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多定律什么是卡尔多律 (卡尔多效应)

admin 2024-11-13 57 0

本文目录导航:

卡尔多定律什么是卡尔多律

卡尔多定律,由英国剑桥学派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卡尔多在1966年的剑桥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皮尔斯纪念讲座中提出,主要包括三个核心观点。

首先,GDP的增长与制造业产出的增长有着密切的正相关性。

这是因为制造业产出不仅是总产出的一部分,而且其生产特性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这表明制造业的繁荣对整体经济增长起着关键作用。

卡尔多定律什么是卡尔多律 (卡尔多效应)

其次,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与制造业产出的增长同样呈现出正相关性,这一现象通常与规模经济效应相关,也就是所谓的“梵登律”或“维杜定律”。

这一律则强调了在大规模生产中,效率提升对产出增加的显著影响。

然而,卡尔多定律的第三个观点较为复杂,它指出整个经济中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与非制造业部门的就业增长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这是因为大多数非制造业部门,如土地依赖型产业和服务业,往往遵循收益递减法则,即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出的效益可能下降。

因此,当经济中劳动生产率提高时,这些部门的就业增长可能会受到影响。

总的来说,卡尔多定律为我们理解经济增长与不同产业部门之间复杂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尤其是对于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之间的动态平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扩展资料

卡尔多定律(Kaldors Law)或称为梵登—卡尔多定律

规模: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

《规模》读后感。

为何渺小的病毒敢折磨万物的灵长?为何体积庞大的动物比体积瘦小的动物寿命要长? 为何大公司比小企业存活得更久? 为何城市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 一切都跟规模有关! 病毒每过十几年就肆虐一次人间,是因为它的数量规模非常大,看过《病毒星球》这本书的人应该都知道,病毒作为地球最古老的生物,分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比我们80亿的人口总数多得不止一个量级。

体积庞大的动物,细胞代谢的效率更低,身体机能耗损的速度就会慢一些,而小动物却刚好相反,心跳的频率很快,虽然动作很敏捷,但是寿命却并不长。

当然了,小动物在体积上的规模矮了那么一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其种类必然会在数量上高出那么一大截。

现在你该知道,老鼠为何能生这么多,而大象和牛的幼崽却少的可怜了吧? 老鼠的寿命太短,夭折的也多,只能通过大量繁殖去让基因延续下去,而一头大象的自然寿命可以长达几十年,生一个崽崽足够了。

我们人类也是一样的,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新生儿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平均寿命也在不断提高,生娃的意愿自然就没那么强烈了。

第三个问题就更简单了,大企业有钞能力嘛,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雄厚的资本是最好的安全气囊。

比如微软,哪怕错失了移动互联网红利,依旧可以凭借着云服务再次大象起舞。

在新业务的探索阶段,如果没有Windows这个现金牛在支撑,说不定早就倒下了。

而小企业弱就弱在现金流不足,自身造血能力不够,银行和风投也不会借钱给你,一次小小危机就招架不住了。

第四个问题的答案比较复杂,但归根结底也是跟人口规模有关。

财富往往诞生于人口密集的地方,为啥?因为人一多交流就会变得频繁,新思想新技术就这么诞生了,推动着人类不断地前进。

这个过程就像是泡茶,大城市的高房价高压力就像沸腾的水,每天都让人活得煎熬,但煎熬过后不论是见识还是金钱,都会让你有所收获。

为何我们要搞基建?想致富的先修路,有了路之后还得有车有高铁,目的就是要缩短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上,总会有人干出一番事业来。

互联网就如同信息的高速公路,它能突破时间的限制,迸发出更强大的力量。

当然,这也会造成一些严重的副作用,内卷之下的打工人有时候连基本的休息时间都被占据了。

具有规模效应的生意,增长曲线分三种

第一种是指数增长,它的增长轨迹是一条向上弯的曲线,速度越来越快。

最典型的就是社交媒体,像微信、脸书。

这种模式之所以能指数增长,是因为它除了有规模效应,还有网络效应,就是每增加一个新用户,都会为其他用户带来正向收益;用的人越多,每个人的体验越好。

这是一种典型的赢者通吃模式,当一个平台率先突破用户临界点之后,就会和跟随者快速拉开差距。

最后,市场只会剩下唯一一个玩家。

其他想要进来的人,不可能与行业老大进行正面竞争。

有一年,多闪、马桶MT、聊天宝等新应用集体围攻微信,但没有人成功。

最后跑出来的,像脉脉、陌陌等等,是走小众的差异化路线,它们并不对微信构成竞争,用这些社交APP的人还是会用微信。

而且,同样是做社交媒体,熟人社交的黏性大过陌生人社交,同等起跑线下,一定是熟人社交增长更快。

不管是微信还是脸书,都是靠熟人社交起来的。

第二种是线性增长,它的增长轨迹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电商模式,像淘宝、拼多多。

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不一样,它具有“双边网络”,一方是卖家网络,一方是买家网络。

这个网络效应很有意思,卖家越多、买家的体验越好;买家越多、卖家的体验也越好。

但是,卖家和卖家之间有竞争关系,而买家和买家之间没有什么交集。

每增加一个买家,对其他买家的体验既不加分也不减分。

这就意味着,电商虽然也有网络效应,但效果是打折的,威力没有社交媒体那么大,不能阻止其他竞争对手的涌入。

所以,淘宝阻止不了拼多多做大,拼多多也阻止不了抖音、快手挤进来抢蛋糕。

第三种是对数增长,它的增长轨迹是一条向下弯的曲线,速度越来越慢。

最典型的就是网约车和外卖。

这两种生意模式也是双边网络,但用户之间的竞争性非常强,这种关系叫做“同边负向竞争”。

一个时段同时打车的人多了,你就打不到车或者得加价打车;每新增一个打车用户,对其他打车用户的体验是减分的。

司机也是一样,一个单子被别的司机抢走了你就没有了。

按系统论的说法,这种生意模式存在一个无法避免的“调节回路”,拉慢自身的增长。

一旦用户的体验不好了,如果同时他的转移成本又很低,不涉及社交关系和网络资产的搬迁,那么用户就可以一键切换。

就像我,如果用滴滴叫不到车,马上关掉滴滴打开首汽。

这就是为什么,滴滴在中国市场占有了绝对优势,但没办法形成绝对垄断,不断有新玩家涌入。

优步在美国的情况也是一样,用户经常在优步和另一家打车平台Lyft之间来回切换,司机也跳来跳去,哪家给的补贴高就去哪家。

外卖业务的情况和网约车相似,也存在“同边负向竞争”,不过竞争程度稍轻一些,一家餐馆可以同时出很多份餐,配送员也可以拼单,不像网约车那样是一对一的服务关系。

但外卖平台同样做不到赢者通吃,进入到具体的城市和具体的区域,还得靠地面巷战。

总之,如果你创业,要先判断一下将要进入的那个市场,是指数增长、线性增长,还是对数增长。

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打法。

王慧文说,规模效应就是商业世界里的万有引力定律,是你做商业判断的一个基本前提。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