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怎么知道宇宙在加速膨胀的? (科学家怎么知道几亿年前的事)

admin 2024-12-05 44 0

本文目录导航:

科学家怎么知道宇宙在加速膨胀的?

1. 哈勃通过观测星系的光谱,发现了红移现象。

这种现象是由于星系相对于观察者的远离,导致光谱中的波长被拉伸,从而向红光端移动。

2. 哈勃观察到,距离地球越远的星系,其光谱红移越明显。

这一发现使他推断出宇宙正在膨胀,尽管当时的哈勃并不完全理解红移与宇宙膨胀之间的直接联系。

3. 哈勃的观测为宇宙膨胀理论提供了关键证据。

红移现象揭示了宇宙中星系间的空间正在不断增大,这一发现对天文学和宇宙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科学家怎么知道宇宙在加速膨胀的? (科学家怎么知道几亿年前的事)

听说宇宙还在膨胀,有哪些证据来证明?

网络上一直有人在质疑宇宙膨胀,觉得科学家也是随意猜测,没有什么确凿证据证明。甚至有人认为,宇宙为什么不会是在膨胀和收缩的交替中进行呢?

但科学从来也容不得信口开河,胡乱猜测。

其实宇宙膨胀的证据早在100年前就几乎是铁板钉钉了,发现这个证据的是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

如果现在有谁不是胡思乱想,而是认真研究,拿出能够证明宇宙是在膨胀和收缩交替进行的确凿证据,诺贝尔物理学奖就等着他去拿了,而且会替代哈勃成为新的宇宙理论一代宗师。

宇宙膨胀是科学论证的结果,不是凭空猜测。

宇宙在膨胀,而且在加速膨胀,是100年来天文观测发现,且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撑。

最早的证据是星系红移,哈勃这个惊天动地的发现,彻底推翻了科学界坚持几百年的静态宇宙观,从而为大爆炸宇宙标准模型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

哥白尼提出日心论,打破了宗教对天体运行的魔咒;伽利略制造望远镜观察天体,用马灯测量光速,催生了现代科学的萌芽。

因此科学史一般把伽利略作为现代科学的鼻祖。

但伽利略那个时代观测条件有限,认定宇宙是静态的。

静态宇宙观认为,宇宙无边无际无始无终,从来就是这个样子,永远不会改变。

改变的只是局部日月星辰斗转星移,整个宇宙是不变的。

这种认识根深蒂固的统治者科学界,一直统治了几百年。

从牛顿到卡文迪许,一直到爱因斯坦,都没有人质疑。

但爱因斯坦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根据其广义相对论引力场方程,必然得出一个不停变化动态宇宙的解。

为了迎合静态宇宙的主流学说,他只得在自己方程里加入了一个“宇宙常数”,以使方程能够自圆其说。

这个方程就是从Rμv-(1/2)Rgμv=kTμv变成了∧gμv+Rμv-(1/2)Rgμv=kTμv,其中的“∧”就是宇宙常数。

爱因斯坦得知哈勃发现星系红移的消息,立即赶到哈勃所在的威尔逊天文台进行验证,并马上承认了自己引力场公式的错误,拿掉了那个“宇宙常数”,恢复了动态宇宙的结论。

根据爱因斯坦场方程,可以预言出很多宇宙现象,这些宇宙现象只能在动态宇宙,也就是宇宙膨胀的情况下才能够出现。

这些预言包括黑洞、引力波、引力透镜、时空弯曲等等。

这些预言都被后来的观测发现所证实,这也是宇宙膨胀的重要证据。

可见光的多普勒效应是观察星系红移的依据。

所谓星系红移,是根据光的多普勒效应得到的。

在讨论多普勒效应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可见光的本质和特点。

可见光就是我们眼睛能够看到的光,是电磁波谱中的一小段,波长在380nm~760nm之间。

但这个可见光并不是单色光,而是复合光,就是有若干种颜色集合形成的,人们把它主要区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色。

通过三棱镜,复合光会发生色散,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些彩色的光。

这七色光的波长不一样,其中红光最长,紫光最短。

这些单色光的波长分别为:红光620~760nm,橙光590~620nm,黄光570~590nm,绿光490~570nm,青光480~490nm,蓝光450~480nm,紫光380~450nm。

宇宙真的膨胀吗?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正在膨胀?

科学理论的范式任何的科学结论都需要建立在足够多强有力的佐证之下的。

我们来举个例子,很多人认为地心说是伪科学。

但事实并非如此,按照科学的范式,地心说本质上是一个符合科学理论的要求的。

首先,地心说有非常严格的定义,其次地心说是建立在极其严格的观测数据之上的,这些数据都是地心说的证据,最后,地心说提供了可被证伪的方式,我们只要证明宇宙中的天体不都是绕着地球转就可以证伪它。

而且地心说是一套很严密的逻辑和数学推演的产物,可以预测许多现象,而且在2000多年前,这个理论真的就够用了。

所以,你发现没有? 科学理论比的不是谁更正确,因为他们都有足够的证据作为支撑,它们实际上比的是谁更准。

哥白尼刚提出日心说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这是因为哥白尼的日心说和托勒密的地心说比起来,精度是差不多的,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直到后来伽利略提出了惯性定律和通过观测证明了不是所有的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开普勒提出了天体运动不是圆,而是椭圆。

这时候,日心说的精度大幅度提升,远远超过地心说。

这才使得日心说广泛流传起来。

因此,我们发现,观测到的现象就是那么多,而哪个理论更好,比的是谁的误差更小。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宇宙到底是不是膨胀”这件事。

宇宙到底是什么样的?实际上,从有人类文明开始,天文学就开始蓬勃地发展。

人类很早就在思考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但是最早的人类认为宇宙在大尺度上是永恒的。

意思是就是说,宇宙从大尺度上看,是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这样的观念其实怪不得古人。

因为几千年来,人类观测到的宇宙现象几乎很少会有变化,这才会让他们觉得宇宙是几乎不变的。

后来,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的观念再度被加强。

我们来试想一下,万有引力描述的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吸引力。

如果宇宙是一个物质主导的宇宙,那问题就来了,物质之间都是引力,这势必会在引力的作用下向中心靠拢,最后收缩成一个点。

但实际上,我们观测的结果,好像宇宙就不曾发生过收缩。

这其实让牛顿很纠结。

于是,他提出宇宙应该是无限大,处处都是中心,处处引力都平衡。

牛顿的观念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爱因斯坦其实也认为宇宙应该是静态的。

他在提出广义相对论时,就发现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场方程预示着宇宙正在发生膨胀。

为了抵消这个膨胀的效应,爱因斯坦在方程中添加了一个宇宙学常数,只要进行合理的取值,宇宙就可以是静态的。

宇宙终究还是膨胀的但是,没过多久,爱因斯坦就被打脸了。

当时有个著名的天文学家哈勃,他在观测银河系外的星系时,就发现大多数的星系都在发生红移。

这个现象说明绝大多数的天体都在远离我们。

可问题是,这个现象很诡异。

要知道,如果是各个星系都自己在运动,那看到的现象应该有的在靠近我们,有的在远离我们。

而不是离我们很远的都在远离我们,只有离我们足够近才会靠近我们。

后来,我们知道,这其实是因为空间在膨胀。

在小尺度上,引力是主导,因此,靠近我们的星系在引力作用下,还会继续靠近我们。

而距离我门很远的,大尺度上,就是在远离我们。

所以,宇宙的膨胀是整体性的膨胀,不是边缘在向外扩。

因此,哈勃的观测就是宇宙膨胀最有利的证据。

但远远不止哈勃的证据。

根据哈勃的观测,我们可以反推出,宇宙应该诞生于一个奇点,起源于一场大爆炸。

而科学家在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论时,也提出了两套证据,分别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氦元素丰度,这后来也被验证。

到了1998年,科学家在观测Ia型超新星时,就发现宇宙在加速膨胀。

当时,这个证据也受到了挑战,但是我们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是可以计算出宇宙中物质的占比的,其中提供与引力相反的斥力的暗能量占据了绝对的主力。

正是在暗能量的作用下,宇宙发生了加速膨胀,而最早宇宙膨胀的动力则是来自于宇宙大爆炸。

因此,我们可以说,宇宙膨胀有2个理论基础,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大爆炸理论。

有3个证据,哈勃观测到的星系红移,1998年,科学家观测Ia型超新星的结果,以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这些理论加上观测,才使得宇宙膨胀的事实被接受。

宇宙的膨胀其实就是空间的膨胀,目前有很多的观测证据都可以证明文明所在的空间出于膨胀之中。

最早确立空间在膨胀的应该是爱德文·哈勃,在20世纪初,就有人提出并发现了星系红移的现象,但是最终将这一现象确立下来的就是哈勃了。

哈勃在1929年,通过对20多个遥远星系的观测和计算后,发现这些星系的光谱谱线都红色的一侧偏移,根据这个现象,哈勃找出了其中的数学关系,并最终成为了哈勃定律。

如今,哈勃定律成为研究宇宙学的必不可少的常数之一,也是证明宇宙空间膨胀的主要证据之一。

通过对天体的光谱研究,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很多的信息,其中就包括天体的运动速度。

如同声音的开普勒效应一样,光线也有着同样的效应,当光源以高速相对移动的时候,我们看到其光谱中的吸收谱线位置就会发生变化。

朝向我们接近的光源,其谱线就会向蓝色一侧移动,而远离我们的光源,谱线就会向红色一侧移动。

而且,速度越高,这种谱线的偏移量就越大。

这就是哈勃发现的现象。

我们通过对星系的观测,就可以获得这些星系的运动特征,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我们朝向哪个方向观测,我们看到的现象都是一样的。

就是距离我们越远的星系,其远离我们的速度就越快,而且这种分布是非常一致的,也就是说我们看到周围所有的天体都以同样的速度远离我们。

这种现象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宇宙在以一个均匀的速度变大。

根据各种模型和计算,我们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宇宙空间本身在膨胀,才造成了这种现象。

这就是宇宙膨胀最主要的证据之一,目前没有其他的模型可以更好的解释这种现象,所以,我们的结论就是宇宙空间处于膨胀之中。

我的研究证明,宇宙的膨胀说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宇宙是无限的无边无际的。

不存在膨胀一说的。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