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航:
为什么宇宙在膨胀
1. 宇宙的膨胀是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发现。
根据目前的观测,宇宙似乎从大爆炸开始就一直在膨胀。
2. 宇宙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辐射、低温冷却和暗物质的能量是关键因素。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宇宙的持续膨胀。
3. 宇宙膨胀的概念可以这样简单理解:就像海洋面积的扩大一样,宇宙的边界也在不断地增加。
这种膨胀对宇宙中的物质密度、天体数量,包括黑洞都有影响。
4.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确定了导致宇宙膨胀的三个主要因素:辐射、低温和暗物质。
尽管宇宙中有着像太阳这样的热源,但整体上宇宙的温度是极其寒冷的。
5. 辐射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它对生物有害,可能导致基因突变。
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经历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辐射会导致宇宙物质稀释,而低温会加速这一过程,就像冰融化成水,水的面积变大,然后在寒冷环境中重新结冰,体积增大。
6. 暗物质是推动宇宙膨胀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它被认为是宇宙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为宇宙提供了必要的能量,以维持其膨胀过程。
为什么宇宙在膨胀
为什么宇宙在膨胀 大爆炸后的膨胀过程是一种引力和斥力之争,爆炸产生的动力是一种斥力,它使宇宙中的天体不断远离;天体间又存在万有引力,它会阻止天体远离,甚至力图使其互相靠近。
引力的大小与天体的质量有关,因而大爆炸后宇宙的最终归宿是不断膨胀,还是最终会停止膨胀并反过来收缩变小,这完全取决于宇宙中物质密度的大小。
理论上存在某种临界密度。
如果宇宙中物质的平均密度小于临界密度,宇宙就会一直膨胀下去,称为开宇宙;要是物质的平均密度大于临界密度,膨胀过程迟早会停下来,并随之出现收缩,称为闭宇宙。
问题似乎变得很简单,但实则不然。
理论计算得出的临界密度为5×10-30克/厘米3。
但要测定宇宙中物质平均密度就不那么容易了。
星系间存在广袤的星系间空间,如果把目前所观测到的全部发光物质的质量平摊到整个宇宙空间,那么,平均密度就只有2×10-31克/厘米3,远远低于上述临界密度。
然而,种种证据表明,宇宙中还存在着尚未观测到的所谓的暗物质,其数量可能远超过可见物质,这给平均密度的测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因此,宇宙的平均密度是否真的小于临界密度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不过,就目前来看,开宇宙的可能性大一些。
恒星演化到晚期,会把一部分物质(气体)抛入星际空间,而这些气体又可用来形成下一代恒星。
这一过程会使气体越耗越少,以致最后再没有新的恒星可以形成。
1014年后,所有恒星都会失去光辉,宇宙也就变暗。
同时,恒星还会因相互作用不断从星系逸出,星系则因损失能量而收缩,结果使中心部分生成黑洞,并通过吞食经过其附近的恒星而长大。
1017~1018年后,对于一个星系来说只剩下黑洞和一些零星分布的死亡了的恒星,这时,组成恒星的质子不再稳定。
当宇宙到1024岁时,质子开始衰变为光子和各种轻子。
1032岁时,这个衰变过程进行完毕,宇宙中只剩下光子、轻子和一些巨大的黑洞。
年后,通过蒸发作用,有能量的粒子会从巨大的黑洞中逸出,并最终完全消失,宇宙将归于一片黑暗。
这也许就是开宇宙末日到来时的景象,但它仍然在不断地、缓慢地膨胀著。
闭宇宙的结局又会怎样呢?闭宇宙中,膨胀过程结束时间的早晚取决于宇宙平均密度的大小。
如果假设平均密度是临界密度的2倍,那么根据一种简单的理论模型,经过400~500亿年后,当宇宙半径扩大到目前的2倍左右时,引力开始占上风,膨胀即告停止,而接下来宇宙便开始收缩。
以后的情况差不多就像一部宇宙影片放映结束后再倒放一样,大爆炸后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重大变化将会反演。
收缩几百亿年后,宇宙的平均密度又大致回到目前的状态,不过,原来星系远离地球的退行运动将代之以向地球接近的运动。
再过几十亿年,宇宙背景辐射会上升到400开,并继续上升,于是,宇宙变得非常炽热而又稠密,收缩也越来越快。
在坍缩过程中,星系会彼此并合,恒星间碰撞频繁。
一旦宇宙温度上升到4000开,电子就从原子中游离出来;温度达到几百万度时,所有中子和质子从原子核中挣脱出来。
很快,宇宙进入“大暴缩”阶段,一切物质和辐射极其迅速地被吞进一个密度无限高、空间无限小的区域,回复到大爆炸发生时的状态宇宙为什么在不断膨胀? 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们通过测算发现,宇宙中的星系正在以加速度离我们远去,也就是说,宇宙的确在加速膨胀。
他们认为,只有一种现象才能解释这种“加速”膨胀现象,那就是宇宙中确实存在一种“暗能”,正是它引起了宇宙的这种加速膨胀现象。
据此,科学家认为,宇宙膨胀的速度将越来越快,根本不可能发生“大坍缩”现象。
剑桥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安东尼·拉森比教授称,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宣告将改变人类的宇宙观,另一名科学家解释道:“这就像向空中扔出一个球,如果地球引力是惟一的作用力,这只球最后将减缓速度,并开始落向地面。
可现在我们从宇宙看到的,却是这只球不但没有减缓速度下落,反而以加速度逃离我们。
”他认为,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这项发现或许将成为人类宇宙学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爱因斯坦“最大的错误”原来是正确的 宇宙的命运曾困扰过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头脑。
1917年,为使广义相对论的等式成立,爱因斯坦曾设想宇宙中有一种未知的能量存在,他将其称为“宇宙常数”,爱因斯坦认为这种名叫“宇宙常数”的能量能抵消星系引力的作用,使宇宙大小保持不变。
然而,当后来天文学家通过哈勃望远镜,发现了宇宙正在不断向外膨胀的天文学证据后,爱因斯坦不得不放弃了他的观点,认为“宇宙常数”是他科学观点中一个最大的错误。
不过,NASA的新发现将显示,爱因斯坦提出的“宇宙常数”观点完全正确,尽管爱因斯坦认为“宇宙常数”存在的理由是错误的。
在1998年创下全球天文数字销售量的科学书籍《时间简史》中,剑桥大学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断定,宇宙最终将结束膨胀,并向内部坍塌毁灭。
该观点早在1997年就遭到不少科学家的质疑。
而NASA的研究资料将彻底结束人类宇宙史上这个最具悬疑的大争论。
霍金教授2月8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NASA的发现他并不感到气馁,他称将继续坚持自己的理论,并认为自己的理论和NASA的发现可以相容。
——地球和人类毁灭的命运不变 尽管NASA的发现意味着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不过对于人类的命运来说,宇宙无论是永远膨胀,还是膨胀后“大坍缩”,结果都是一样的。
当宇宙膨胀到一定时期,宇宙中所有普通物质如恒星和行星的能量都将被消耗完毕。
在数万亿年后,宇宙中将到处充满巨大的黑洞,黑洞碰撞后将不断引发宇宙间的大爆炸,到那时,宇宙中剩下的,将只有无所不在的“暗能”。
(木雅)宇宙为什么可以膨胀变大 注意啦(是宇宙为什么可以膨胀变大 而不是宇宙会膨胀变大) 10分 因为暗物质!!暗物质的密度从来没又改变过,可是宇宙由于最初的爆炸膨胀,体积变大,所以质量不断增大,在某一点暗物质的斥力刚好抵消了了宇宙物质的引力,然后宇宙开始加速膨胀,据现在的形象研究表名不同星系的光离我们远去的速度是不通的,离我们越近的光远离我们越快,这就说明宇宙膨胀的速度还在加快,暗物质就是一切的元凶,以后其他星系离我们的距离会越来越远,这意味着找到其他文明的机率在降低,人类要快点了,不然到最后我们只能是宇宙中孤独的一点。
裤子上粘了油,应该怎么洗 不用这么麻烦啦~只要用酒精或者白醋在有油迹地方擦拭几遍,再用洗衣皁洗一下记忆可以洗的乾乾净净了咯!效果很不错的~~
宇宙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1. 宇宙膨胀的原因是宇宙大爆炸后的动力,这种斥力使得天体不断远离,而引力则试图使天体相互靠近。
2. 宇宙的最终命运取决于其物质密度。
如果物质密度小于临界密度,宇宙将持续膨胀,形成开宇宙;反之,则膨胀将停止,并开始收缩,形成闭宇宙。
3. 尽管理论计算得出临界密度为5×10^-30克/厘米^3,但实际观测到的宇宙平均密度远低于此值,这可能是因为存在未观测到的暗物质,其数量可能远超可见物质。
4. 宇宙的平均密度是否真的小于临界密度仍存在争议,但目前看来,开宇宙的可能性较大。
5. 在宇宙的演化过程中,恒星会将物质抛入星际空间,这些物质可能形成新的恒星。
然而,这一过程最终会导致气体耗尽,恒星失去光辉,宇宙变暗。
6. 经过数十亿年的收缩,宇宙可能会进入“大暴缩”阶段,物质和辐射会被吸入一个密度无限高、空间无限小的区域,宇宙回复到大爆炸前的状态。
7. 目前,关于宇宙膨胀的原因,大多数仍处于猜想阶段。
宇宙膨胀已经发生了100多亿年。
8. 宇宙的膨胀可以类比为不断膨胀的气球,原来接近的点在气球表面上的距离逐渐增大。
9. 宇宙的形成源于一个虚拟点的爆炸,物质从真空中分离出来。
每个原子的产生都有对应的反原子,当两者相撞时会湮灭。
10. 当所有原子都湮灭后,宇宙可能消失。
黑洞可能是一种反物质,能吸引正物质,恒星的形成和爆炸可能与正反物质相互作用有关。
未来,可能可以从真空中分离出所需的物质资源,并通过中和反物质来获取无限资源。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