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航:
宇宙的膨胀是谁发现的?
1922年,苏联数学家弗里德曼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下,的到了爱因斯坦宇宙方程的一组动态解,从理论上论证了宇宙要么膨胀,要么收缩,决不会保持静止状态。宇宙的演化趋势则取决于宇宙物质的平均密度与临界密度的比值:<对应于一个无限无界的开放宇宙;
=对应于一个平坦的开放宇宙;
对应于一个有限有界的闭合宇宙。
前两种情况下宇宙将膨胀下去;后一种情况下,宇宙将出现膨胀──收缩的震荡即“脉动”。
(目前已知的临界密度为=10-29克/厘米3,所观测的不含“暗物质”的平均密度是=2.10-31克/厘米3)。
我们有没有办法观察宇宙基本成员──星系的运动呢?能不能像发现恒星的自行(恒星间在天球上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那样,通过比较不同时代拍摄的天文照相底片来发现星系的自行呢?这至少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是不可能的,因为星系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了。
然而,物理学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测定物体运动速度的有力手段──多普勒效应。
光波同声波一样,也有类似效应:面向观测者运动的光源谱线(与静止光源相比)将向高频(即光谱紫端)移动,而背向观测者运动的光源谱线将向低频(既红端)移动,波长的相对移动量与相对运动速度成正比。
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GeorgesLemaitre,1894~1966)在弗里德曼“解”的基础上,把已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红移解释为大尺度宇宙空间随时间而膨胀的结果,建立了“膨胀宇宙模型”。
1929年,哈勃在仔细研究了一批星系的光谱之后发现,除个别例外,绝大多数星系的光谱都表现出红移,而且红移量大致同星系的距离成正比。
如果将红移解释为多谱勒效应,那就意味着所有星系都在离开我们而去,其退行速度正比于同我们的距离。
这一关系称为哈勃定律,比例系数称为哈勃常数。
如果遵循哥白尼的思想,认为我们在宇宙中并不处于特殊的中心位置,也就是说哈勃定律对任何星系说来都是成立的,那么,直接的推论就是:字宙中所有的星系都在彼此远离,即宇宙处于普遍的膨胀之中!
哈勃的发现为弗里得曼的宇宙模型提供了直接的观测依据,动摇了宇宙整体静止的传统观念,为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扫清了道路,是本世纪天文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宇宙膨胀说学说提出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基于一项天文观测,即所有星云彼此远离,且远离程度与速度成正比,他提出了宇宙膨胀的理论。
他将宇宙比喻为一个正在膨胀的气球,星系则是气球表面的点,我们所在的星系只会在表面移动,不会穿出气球。
膨胀意味着气球表面的点间距不断增大,观察者会看到其他星系以更快的速度远离,离得越远,速度越快,这一现象在《宇宙指南》第224页有所描述。
然而,对于这一观测结果,是否仅限于膨胀理论?还有其他理论可以解释吗?我们不禁质疑:宇宙真的像气球一样膨胀吗?是上帝在推动它膨胀吗?这样的想象在《从一到无穷大》第293页和《宇宙的起源》第11页中被探讨。
关于宇宙的起源,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是150亿年前的“创世大爆炸”。
大爆炸理论描绘了一个极其密集的小点瞬间爆炸,形成并扩张宇宙。
比利时天文学家莱美卓的“宇宙蛋”模型提供了生动的视觉描述,但关于“宇宙蛋”的起源和创造者,如《宇宙指南》第229页所述,仍然充满疑问,包括“宇宙蛋”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是否与上帝有关。
对于宇宙膨胀导致的物质稀疏,有一种理论提出,在星系间距足够大时,会从虚无中产生新物质以保持宇宙密度。
这一过程看似违反物质守恒定律,甚至暗示着神的干预,如《宇宙的起源》第34页所述。
尽管光线红移常被视为膨胀的证据,但有人认为这是光线在宇宙空间中自然衰变的结果,并非膨胀的唯一解释。
扩展资料一九二九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所有星云都在彼此互相远离,而且离得越远,离去的速度越快”这样一个天文观测结果,得出结论认为:整个宇宙在不断膨胀,星系彼此之间的分离运动也是膨胀的一部份,而不是由于任何斥力的作用。
荒谬的宇宙膨胀论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所有星云都在彼此互相远离。
而且离得越远,离去的速度越快”这样一个天文观测结果。
得出结论认为:整个宇宙在不断膨胀,星系彼此之间的分离运动也是膨胀的一部份,而不是由于任何斥力的作用。
自此宇宙膨胀便成为了国际学术界的共识。
其中主流观点认为:宇宙就像是一个正在膨胀的气球,星系就是气球表面上的点,如果宇宙不断膨胀,气球表面的每个点就会不断向外膨胀,彼此离得越来越远,而且离得越远的点退行速度越快。
随着时间的发展,宇宙将一直膨胀下去。
最终走向灭亡。
后来许多天文书籍上都用了一个人在吹气球的插图,来形象地说明宇宙膨胀的理论。
但有些人也提出,除了这种“宇宙膨胀”理论外,难道就没有其它观点能够解释“所有星系都在彼此远离,而且离得越远退行速度越快”这一天文现象吗?难道我们的宇宙真的象气球?真的在膨胀?是上帝在吹这个气球?上帝觉得这很好玩吗?宇宙,我们这个气球,已经让上帝吹得这么大了。
但是,原来的宇宙,上帝还没有吹气球之前,又是怎样的呢? 按照宇宙膨胀论,各星系和其它天体因彼此高速远离而去。
宇宙物质将变得越来越稀疏,密度也越来越小,宇宙最终将变得“空空荡荡”。
所以、又有另一种理论认为:当宇宙膨胀,各星系之间的距离变得足够“巨大”时,就会有许多新的物质从“虚无”中被创造出来,以填补出现的“间隙”,维护宇宙物质的应有密度,他们甚至计算出新物质产生的速度。
都说西方人对科学的态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但看了许多“大爆炸宇宙”“及宇宙膨胀”方面的许多学术理论”。
发现简直就是“无中生有”,信口开河,拿科学当儿戏,不仅缺乏逻辑理论依据,违背自然规律,物质守恒定律在这里也变得毫无意义,而且上帝还在背后插了一手。
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哭笑不得,不敢相信,难道这就是西方人所追求的科学吗? 那宇宙到底是否是在膨胀?其实这个问题非常简单。
宇宙的发展,实际就是生产物质元素气体尘埃,分子星云。
化生星群星子,增加星群星子数量,增大星群星子体量,逐渐由内向外扩展,形成扩大星系宇宙规模的过程。
宇宙膨胀;实际就是星群星系不断向外扩展,宇宙规模不断扩大的一种表现形式。
当我们太阳星群中的星子,银河系中的星群,及周围星系的体量不断增大,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时。
自然会向外扩展,无形中拉大与其它星群星系之间的距离。
所以,我们无论从地球任何角度观察,看到的都是其它星群星系离我们越来越远,都会感觉宇宙像是在膨胀。
因为离我们越远的星群星系,中间存在及新生星群星系的数量就会越多,实际向外扩展的距离就会越大。
所以、感觉离去的速度也就越快,它们之间完全成正比。
这本来是一种很容易理解的自然现象,只是学术界太过迷信权威,“大爆炸宇宙”“及宇宙膨胀理论”严重影响干扰误导了人们正常的思维分析判断力。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