“宇宙是加速膨胀的”这个说法正不正确,有什么理论依据?

自打有人类文明时,人类就开始仰望星空,并且开始思考许多终极的奥义。比如: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客观地说,人类拿出第一个像样一点的科学理论就是:地心说。

很多人会认为地心说是伪科学。

实际上,这个观点是有问题的。

我们且不说地心说本身,我们单纯从高中学过的参照系的知识来看这个问题,其实地心说和后来的日心说区别并不大,只是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而已。

客观地说,地心说是非常符合科学范式的。

在当时的观测技术下,地心说其实已经够用,它和许多观测现象是很吻合的。

不仅如此,地心说其实是一个套非常严密的理论体系。

而人类构造地心说足足花了600年左右的时间,从毕达哥拉斯一直到托勒密。

后来,到了欧洲的中世纪,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其实和托勒密的地心说比起来,精度度是差不多的,并没有多少超越。

但我们如今依然很提倡哥白尼的精神。

原因就在于哥白尼让那个时代的学者知道,地心说并非是绝对的权威,我们人类可以追求更好的理论体系。

于是,在第谷、伽利略、开普勒的努力之下,人类对于宇宙的理论更加深入。

后来,牛顿横空出世,提出了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统一了地球上和宇宙的物理学。

但是,万有引力让牛顿感到十分为难,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知道,万有引力描述的是物质之间的引力,万物皆有引力。

那按照这个想法,宇宙应该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渐向中心聚拢,最后收缩到一个点上。

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发现任何这方面的天文学现象。

因此,这就说明万有引力定律和现实发生了相互矛盾。

牛顿当时很纠结,他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他认为宇宙应该是无限大的。

如果是这样的,宇宙就没有中心,或者说是处处都是中心,那么处处都会呈现引力的动态平衡,也就不会像中心聚拢了。

奥伯斯佯谬

牛顿开始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但实际上,很多学者是不服的。

比如,牛顿之后100年,有一位学者叫做奥伯斯。

他就提出,如果宇宙是无限大的,那么意味着宇宙中存在着无限多的恒星,我们知道恒星都会发生,那么无限多的恒星发光,就应该把地球的天空照亮,地球也就不应该会有黑夜了,这就打脸了牛顿的观点。

这也被称为奥伯斯佯谬。

我们还无法验证牛顿这种“宇宙无限大”的想法,但我们已经知道奥伯斯的这个想法也是有问题,首先,光传播也是有速度的,而不是瞬间的。

其次,宇宙是有年龄的。

基于这两点,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恒星发出的光都来得及到达地球。

标准宇宙模型

到了近现代,爱因斯坦提出了大名鼎鼎的广义相对论。

在这个理论当中,有一个描述宇宙形态的方程,被称为引力场方程。

爱因斯坦就发现:引力场方程预示着宇宙正在膨胀。

不过,爱因斯坦一直坚信:宇宙是永恒的,也就是说,宇宙是不随着时间变化的。

于是,爱因斯坦在引力场方程中加了一个宇宙学常数,只要对宇宙学常数合理取值,就可以抵消宇宙的膨胀效应。

不过,爱因斯坦不久就迎来了打脸。

当时,有个天文学家叫哈勃。

他在观测银河系外的大部分星系时,他就发现,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且是距离的逐渐变远,而且是越远,远离我们的速度越快。

如果这是天体在运动,那应该是应该是有的在靠近我们,有的在远离,而不是他观测到的现象。

于是,就有科学家提出,宇宙膨胀是符合哈勃的观测结果,而且也符合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的描述。

据说,当爱因斯坦得知哈勃的方向时,就表示给引力场方程添加一个宇宙学常数是他一生当中做过最后悔的一件事。

按照哈勃的发现,似乎宇宙学常数应该被请出引力场方程。

可万万没有想到,这件事情后来又发生了反转。

按照理论,宇宙大爆炸之后,宇宙发生剧烈的膨胀。

但是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物质主导的宇宙,物质是体现出引力作用的。

因此,膨胀的速度会因为物质的引力,呈现出减速膨胀。

科学家也一直是这样的认为。

可是,就有科学家公布了他们观测Ia型超新星的结果,这个结果告诉我们,宇宙非但没有减速膨胀,相反,宇宙在加速膨胀。

那为什么宇宙会发生加速膨胀的呢?

科学家其实也没有完全搞懂,他们发现宇宙中存在着一种我们观测不到的物质,它可以提供与引力相反的作用:斥力。

它还和真空有关,当宇宙的空间越大,斥力的作用就越明显。

科学家把这种物质叫做:暗能量。

除了暗能量,科学家还发现另外一个种也是观测不到的物质:暗物质。

暗物质和物质一样,是提供引力的。

不过,根据目前的最新观测结果,我们知道暗能量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占比远远超过暗物质和可见物质,这才使得宇宙加速膨胀。

为什么宇宙大爆炸理论是错误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觉察到:当火车高速度离开我们的时候,会听到火车汽笛音调比它静止时候低些;相反,火车驶向我们的时候则高些。

这种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1842年)。

在光谱观测中也有这种效应。

1910年,美国天文学家斯莱弗发现:一座星云的某一元素光谱线比地球上同一元素的光谱线频率要低,这一现象称为“红移”。

斯莱弗测定了41个星系的视向速度,有少数星系趋向我们“蓝移”(也有的称为“紫移”)。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测定24个星系,发现“红移”和距离呈线性关系:星系的距离越远,它的谱线“红移”即退行速度越大——似乎宇宙在膨胀。

1932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从宇宙膨胀论出发,提出了一个宇宙演化学说。

他认为,整个宇宙的物质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又称“宇宙蛋”,后来发生猛烈爆炸碎片飞向四面八方,形成今天的宇宙。

这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原子模型”。

1948年俄国出生的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把核物理知识同宇宙膨胀论结合起来,认为宇宙开始是个高温度、高密度的“原始火球”,球内充满基本粒子,后来这些基本粒子发生核聚变引起爆炸膨胀,这被称为今天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原始火球”模型。

1964年5月美国的阿诺.彭齐亚斯和罗勃特.威尔逊发现了3K宇宙背景辐射,很多人相信这一发现证明了大爆炸理论。

至此,斯莱弗的偶然发现最终导致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诞生(1965年)。

为什么说“大爆炸宇宙理论”是错误的?首先假定“大爆炸宇宙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光谱观测到的应该全部是“红移”现象,就像一个气球吹大后,其表面上的各个点(相对位置)都渐渐远去。

然而,观测到的结果并不是这样的,恰恰存在着“至关重要”的“蓝移”现象,这正是“大爆炸”理论所无法解释的。

如果一定要用“大爆炸”理论解释的话,只能是一个被吹大的气球,另外一面又“瘪”下去了,显然,这样的解释是不合理的。

怎样解释比较合理呢?用“旋臂涡旋宇宙理论”解释是比较合理的。

我们知道:太阳系大家族位于巨大的银河系的螺旋臂上,由于银河系是运动的(指向银河系中心),太阳系也在旋臂上跟随一起运动的,如果我们在地球上观测其他星系的话,其结果和斯莱弗、哈勃所观测到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许多星系远离我们而去(红移),有些星系在向我们靠拢(蓝移),同时也验证了哈勃的线性关系:星系的距离越远,它的谱线红移即退行速度越大。

做一个类似的实验,找一张有关“台风”内容的VCD影片,用慢速度播放,从立面(俯视)注意“台风眼”的运动,如果有条件的话,在画面上标上几个点,当台风旋转前进时,你就能观测到几个点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多数点之间的距离变大,在特定的旋臂线上的点是在靠拢;另一种验证方法,也可以在纸上画上几条螺旋线,在各条螺旋线上标上多个点,当螺旋线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时,再计算各个点的位置时,你就能发现,红移量、蓝移量大小、红移(个数)数量、蓝移(个数)数量分布与观测点的位置有关。

不妨试试,验证一下。

如果能证明“旋臂涡旋宇宙理论”是正确的话,他将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宇宙。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