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航:
物理学家提出了一种激进的引力理论
埃里克·弗林德(Erik Verlinde)被拿来与爱因斯坦相提并论,因为他彻底重新思考了引力的本质。
荷兰物理学家埃里克·弗林德的假说将重力描述为一种“浮现”力,而不是基本引力。
这位科学家认为,他的想法比现有的模型更好地描述了宇宙,而不是求助于“暗物质”。
当一些人质疑他之前的论文时,弗林德正在将他的想法重新编写为一个成熟的理论。
他在2009年提出的关于重力的假说使他被拿来与爱因斯坦相提并论,因为爱因斯坦彻底重新思考了重力可能是什么。
弗林德提出,重力不是自然界的基本力量,而是充斥在宇宙中的信息相互作用的产物。
他也不认为存在“暗物质”这样一种有用的结构,它被认为占据了已知宇宙的27%(但尚未被观测到)。
现在,在一次新的采访中,弗林德透露,他正在采取措施,将他的开创性想法概念化,形成一个成熟的理论。
据荷兰科学研究组织(NWO)报道,为什么许多人难以接受他最初的提议。
毕竟,之前对引力的主要解释是牛顿和爱因斯坦。
牛顿认为引力是一种看不见的拉力,爱因斯坦认为引力是由质量和能量构成的时空的曲率。
在弗林德看来,根据弦理论、量子信息理论和黑洞物理学,正如他在2011年的论文中所写的那样,引力是一种“熵”力,它的存在是“与物质物体位置相关的信息”的结果。
引力的驱动力是微小时空信息的量子纠缠。
十年前,弗林德在一篇论文中发表了他的想法,引起了赞赏者和批评者的大量讨论,但他分享说,根据自那以后发生的研究和进展,他仍在充实这些想法。
弗林德在接受NWO采访时说:“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逐渐学到了更多关于如何谈论空间和时间信息的知识。
” “我正在认真考虑从2009年开始重写我的故事,但现在的表述要精确得多。
我认为这可能会消除一些仍然存在的怀疑。
” 弗林德:重力并不存在。
2016年,莱顿天文台的一个团队对弗林德的想法进行了测试,发现这位物理学家的一个关键预测是成立的。
他们研究了远离个星系中心的引力场的透镜效应,发现这些数字与荷兰科学家的理论显示的一致。
在流行的引力理论下,让这些计算符合的唯一方法是引用暗物质--在这一点上,暗物质是一个潜在的模糊因素,而不是事实。
然而,普林斯顿大学201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弗林德的想法与观测到的矮小星系自转速度数据并不一致。
虽然一些人指责弗林德过早地发表了他的想法,但在这些想法被打包成解释所有含义的理论之前,这位科学家认为这些反对者并没有真正理解理论物理的运作方式。
“你需要一步一步地详细阐述和测试一个新的想法,”他解释道,并补充道,“我们必须找到正确的配方和技术。
” 事实上,斯宾诺莎奖的获得者弗林德已经被其他科学家引用了700多次。
这位物理学家自己觉得,他的总体论断--信息是宇宙的基本构建机制--正变得越来越为人所接受。
也许他关于这一主题的期待已久的新论文,可以使它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物理思想中占据更强大的地位。
霍金的故事
霍金的故事:
1、1973年,霍金考察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天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最后以爆炸而告终。
黑洞辐射或霍金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广义相对论、量子场论和热力学统一在一起,其为弯曲时空中的量子场论。
1973年以后,他的研究转向了量子引力论。
2、1980年以后,霍金的兴趣转向了量子宇宙论,提出了能解决宇宙第一推动问题的无边界条件。
2004年7月,他承认了自己原来的“黑洞悖论”观点是错误的。
《时间简史》的副题是从大爆炸到黑洞。
3、1988年,霍金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发行,从研究黑洞出发,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该书被译成40余种文字,出版逾1000余万册,但因书中内容极其艰深,在西方被戏称为“读不来的畅销书”(Unread Bestseller),有学者曾指这种书之所以仍可以如此畅销,是因为书本尝试解答过去只有神学才能触及的题材:时间有没有开端,空间有没有边界。
4、霍金在1985年拜访欧洲核子研究组织时,感染了严重的肺炎,必须使用维生系统。
由于病况危急,医生询问简是否应该终止维生系统的运行。
简的答案是“不”,替代方案是霍金必需接受气管切开术。
这手术可以帮助他呼吸,但会使他从此以后再也无法发声。
手术后,经过在加护病房疗养一段时间,霍金才被准许出院,但他需要全天24小时看护,费用非常昂贵。
尽管英国国民保健署可以给付疗养院费用,可是简还是决定带霍金回家。
5、霍金生病不再能讲话,必须用特别方法传达信息,对方一手拿着一张字母卡,另一手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用食指指,当指到霍金想要的字母时,霍金会扬起眉毛,这样,可以慢慢地把整个单字拼出来。
他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和两只眼睛可以活动,疾病已经使他的身体严重变形,头只能朝右边倾斜,肩膀左低右高,双手紧紧并在当中,握着手掌大小的拟声器键盘,两脚则朝内扭曲着,嘴已经几乎歪成S型,只要略带微笑,马上就会现出“呲牙咧嘴”的样子。
这已经成为他的标志性形象。
扩展资料:
1、史蒂芬·威廉·霍金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剑桥大学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
荣获英国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席,这是自然科学史上继牛顿和狄拉克之后荣誉最高的教席。
2、20世纪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凭一本薄薄的《时间简史》征服了全世界3000万读者。
黑洞理论使量子论和热力学在“霍金辐射”中得到完美统一,而他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无边界设想的量子宇宙论,解决了困扰科学界几百年的“第一推动”问题。
3、1973年,霍金称自己通过计算得出结论,黑洞在形成过程中其质量减少的同时,还不断在以能量的形式向外界发出辐射。
这就是著名的霍金辐射理论,该理论提到的黑洞辐射中并不包括黑洞内部物质的任何信息,一旦这个黑洞浓缩并蒸发消失后,其中的所有信息就都随之消失了,这便是所谓的“黑洞悖论”。
这种说法与量子力学的相关理论出现相互矛盾之处。
因为现代量子物理学认定这种物质信息是永远不会完全消失的。
参考资料:网络百科-霍金
量子力学是谁提出的
量子力学是在20世纪初由一群杰出的物理学家共同创立的,其中包括马克斯·普朗克、尼尔斯·玻尔、沃纳·海森堡、埃尔温·薛定谔、沃尔夫冈·泡利、路易·德布罗意、马克斯·玻恩、恩里科·费米、保罗·狄拉克以及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等。
量子力学的三大基本原理是:量子力学第一定律,即超光速原理;量子力学第二定律,即宇宙无引力原理;以及量子力学第三定律,即宇宙神学原理。
量子力学带来了三个关键发现:分立性、不确定性和与物理量的关联性。
在量子力学中,时间被视为分立的,而非连续的,因为时钟测量的时间只能取特定的值。
量子力学的一个核心特征是分立性,即量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在引力场中,最小的时间单位被认为是10的负44秒。
在量子力学中,钟表测量的时间是非连续的,时间从一个值跃迁到另一个值。
量子力学揭示了不确定性原理,即电子的位置不是精确的,而是处于位置的叠加状态。
同样,时间在量子力学中也呈现出叠加的状态,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界限变得模糊。
扩展资料:量子力学的三大定律定义了这一理论的基础,它们涉及量子世界的神秘现象,这些现象颠覆了我们对生活和世界的传统理解。
其中之一是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它展示了量子粒子的行为与宏观世界的直观观念截然不同。
当量子粒子与其他事物相互作用时,其不确定性便消失了。
例如,当电子与屏幕碰撞时,它们能被粒子探测器捕捉到。
这一现象以及科学发展的整体趋势都表明,我们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应当基于变化而非恒常性。
世界的本质不是存在,而是持续的存在和变化。
评论(0)